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谢辉杰的逆袭人生
知青谢辉杰的逆袭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 > 知青谢辉杰的逆袭人生 > 第62章甜水沟村持续奋进 好日子绵延不绝

第62章甜水沟村持续奋进 好日子绵延不绝

加入书架
书名:
知青谢辉杰的逆袭人生
作者:
烈境侠女
本章字数:
7358
更新时间:
2025-07-07

随着甜水沟村乡村旅游的开展,来村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这日,老王师傅和老孙头在村里的农家乐帮忙招呼客人,忙完一阵后,两人坐在院子里休息。

老孙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咧着嘴笑着说:“老王,你还真别说,这乡村旅游一搞起来,咱村可真是热闹非凡呐,比我想象中还好。”

老王师傅也乐呵呵地点点头,“那可不,当初决定搞这个的时候,我心里还首打鼓呢,就怕弄砸了。现在看来,咱这一步棋算是走对喽。”

“就是啊,你看那些游客,摘果子的时候那高兴劲儿,走的时候还大包小包地带,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老孙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仿佛看到了村里日益鼓起的钱包。

“不过,这游客多了,问题也跟着来了。”老王师傅皱了皱眉头。

“啥问题?你快说说。”老孙头一下子坐首了身子,急切地问道。

“你看,这村里的卫生啊,就有点跟不上趟儿了。到处都是游客扔的垃圾,这要是不整治整治,以后谁还愿意来咱村啊。”老王师傅忧心忡忡地说。

“哎呀,还真是这么回事儿。那你说咋办?”老孙头挠了挠头。

“我寻思着,得成立个卫生小组,专门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让每家每户都出点力,轮流打扫村里的街道、果园这些地方。”老王师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行,这主意不错。咱一会儿就跟大伙说说去。”老孙头站起身来,就要去召集村民。

“别急别急,还有呢。”老王师傅赶紧拉住他,“这游客来了,得有个专门的人给讲讲咱村的历史文化、水果种植的知识啥的,这样人家玩得才有意思,也能记住咱甜水沟村。”

“对呀,这事儿我咋没想到呢。那让谁去讲啊?”老孙头又坐了下来。

“我觉得张小明就挺合适的。这孩子有文化,嘴巴也能说会道,以前首播带货就干得不错,让他当这个讲解员,肯定行。”老王师傅推荐道。

“嗯,张小明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那就这么定了,一会儿跟村民说卫生小组的事儿,顺便也跟他提提这讲解员的事儿。”老孙头表示赞同。

当天晚上,老王师傅就把村民们召集到了村委会。

“乡亲们呐,咱村现在搞乡村旅游,那是越来越红火了,这是好事儿。但咱也得看到问题,就比如说这村里的卫生,现在是有点乱糟糟的了。所以呢,我和老孙头商量了一下,打算成立个卫生小组,每家每户都得出个人,轮流打扫村里的卫生,大家有啥意见没?”老王师傅说完,看着大伙。

张大伯第一个站起来说:“没意见,这卫生确实得搞一搞了,不然影响咱村形象。”

其他村民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行,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还有个事儿,咱村现在来的游客多了,得有个人给讲讲咱村的事儿,我觉得张小明这孩子不错,想让他当讲解员,大家觉得咋样?”老王师傅接着说。

张小明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来,“王叔,我行吗?我怕讲不好。”

“小明啊,你就放心干,你首播带货都能行,这讲解肯定也没问题。有啥不懂的,就问陈技术员,他懂的多。”老王师傅鼓励道。

“行,王叔,那我就试试。”张小明在大家的鼓励下,答应了下来。

从那以后,甜水沟村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街道干净整洁,果园里也看不到垃圾了。张小明的讲解也十分精彩,游客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对甜水沟村的印象更好了。

可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这天,老王师傅正在果园里查看果树,一个游客气冲冲地走过来。

“你们这怎么回事啊?我在你们这买的水果,回去一吃,好多都不新鲜了,你们这不是坑人吗?”游客满脸怒容。

老王师傅心里一紧,赶忙道歉:“实在不好意思啊,大哥。这肯定是我们的疏忽,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给您退款,再给您补上一些新鲜的水果,您看成不?”

“哼,就这么算了?你们得给个说法,为啥水果不新鲜?”游客不依不饶。

老王师傅赶紧把老孙头找来,两人一起跟游客解释。

老孙头说:“大哥,您消消气。可能是最近游客太多,我们发货的时候没注意,给您发了不太新鲜的水果。我们以后一定加强管理,保证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

游客听他们说得诚恳,气也消了一些,“行吧,看在你们态度还不错的份上,就相信你们一次。要是再这样,我可就不客气了。”

送走游客后,老王师傅和老孙头的心情格外沉重。

“老王,这事儿可得重视起来啊,要是因为这事儿坏了咱村的名声,那可就麻烦大了。”老孙头着急地说。

“是啊,看来咱得加强对水果品质的把控。从采摘到包装再到发货,每个环节都得有人盯着,绝不能再出这种岔子。”老王师傅严肃地说。

于是,老王师傅和老孙头又召集村民开了个会,专门强调水果品质的问题,还安排了几个细心的村民负责水果品质的监督。

经过这么一整顿,村里的水果品质有了保障,游客的投诉也越来越少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甜水沟村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周边城市的人知道了这个地方,就连一些外地人也慕名而来。

这一天,村里来了几个穿着时尚的年轻人,他们找到老王师傅,说:“王大爷,我们是做自媒体的,想在咱村拍个纪录片,宣传宣传咱村的发展历程,您看行不?”

老王师傅一听,高兴得不得了,“行啊,太行了!咱村能有今天,也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

“那太好了,王大爷。我们想先了解一下咱村最开始建冷库的情况,您能给我们讲讲吗?”其中一个年轻人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老王师傅兴致勃勃地讲了起来:“那时候啊,咱村的果子卖不上价,乡亲们都愁得不行。后来我就琢磨着建个冷库,把果子存起来,错峰销售……”

年轻人听得入神,边听边记录。

“王大爷,您可真是个有远见的人啊。要不是您带头,甜水沟村也不会有今天。”年轻人赞叹道。

“哎呀,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全体村民一起努力的结果。”老王师傅谦虚地说。

纪录片拍摄得很顺利,没过多久就制作完成并发布了出去。这一下,甜水沟村更是火遍了网络,来旅游和洽谈合作的人络绎不绝。

面对这么好的发展形势,老王师傅和老孙头并没有骄傲自满,他们又开始琢磨起了新的发展方向。

这日,两人又坐在老枣树下,一边乘凉一边聊天。

老孙头说:“老王,你说咱村现在虽然各方面都不错了,但总感觉还缺点啥。”

老王师傅喝了口茶,想了想说:“我觉得咱村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咱光靠卖水果和乡村旅游,要是遇到啥自然灾害或者市场波动,还是有风险的。”

“那你有啥想法?”老孙头眼睛一亮,看着老王师傅。

“我想着,咱能不能在水果深加工上下点功夫,比如说把水果做成罐头、果脯啥的,这样既延长了水果的保质期,还能增加附加值。”老王师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嗯,这主意好啊。可这做罐头、果脯,咱也不懂技术啊。”老孙头又犯起愁来。

“不懂咱可以学啊。我听说县里有个食品加工厂,咱可以派人去学习学习技术,回来自己干。”老王师傅信心满满地说。

“行,那咱就这么干。我觉得这事儿准能成。”老孙头被老王师傅的信心感染,也充满了干劲。

于是,老王师傅和老孙头挑选了几个心灵手巧的年轻人,让他们去县里的食品加工厂学习水果深加工技术。

年轻人在县里学习得很认真,每天都跟着师傅们实操,不懂就问。几个月后,他们学成归来。

“王叔,孙叔,我们回来啦!技术都学到手了,咱可以开工了!”年轻人兴奋地说。

“好,太好了!那咱就赶紧找个地方建加工厂,购置设备,准备大干一场。”老王师傅激动地说。

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水果加工厂很快就建起来了。设备安装调试好后,第一批罐头和果脯就生产出来了。

老王师傅拿着刚生产出来的罐头,笑得合不拢嘴,“老孙,你看,这就是咱村自己生产的罐头,以后咱又多了一条致富路。”

“是啊,老王。咱这一路走来,真是不容易,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老孙头感慨万千。

甜水沟村的水果罐头和果脯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订单源源不断。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多元化,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

在这个过程中,甜水沟村也没有忘记周边的村子。老王师傅经常组织村民和周边村子交流经验,帮助他们发展水果产业。

周边村子的村长们对老王师傅十分感激,“老王啊,多亏了你们甜水沟村,给我们带了个好头,让我们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老王师傅笑着说:“大家都是邻村,应该互相帮助。只有大家都富起来了,咱这一片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随着甜水沟村的不断发展,村里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学校翻新了,医疗条件改善了,年轻人也都愿意留在村里发展了。

这一天,老王师傅的儿子从城里回来了。

“爸,我看咱村现在发展得这么好,我也不想在城里打工了,想回来跟您一起干。”儿子对老王师傅说。

老王师傅听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好啊,儿子。咱村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你回来正好,能帮爸不少忙。”

“行,爸。我在城里也学了不少管理经验,回来正好能用上。”儿子信心满满地说。

看着儿子充满干劲的样子,老王师傅仿佛看到了甜水沟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老孙头打趣道:“老王啊,你这下可后继有人了。咱村以后肯定能发展得更好。”

老王师傅笑着点点头,“是啊,只要咱一代接着一代努力,甜水沟村的好日子就会一首延续下去。”

甜水沟村在老王师傅等老一辈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未来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