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仪式的余温还未散去,王胜便己进入备战状态。
第二天下午,体育总局内部会议室气氛凝重,复盘会议即将开始。
江雪婷提前十分钟到场,手中抱着一叠厚厚的战术分析资料。
林若雪坐在角落,神情冷峻,手中文件夹上赫然写着“青训腐败调查进展”几个字。
不多时,张远山大步走入,身后跟着几位技术顾问和足协高层代表。
他环视一圈,目光在王胜空着的位置上停留片刻,嘴角扬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听说昨晚的模拟训练计划己经出炉?”张远山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希望不是又一场‘玄学’表演。”
众人低声议论,气氛微妙。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王胜走了进来,步伐稳健,神色从容。
他径首走到主位坐下,将手中的《天罡十二诀》残卷轻轻放在桌前,目光扫过全场。
“昨晚我们赢了比赛。”王胜开门见山,“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体系、观察与判断。我愿意用实战来证明这一点。”
张远山冷笑一声:“说得好听。但你那套兵法布阵,跟现代足球的数据化管理根本不在一个频道。”
“那就让数据说话。”王胜不动声色,“我提议进行一场模拟对抗赛,由我和你分别带队,现场检验两种理念。”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你要亲自指挥?”
“你以为这是一场游戏吗?”
王胜站起身,目光如炬:“足球从来不是纸上谈兵,是踢出来的结果。”
会议短暂休会后,模拟对抗赛迅速敲定。
王胜随即召来江雪婷,两人在战术室整整熬了一夜,翻遍北方联队过去五场比赛录像,提取关键数据。
“他们中场压迫节奏非常强,但有一个问题——三秒真空期。”江雪婷指着屏幕上的时间轴,“每次逼抢转换时,中路会出现三秒左右的空档。”
王胜眼神一亮:“三秒足够我们完成一次快速转换进攻。”
他迅速在白板上画出阵型变化图,标注出边路牵制、虚晃突进、中路穿插的组合战术,并要求球员在无球状态下提前预判对手意图,利用心理博弈打乱对方节奏。
次日上午,模拟对抗赛正式开始。
红蓝两方球员入场,张远山亲任蓝方教练,启用全欧化打法,强调高位逼抢与控球压制。
哨响之后,蓝方迅速展开攻势,高强度逼抢让红方一度陷入被动。
观众席上,不少足协高层皱起眉头,张远山嘴角浮现得意笑容。
然而王胜始终站在场边,冷静地观察着局势。
每当蓝方压迫稍显松动,他便立即喊出指令:“收!”、“压左翼!”、“断线回撤!”
红方球员严格执行战术部署,先是以逸待劳收缩防线,再通过边路虚晃吸引防守后迅速横传中路,完成一次令人惊叹的快速转换进攻!
进球入网那一刻,全场寂静。
王胜没有欢呼,也没有庆祝,只是淡淡地对身旁的江雪婷说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他转头望向替补席方向,正看见安德烈·彼得罗夫静静站着,原本冷眼旁观的表情此刻却闪过一丝惊讶。
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认真审视。
而属于“天罡模式”的真正考验,才刚刚拉开帷幕。
安德烈·彼得罗夫站在替补席边缘,双手抱胸,原本带着几分不屑的神情在比赛进行到第38分钟时悄然变化。
他盯着场上局势,尤其是王胜那冷静如常、仿佛早己洞悉一切的眼神。
“这不像临时起意。”他低声对身旁的林若雪说道,声音低得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
林若雪没有回应,只是微微点头。
她太了解战术博弈了——作为一名前刑侦专家,她深谙“预判”与“布局”的力量。
这场比赛看似是即兴发挥,但每一个战术调整都像是提前写好剧本。
从三秒真空期的捕捉,到边路虚晃中路突进的组合拳,再到对蓝方换人意图的精准反制,每一步都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战。
红方3比1获胜的哨声响起时,全场短暂沉默,随后爆发出零星掌声。
张远山面色铁青,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场,几位支持西化路线的技术顾问也纷纷低头散去。
王胜却未急于庆祝,而是缓缓走向战术板,提起粉笔,在众人注视下写下一行古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他回头扫视全场,语气坚定:“足球不是蛮力之争,而是智慧之斗。”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许多人心头。
年轻教练们开始低声议论,有人甚至悄悄打开手机,搜索“孙子兵法 足球战术”等关键词,试图从中找到新的灵感与答案。
江雪婷走到王胜身旁,轻声道:“你这一手,恐怕会让一些老派势力坐不住了。”
王胜嘴角微扬,”
此时,安德烈缓步走来,第一次主动开口:“王教练,我原以为你的‘天罡模式’不过是个噱头。但现在……我想看看你还能走多远。”
王胜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欢迎加入真正的足球革命。”
然而,就在这片看似胜利的余晖之下,一股暗流正在酝酿。
张远山的脚步并未真正离开总局大楼,他的身影消失在一间密闭会议室门口,身后跟着数名外籍教练的身影。
他们低声交谈着,语调中透着不甘与挑衅。
“极限测试赛……”张远山喃喃自语,眼神阴沉,“我要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