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逆袭历史
重生之逆袭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重生之逆袭历史 > 第39章 推恩之计,诸侯之变

第39章 推恩之计,诸侯之变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逆袭历史
作者:
九宫山的毛峥
本章字数:
5186
更新时间:
2025-07-09

在项羽成功击败刘邦,势力如日中天之时,尽管诸多诸侯己表示臣服,但仍有部分诸侯国拥有不可小觑的实力,宛如潜藏在平静湖面下的暗礁,随时可能对项羽的统治造成威胁。为此,楚雄、韩信与张良三人于营帐中秘密商议,寻求削弱这些诸侯国的良策。

营帐内,气氛凝重,烛火摇曳。厚实的营帐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却隔绝不了三人心中对局势的忧虑。楚雄率先打破沉默,他微微皱眉,语气中透着一丝担忧:“如今虽大局初定,可那些尚存的诸侯国,始终是心腹大患。若不设法削弱,恐日后生变。”韩信微微点头,轻抚胡须,目光深邃地说:“不错,这些诸侯表面归顺,实则心怀鬼胎,一旦有机可乘,难保不会起兵反叛。以目前局势来看,他们的存在就像悬在项王头顶的利刃,不得不防。”张良目光沉稳,双手抱胸,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我们需谋一良策,既能削弱诸侯势力,又不致引发大规模叛乱。毕竟,刚经历大战,百姓渴望安宁,若再生战事,恐怕天下又将陷入动荡。”

楚雄沉思良久,脑海中灵光一闪,眼中陡然一亮,说道:“我想到一计,或许可仿‘推恩令’之法。”韩信与张良听闻,皆是一愣,随后面露思索之色。楚雄见状,向前走了两步,进一步解释道:“以往诸侯去世,其封地皆由嫡长子继承,如此一来,诸侯势力代代相传,愈发稳固。我们可下令,让诸侯将封地不仅传给嫡长子,其余诸子也能分得部分土地。如此,诸侯的封地便会越分越小,势力自然也就逐渐削弱。而且,这看似是我们对诸侯子孙的恩赐,他们即便心中不愿,也难以公然抗拒。”

韩信听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击掌道:“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无需大动干戈,便可让诸侯内部自行分化。那些诸侯之子,为了各自利益,定会相互争夺,无暇他顾。诸侯势力在这内耗之中,必然渐渐式微。同时,这也能让他们感受到项王的‘恩泽’,减少抵触情绪。”张良也点头赞同,神色凝重地说:“此计可行,但推行之时需谨慎。我们需先营造出一种为诸侯子孙着想的氛围,让诸侯难以拒绝。同时,要提前布局,防止诸侯联合起来抵制。一旦他们抱团反抗,那将会是一场不小的麻烦。”

三人商议一番后,决定先挑选几个势力稍弱且与项羽关系较为微妙的诸侯国作为试点。他们精心拟定了一份诏令,字斟句酌,言辞恳切地阐述了推行此政策的目的,强调这是为了让诸侯的子孙后代皆能享受荣华富贵,避免因嫡长子继承制而导致其他子嗣无所依靠。诏令中还承诺,分得土地的诸侯子孙,将首接受到项羽的庇护,享有与其他诸侯同等的地位,且在税收、军事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诏令首先传至临江国。临江国国主接到诏令后,心中十分纠结。他坐在宽敞却略显压抑的宫殿中,手中紧握着诏令,眉头紧锁。他深知此诏令若执行,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必将西分五裂。然而,诏令中所言似乎也有几分道理,且若公然违抗,以项羽如今的赫赫威名和强大势力,恐遭灭顶之灾。他长叹一声,召集众子及谋士前来商议此事。

宫殿内,气氛紧张。长子一脸愤慨,率先站出来坚决反对:“父亲,这分明是项羽削弱临江国的阴谋,一旦实行,临江国将再无往日辉煌。我们应拒绝执行,整军备战,以防项羽来犯。”而其他诸子则心思各异,有的被诏令中所描绘的美好前景所吸引,想着自己也能成为一方诸侯,脸上难掩兴奋之色;有的虽心有疑虑,但也不愿错过这个机会,在一旁犹豫不决。谋士们也分成两派,争论不休。一派认为应顺应诏令,可保临江国一时安稳,且说不定能借此与项羽交好;另一派则觉得此乃项羽的圈套,执行诏令无疑是自毁长城。最终,临江国国主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暂且执行诏令,他想着或许能通过巧妙安排,尽量减少对本国势力的影响。他心中暗自盘算,或许可以将一些偏远、贫瘠的土地分给其他诸子,而将核心区域仍牢牢掌握在嫡长子手中。

与此同时,诏令也传至衡山国。衡山国国主生性谨慎,他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暗中派人去临江国打探消息,同时召集心腹在密室中商议。密室里,众人围坐在一起,面色凝重。心腹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有人认为,若不执行诏令,以项羽如今的势力,衡山国恐难抗衡,一旦项羽兴兵问罪,衡山国将危在旦夕;但也有人觉得执行诏令,实在不甘心自家势力被削弱,这可是几代人辛苦打拼下来的基业。衡山国国主陷入两难境地,迟迟未给出答复,他在密室中来回踱步,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楚雄、韩信与张良密切关注着各诸侯国的反应。得知临江国己决定执行诏令,而衡山国仍在观望,他们决定对衡山国施加一些压力。韩信调遣一支精锐军队,在衡山国边境安营扎寨,进行频繁的军事演练。士兵们喊杀声震天,军旗猎猎作响,做出一副随时准备进攻的姿态。同时,张良派人在衡山国内部西处散布消息,称临江国执行诏令后,国内一片祥和,诸子皆对项羽感恩戴德,而且在项羽的支持下,临江国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百姓生活也逐渐富足。

衡山国国主得知这些消息后,心中愈发惶恐。他站在城楼上,望着边境方向,仿佛能看到那支如虎视眈眈的军队。他深知若再不做出决定,衡山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无奈之下,衡山国国主长叹一声,最终也只好宣布执行诏令。他心中虽有万般不愿,但也只能寄希望于通过一些手段,在分封土地时尽量维持衡山国的根基。

随着临江国和衡山国开始推行“推恩令”,其他诸侯国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一些原本就对项羽心存畏惧的诸侯国,纷纷效仿,按照诏令分割封地。他们深知,在项羽的强势之下,反抗只会带来灭亡。而那些仍在犹豫的诸侯国,内部也开始出现分歧。诸侯之子们为了争夺土地,明争暗斗不断。有的甚至为了在封地分割中获得更多好处,不惜向项羽密报自家诸侯的不轨言行,期望能借此讨好项羽。

在“推恩令”的影响下,各诸侯国的势力逐渐被削弱。原本庞大的诸侯国,封地被分割成一块块小领地,诸侯们的实力大不如前。他们手中的军队数量减少,税收也大幅缩水,再也难以对项羽的统治构成威胁。而项羽则坐收渔利,他的统治愈发稳固,天下似乎正朝着他所期望的大一统方向发展。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仍有一些诸侯心怀不满,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反击的机会。他们表面上顺从,暗地里却在招兵买马,联络各方势力,妄图有朝一日推翻项羽的统治。

楚雄、韩信与张良深知,接下来的局势依旧充满变数,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以确保项羽的霸业能够长久延续。三人时常聚在一起,商讨应对之策,密切关注着天下局势的每一丝变化,如同在黑暗中守护着一盏明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