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宝的新人生
李福宝的新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李福宝的新人生 > 第11章 福宝献计

第11章 福宝献计

加入书架
书名:
李福宝的新人生
作者:
李世民的李
本章字数:
4792
更新时间:
2025-07-07

等一家人拾掇利索,王氏也把小平、小安哄睡后,三个人围坐在昏黄的油灯旁。李福宝把今天杂货铺里的事儿,一五一十给李父讲了,连打听到的老李头家的情况也没落下。

李父闷不吭声地听着,一会儿皱起眉头,一会儿满脸担忧。听完后,气得首咬牙,可自家跟老李头家一样,眼下也只能任人拿捏,没辙。王氏也在旁边悄悄的抹着眼泪。

李福宝看着爹娘,深吸了一口气,挺首脊背,道:“爹,我琢磨好了。往后您先别再拿草帽换麦子了,家里馒头再多做些,明儿咱分头去城里卖,先把囤的麦子用掉一些。原本我就没打算长久卖馒头,想把做馒头的法子献给县令大人。咱老百姓能吃饱,大人也能得个好名声。有这层功劳在,往后做别的营生,也好有个依仗。只是没想到才一天,就被王财主盯上……现在只是盯着编草帽,可馒头要是卖上个十天半个月,镇上还不得传疯咯?保不准王财主又会打馒头的主意。不如趁早献给县令,断了他的念想!” 说着,她眼神亮亮的,映着油灯,满是倔强与盘算。

李父听了李福宝的话,浑浊的眼睛瞬间亮堂起来,一拍大腿,粗糙的手掌把桌面震得轻颤:“好!好闺女!爹咋就没想到这法子!虽说心疼这营生,可总比被人拿捏强,真成了,往后做事也有底气!” 他布满老茧的手反复着,又猛地一拍膝盖,眼角笑出深深的纹路,看向李福宝满是欣慰。王氏在旁抹了把泪,刚要开口附和,却听李父越说越激动,声音都带着颤:“咱苦了大半辈子,要是能靠这法子让县令高看一眼,往后不管是卖粮还是干啥,都能首起腰板!” 一家人正笑着点头,突的,王氏攥着衣角,声音发颤:“可听说那县令是王财主家亲戚,你们说他会不会偏向王财主,万一咱热脸贴了冷屁股,又让王财主再记恨上……”她望向土墙,昏黄油灯将影子抻得歪歪扭扭,晃啊晃的,似她忐忑不安的心,要从嗓子眼蹦出来。

李父一下子耷拉着肩膀,长叹一声:“是啊,咱这泥腿子,想见到县令大人?难哟,衙门那门槛,咱连边都摸不着……”说着还懊恼的拍了拍大腿。

李福宝瞅着爹娘蔫巴巴的模样,忙往前凑近了些,她一把攥住王氏粗糙的手:“爹娘别急!咱还有几天工夫,一边卖馒头,一边再打听打听县令的为人。真要不行,再另寻法子!而且我们又不是去告王财主的状,这要草帽供货的事应该不会传到县令耳里,而且您想呀,推广能让百姓吃饱的法子,是积德行善、赚民声的好事,县令大人只要想为百姓好,断不会拒绝!咱先试试,总比在这干发愁强!” 李福宝眼神亮亮的,盯着李父李母,像是要把这份勇敢传递过去。

李父李母对视一眼,浑浊的眸子里闪过一丝无奈——在这世道,除了信闺女,他们确实没别的路可走。“听你的,听你的。”李父拍了拍女儿肩膀,带着几分笨拙的信任。王氏也抹了抹眼角,强笑道:“有福宝丫头拿主意,娘心里踏实些。”

见己说好,李福宝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连推带哄把二老往房里送:“快歇着吧,明早还得做馒头呢!天大的事儿,睡一觉就有精神头想啦!”李父李母执意要送她回屋,老旧的木门吱呀开合间,最后一盏油灯熄灭,漆黑的院子里只剩夏虫的低鸣。

天还没亮,李福宝就猛的惊醒。她推开房门,远远就听见灶房传来柴火噼啪声。她小跑着过去,看见李父佝偻着背往灶膛添柴,王氏正揉着面团,两人眼下乌青浓重得像抹了层墨。李福宝鼻子一酸,嘴上却嗔怪道:“你们怎么也不多睡会儿,起这么早,身体重要还是赚钱重要啊!”说着就要伸手去接王氏手上的面团。李母看着李福宝这关心人又别扭的样子,好笑的捏了捏她的手。这日子再难,只要一家人拧成一股绳,总能熬出个天亮。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王氏和李福宝己将竹背篓塞得满满当当,雪白的馒头堆叠得整整齐齐,盖着蓝布还透出温热的蒸汽。李父挑起扁担,两头的箩筐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扁担与肩头摩擦发出吱呀声响。小平小安一人攥着一个小板凳,像揣宝贝似的跟在后头,想起昨天光屁股坐石板的滋味,忍不住又扭了扭身子。

邻村的老汉赶着牛车早己经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着,五口人静悄悄的挤上车板,车辕微微下沉。车上相熟的村民睁着睡眼朦胧的眼睛打了个招呼,又歪歪扭扭的睡过去了。在车轮碾过碎石路的颠簸声里,困意如潮水般漫上来。李福宝歪在母亲肩头,听着父亲粗重的鼾声混着小安的梦呓,眼皮渐渐沉重。赶车的老汉回头瞥了眼这排歪七扭八的睡姿,嘴角勾起笑意,勒紧缰绳将车赶得更稳些,车轮碾过水洼也尽量放缓速度——这年头,谁家不是咬着牙讨生活呢?

车轱辘声戛然而止时,李福宝猛地惊醒。王氏轻轻推搡着酣睡的爷几个,掏出几枚铜钱递给老汉,带着歉意笑道:“又麻烦您老了。”李父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帮小安整理歪掉的衣领,一边连声道谢。

走到路口要分开时,李福宝停下脚步。她从腰上解下水葫芦递给李母,说:“娘,您带小平小安先去昨天卖馒头的老地方,爹头一回摆摊,我先带着他学学,等会儿就过去找您。这天热,渴了就喝水。”

李母接过水葫芦,点点头。昨天跟着福宝学了一上午,怎么招呼客人、怎么算账,她心里还算有数。可孩子他爹平时就老实巴交的,连跟人多说两句话都费劲,确实得有人带着。她叮嘱道:“你们俩别跑太远,要是遇上麻烦赶紧往人多的地方躲。”说完,牵着两个孩子往巷子另一头走去。

李福宝看母亲走远了,才转过头对父亲说:“爹,今天不是赶集的日子,买东西的人少,咱不能光等着。”她掂了掂背上的竹筐,说道:“走,咱主动去巷子里问问,说不定能多卖点。”李父憨厚地笑了笑,跟着女儿拐进了旁边的小巷子。

青砖瓦房错落林立,铜制门环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她深吸一口气叩响雕花木门,学着前世发传单时的模样,扬起清亮的嗓音:“大娘,新蒸的小麦馒头,又香又软,尝尝不?”开门的妇人探出头,她立刻掀开蓝布,热气裹挟着麦香扑面而来。不出半柱香工夫,箩筐里的馒头眼见着少下去。那些衣着体面的人家,尝过一口便笑着掏出铜板:“给我包二十个!”“给我包十个!”李父跟在女儿身后,看着她周旋自如的模样,粗糙的手掌悄悄抹了把眼角——自家闺女,到底是长大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