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各项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谢辉杰和老王师傅却没打算就此停下脚步。
这日,谢辉杰找到老王师傅,手里拿着一叠资料,神色兴奋地说:“王师傅,我琢磨了好久,咱现在农产品深加工、电商、旅游都有起色了,要不往生态农业教育这方面发展发展?现在好多城里的学校都想让学生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农业知识呢。”
老王师傅接过资料,扶了扶老花镜,边看边说:“小谢,你这想法挺新鲜啊。可这生态农业教育具体咋弄,你跟我仔细说说。”
谢辉杰拉着老王师傅坐下,说道:“您看啊,咱村里这茶园、石斛基地不就是现成的教学场地嘛。咱们可以专门划出一片区域,打造个农业科普园,让孩子们来这观察农作物生长,学习种植知识。再盖几间教室,请些专业老师来授课,讲讲农业历史、生态环保这些内容。”
老王师傅点了点头,又有些顾虑地说:“想法是好,可这请老师得花不少钱吧,还有盖教室,资金从哪来呢?”
谢辉杰笑了笑说:“资金这块,我想过了。咱可以拉一些教育机构或者企业来合作投资,他们出资金,咱出场地和人力,收益大家一起分。而且孩子们来这体验,住宿、餐饮啥的也能给村里增加收入。”
老王师傅眼睛一亮:“行啊,小谢,你考虑得还挺周全。那咱就先去跟村民们商量商量,看看大家啥想法。”
两人来到村里的广场,把村民们召集起来,说了这个想法。村民们一下子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村民刘大哥站起来说:“谢老板,王师傅,这事儿靠谱不?咱把地腾出来搞这个,要是弄不好,耽误了种地可咋办?”
谢辉杰赶忙解释:“刘大哥,您放心。咱就划出一小片地搞科普园,不耽误大家正常种地。而且这事儿要是成了,带来的收益可比种地多多了。”
村民李婶也说:“就是啊,我就怕这孩子们来了吵吵闹闹的,影响咱生活。”
老王师傅笑着说:“李婶,孩子们来体验肯定会有老师带着,会守规矩的。再说了,孩子们来能给咱村带来人气,咱卖点农产品啥的,不也能多挣点嘛。”
经过一番解释,大部分村民都表示支持。于是,谢辉杰和老王师傅就开始忙活起来,联系教育机构和企业,西处寻找合作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和几家教育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教育机构愿意出资建设科普园和教室,老村则负责提供场地和日常管理。
施工队很快就进驻了村子,科普园和教室的建设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小问题。
这天,负责施工的张队长找到谢辉杰和老王师傅,一脸无奈地说:“谢老板,王师傅,这挖地基的时候遇到了一些石头,不好处理啊,这进度可能得耽误几天。”
谢辉杰皱了皱眉,问道:“张队长,这石头能不能想办法清理掉啊?耽误几天的话,会不会影响整个工期?”
张队长说:“清理是能清理,就是得请专业的爆破队来,这费用可不少啊。”
老王师傅想了想说:“小谢,要不咱去跟合作的教育机构商量商量,看能不能追加一些预算?毕竟这也不是咱能预料到的情况。”
谢辉杰点头道:“行,我这就去联系。”
谢辉杰给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对方表示理解,同意追加一部分预算。有了资金支持,石头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工程继续顺利进行。
几个月后,科普园和教室终于建成了。看着崭新的建筑和充满生机的科普园,谢辉杰和老王师傅心里满是成就感。
谢辉杰兴奋地对老王师傅说:“王师傅,你看,这多漂亮啊!马上就能迎接孩子们来上课啦。”
老王师傅笑着说:“是啊,小谢。不过这接下来请老师、安排课程这些事儿,还得好好筹划筹划。”
于是,两人又开始忙着招聘专业老师,设计课程内容。他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制定了丰富多样的课程,从农作物种植实践到生态环保知识讲解,应有尽有。
一切准备就绪后,第一批学生终于来到了老村。孩子们一下车,就被眼前的田园风光吸引住了,兴奋地欢呼起来。
带队的老师找到谢辉杰和老王师傅,感激地说:“谢老板,王师傅,你们这儿环境真好啊,孩子们肯定能在这学到很多知识。”
谢辉杰笑着说:“老师您客气了,希望孩子们能在这儿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学到有用的东西。”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科普园里学习种植茶树和石斛,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解农业历史和生态环保知识。孩子们都学得津津有味,对农村和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谢辉杰和老王师傅感到无比欣慰。
谢辉杰对老王师傅说:“王师傅,你看孩子们多喜欢这儿啊,咱这事儿算是干对了。”
老王师傅点头道:“是啊,看到孩子们有收获,我这心里也高兴。咱可得继续把这事儿办好。”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来到老村,一些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有村民找到谢辉杰抱怨说:“谢老板,最近来的孩子太多了,村里的垃圾明显多了起来,这卫生打扫不过来了呀。”
谢辉杰意识到这是个问题,赶忙找到老王师傅商量。
谢辉杰说:“王师傅,这卫生问题得赶紧解决,不然影响咱村形象。咱得多安排些保洁人员,再给孩子们讲讲卫生知识,让他们爱护环境。”
老王师傅说:“对,还得在村里多设置些垃圾桶,方便孩子们扔垃圾。这事儿你尽快安排下去。”
谢辉杰很快安排了几名村民负责村里的卫生打扫,还在村里各个角落增设了垃圾桶。同时,他让授课老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经过一番努力,村里的卫生问题得到了改善。老村的生态农业教育项目也越来越受欢迎,不仅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学校,甚至一些外地的学校也联系过来,希望能安排学生来体验。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一些媒体也关注到了老村的生态农业教育项目,纷纷前来采访报道。
一位记者采访谢辉杰时问道:“谢先生,老村的生态农业教育项目发展得如此成功,您觉得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谢辉杰笑着回答:“我觉得主要是大家的齐心协力吧。村民们全力支持,合作方也很给力。再就是我们结合了老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学习体验环境。”
报道播出后,老村的名气更大了。更多的游客因为这个项目来到老村,不仅参加生态农业教育活动,还会顺便体验乡村旅游,购买农产品。
看到老村的发展越来越好,周边村子的干部也来取经。
周边村子的李村长对谢辉杰和老王师傅说:“谢老板,王师傅,你们老村发展得太厉害了,我们村也想参考你们的模式,搞点类似的项目,你们可得多给我们讲讲经验啊。”
谢辉杰热情地说:“李村长,大家都是邻村,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其实我们就是不断尝试新的发展方向,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你们村也有自己的特色,只要找准方向,肯定也能发展得很好。”
老王师傅也说:“对呀,像你们村的果园就很有特色,可以围绕水果种植搞一些采摘体验、水果加工之类的项目,再结合农业教育,说不定能走出一条适合你们村的发展之路。”
李村长听了,连连点头:“谢老板,王师傅,太感谢你们了。我们回去就好好研究研究。”
送走了李村长,谢辉杰和老王师傅又开始思考老村的下一步发展。
谢辉杰说:“王师傅,现在生态农业教育火起来了,咱能不能再拓展一下产业链,比如开发一些农业教育相关的周边产品,像科普书籍、手工艺品啥的。”
老王师傅眼睛一亮:“小谢,你这想法好啊!这些周边产品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进一步宣传咱老村的品牌。”
于是,两人又开始着手策划农业教育周边产品的开发。他们联系了一些出版社,准备合作出版农业科普书籍;又组织村里心灵手巧的村民,制作与农业相关的手工艺品。
在开发周边产品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科普书籍的编写需要专业知识,手工艺品的设计要符合市场需求。
谢辉杰对老王师傅说:“王师傅,这科普书籍编写,咱得请一些农业专家来把关,确保内容准确。手工艺品设计,要不找个专业的设计师来指导指导?”
老王师傅说:“行,你去联系专家和设计师,咱争取把这些周边产品做好。”
经过努力,一批精美的农业教育周边产品终于制作完成。科普书籍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手工艺品造型独特、充满乡土气息。
这些周边产品一推出,就受到了游客和学生们的喜爱,销量非常可观。
看着周边产品带来的收益,谢辉杰高兴地对老王师傅说:“王师傅,你看,咱这一步又走对了。这周边产品不仅赚了钱,还让更多人知道了咱老村。”
老王师傅笑着说:“是啊,小谢。咱不能骄傲,还得继续想办法,让老村发展得更好。”
在谢辉杰和老王师傅的带领下,老村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产业越做越大,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未来,他们还将带着老村的村民们,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