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泽等人在前线和南梁的军队不断纠缠的时候,此时的北边也终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洋在把他的兄弟都调走后,自己立马去了晋阳接手军队。
武定八年正月,东魏正式为高澄举哀,随后高洋逼迫元善见授予自己使持节、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齐郡王。
又过了两个月,高洋再度被元善见加封为齐王。至此,高洋基本己经继承了当初高澄所具有的一切官爵。
获封齐王后,高洋有一天晚上突然做了一个梦,,高洋梦到在梦里有人用笔点了一下他的额头。第二天醒来后,高洋当即向身边人询问这个梦的含义,高洋身边一个下人非常机灵地向高洋表示道:“王字上面加一点,那就是主。这是上天在暗示您再进一步啊!”
高洋闻言后当即大喜,随后找来了当初和他一起镇守过邺城的名将段韶,想让段韶帮他试探一下晋阳的勋贵们对高洋再进一步的态度。
段韶,也就是后来的北齐三杰之首,他在高欢时代就己经崭露头角,深得高欢的器重,不仅如此,段韶还为人谦虚,善于御众,在士兵中拥有极高的声望。段韶后来一首辅佐到高纬时代,都深受君主信任,他也是北齐三杰里唯一一个能够善终的名将。
对于高洋的试探,段韶其实并不是很支持高洋马上就要称帝的行为,但是段韶也不好明说,所以最后段韶就找来了辈分极高的斛律金一起来对高洋进行委婉的劝告。
但是段韶的这一行为却让高洋以为是晋阳的勋贵对他称帝的行为的反对之声并不激烈,于是高洋立刻加快了称帝的步伐,随后高洋离开晋阳,去找其他可能支持自己篡位称帝的盟友。不久后,高洋找到了司马子如,毫无疑问,高洋看中了司马子如在东魏极高的威望,所以高洋想通过获取司马子如的支持来帮助自己篡位。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司马子如竟然也不支持高洋称帝,这就让高洋极为恼怒,在高洋看来,当初司马子如被废为庶人,是自己把他重新提拔起来的,现在自己要干大事了,这老小子竟然敢不支持我。
在面对司马子如的反对,无奈之下,高洋只能重新返回晋阳。而这次,东魏的所有人都知道高洋有了篡位的心思,所以各种反对的信件层出不穷地送往高洋的府上。
有的说是高洋的相师祸国,有的说现在大魏的天命还没尽,不能过早的走这一步。而更多的反对意见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点是高洋没有足够的功绩来支持他篡位,当初高澄可是有着打跑侯景,生擒王思政这种实实在在的军功来支持他改朝换代的,但是如今的高洋什么都没有:另一点就是西边的宇文泰,他们高家和宇文家争斗了几十年,核心问题不就是为了争夺谁才是大魏正统吗?现在一旦你高洋篡位了,那步就是证明了他宇文家的西魏才是正统嘛!
面对着源源不断地反对之声,高洋感到十分恼怒,而就在这个时候,高洋的老妈娄昭君也对高洋的称帝行为表示了反对,娄昭君说道:“你如龙一般的父亲,如虎一般的大哥,都知道天位不能擅自抢夺,一辈子恭恭敬敬地侍奉着皇帝,你是个什么东西,竟然想要干尧舜大禹那样的事情?”
这下高洋真破防了,面对着几乎全国的反对,高洋决定不顾一切强行称帝。五月初,在身边人的一句“五月宜受禅”的口号下,高洋从晋阳出发首奔邺城,同时给邺城的心腹写信,让他们赶紧准备称帝的事。
随后,著名的大学士魏收非常果断地再次进行了跳槽,他凭借着自己的文采给高洋写了一堆非常漂亮的加九锡和皇帝禅让的文书。随后高洋的心腹杨愔则跑去元善见那里要他的皇帝玺授。
杨愔来到元善见那里,对他表示道:“五行的运转是有始有终的,如今齐王圣德英明,臣冒死启奏,请求陛下行尧禅位于舜的旧事。”
元善见还是不愿就这么失去自己的帝位,于是他对杨愔推诿道:“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更何况禅让是需要诏书的。”
杨愔就等着元善见这句话呢,只见杨愔“蹭”地从怀中掏出魏收己经写好的诏书,对元善见说道:“诏书己经完成了。”
元善见见到事情己经没了转机,也只能乖乖地掏出玺授交给杨愔,随后对杨愔问道:“朕禅位之后会去哪里?”
杨愔对此当即大拍胸脯地表示,这件事不用担心,他们会把元善见送到北城,规格仍然是以皇帝的标准。
随后元善见当即发声痛哭,说道:“朕今天终于知道了汉献帝和常道乡公的感觉。”
不久后,高洋到达邺城,接受了皇帝赐予的九锡,并在数日后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
高洋在称帝后追尊高欢为献武皇帝、高澄为文襄皇帝。
高洋称帝了,现在全天下就只有一个“魏”了。宇文泰敏锐地意识到了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在此之前,宇文泰从来没有听说过高欢这个二儿子有什么不凡之处。
在宇文泰的印象里,高欢的所有儿子里最有能力的毫无疑问是大儿子高澄。无论是早年不过十一二岁就敢只身去给高欢拉拢盟友,还是平定侯景,收复颖川,这高澄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这二儿子高洋就就不一样了,宇文泰这边几乎没有关于高洋的任何事迹,再加上如今随着高洋的称帝,北齐的内部可谓是一团乱麻,所以宇文泰想借着这个机会发起东征,来试一试高洋的水平。
在宇文泰看来,若是高洋没他父兄那样的水平,那这次可能就是自己统一天下的绝佳机会。
随后,宇文泰打着高洋对魏室不忠不孝的旗号正式对北齐发起了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