天幕:古人又在催更
天幕:古人又在催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幕:古人又在催更 > 第5章 郡县

第5章 郡县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古人又在催更
作者:
要养一只狮子猫
本章字数:
4688
更新时间:
2025-07-07

【六国抵挡不住秦的兵锋与铁骑,于是化作了古纸堆中的青烟。

嬴政带着秦朝的众人大步向前,秦朝的路才刚刚开始。】

【可以借鉴周的经验吗?

周时以分封治理天下,将自己的兄弟子侄分封出去。

都说周天下八百年,实际上战争从没有停止。】

比起己经过去的辉煌,秦时的君臣更想借鉴未来的经验 。

毕竟己经过去的事情只能补救,新的机遇就展现在眼前。

【春秋时国与国之间的征战是上层贵族的游戏,“争霸而非灭国”,要“师出有名”,是双方规定了作战的时间、地点的。

而到了战国时期,情况却完全不同。战国的战争是功利的,他们争夺肥沃的土地,不再是春秋时贵族的游戏,而是不死不休的灭国之战。

《孟子》中是这样记载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这些诸侯是周天子的血脉,功臣后代,你看在后代血脉慢慢开始稀薄以后,谁还记得先祖之间的恩怨情仇?】

“你们听清楚了吗?”嬴政的眼睛看着光幕,锋利的询问却压向大臣。

其实他知道这些人不是不清楚这些事,现在这里的哪一个不是聪明人,战国是什么样,也没有人比他们这些亲历者更清楚。

但他们依旧想要分封,嬴政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吗?

他太知道了,但是他绝不会让秦成为第二个周。

今天被打断的宴会,是因为什么,众人都心知肚明。

现在被突来的光幕打断,也是一件好事。

有些事自己不好说,有的人看不明白,有的人装不明白。现在就让这光幕打破幻想,将一切都明明白白的摊开在阳光下吧。

【制度是要与时代和环境相适应的。

周天子的威严己经丧失太久,在战国这样的环境里,以战止战,是快速结束乱世的良方。

现在战争结束了,在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秦国,绝不要重蹈覆辙。】

【有时候我们调侃。春秋战国两个时代的战争都是亲戚之间的打架,只是春秋时,亲戚们还有所顾忌,到了战国时期就是:亲戚怎么了,我打的就是亲戚。

这个问题不止体现在国家之间,也体现在诸侯国内。

分封制的弊端就是,国中之国的产生。

这时候诸侯与后世不同,在自己的封地拥有生产的土地,还有铸币,军事,人才任免等的自由。

当一个诸侯发展到后期,就己经拥有了威胁甚至取代周天子的能力,如战国时的秦、楚。

在诸侯国内部,春秋时诸侯分封士大夫;战国时的封君,同样是的这些人拥有领地且很大的权利。时间久了,形成国中之国,三家分晋就是典型的例子。】

【说到郡县我们就会想到秦朝,想到始皇帝。

其实郡县制的雏形在春秋时就有的,但是战国特殊的环境,国情和他们的君王是不能支持这样的制度幻想的。

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国中之国。那个时代风起云涌,那么多出众的人才,真的要等到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才能想到不分封的好处?

那时候的诸侯可能不是不想这么做,而是他们做不到。】

战国的诸侯王当然可以听到,但是他们有什么办法,正如光幕所言,有些事不是他们不想做,是他们做不到。

【友友们是不是有点困惑,一个诸侯国的君主,想要改革国家内部的制度,居然做不到。

这是很正常的,秦国得益于开始很弱小,不改变就得灭亡,从秦穆公开始就尝试郡县与封君体系并行,在吞并其他国家中,逐步将初代的郡县制推开。

而其国家内,氏族却在逐步发展壮大,这些氏族己经到了可以脱离诸侯国生存的地步。六国之所以在打不过秦国,我觉得一部分的原因也在这些氏族身上,就是你灭国了,我还在,我也没必要那么卖力吧?

所以你们打就打吧,只要我的利益没被影响,都无所谓啦。】

【这种情况,对于在战国那个环境长大下的嬴政来说,可能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这其中当然有为后代考虑的原因,但我们脱离滤镜来看,这也是嬴政的强硬的,不愿意分权的性格底色。

我己经将六国灭亡,天下的权利,集中在我一人手里,我又为什么要就将它让渡出去?】

对于这个性格分析,嬴政欣然认可。

我有这个这个能力压下他们,当然不会让往事重演。

【或许是君臣早己经讨论过这个问题,这个在秦朝的历史中占据着绝对地位的人物——李斯出场了。

在统一后,丞相王绾等人提议分封诸侯,特别是在离秦国都城较远的地方,分封“请立诸子”时。

还是廷尉的李斯驳斥了他们的观点:周文王,武王分封了很多同姓子弟,后面的血脉关系都慢慢疏远了。相互攻击像仇人一样,周天子都不能禁止他们的行为。

我想李斯话里的含义是,周时分封有血缘关系的同姓子弟都相互攻击,后又加上功臣后代,战国乱成什么样,你们不知道吗?】

大臣们不敢向君王倾泻他们的不满,“嗖嗖嗖”的眼刀向李斯飞去。

李斯会害怕吗?

当然不会,以往得罪他们的也不少。

于是,顶着众人的眼刀回了一个得意的微笑,你们能奈我何?

坐在上首的嬴政将一切都收归眼底,目光扫过李斯时,温和几分,其他人也该警告警告了。

众人气的牙痒痒,现在却拿李斯没有办法,还当着陛下的面呢,总不能冲过去揍他。

他们不知道吗?他们知道,但是现在秦国灭亡了其他六国,我们这样的功绩难道不能分封吗?

又怎么会知道我们的后代是什么样呢?

但这段话对扶苏的冲击是巨大的,长在秦国王宫,他知道战争残酷,但他觉得分封自己的兄弟,对大秦有功的文臣、武将,继承者与他们必然不会走到哪一步。因此,他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他虽然没有明确的表示自己支持分封,那是因为自己是公子,向父皇开口,就意味着自己讨要封地。但他也没有觉得分封制不好。

现在他知道了,他们现在亲近,不代表子孙后代,依旧如此。

坚持分封,以后就会是自己与亲近的兄弟后代之间的你死我活吗?一定会走到这一步吗?

自己能够保证不会出现像光幕所说的国中之国的出现吗?

他不能,所以最后会将秦国带向周那样,或者被灭亡的其他诸侯国那样的境地吗?

他错了吗?

想到这里,扶苏在这瞬间只觉得眼前模糊,遍体生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