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府判我十世追夫
地府判我十世追夫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地府判我十世追夫 > 第31章 学术调查

第31章 学术调查

加入书架
书名:
地府判我十世追夫
作者:
肥猫六子
本章字数:
4378
更新时间:
2025-06-23

肃静的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成冰。学术委员会的王主任坐在长桌一端,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扫过坐在对面的陆允舟和宁知枝。

杜仲恺和另外两位课题组核心成员也神色凝重地坐在旁边。宁知枝看着对面三位调查员严肃的脸,手指轻轻着文件夹边缘,想起昨夜陆允舟在微信里发来的消息:“如实陈述,不必紧张。”

“陆教授,宁同学,”王主任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形的压力,“委员会收到举报,需要对你们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灾害应激反应’课题合作期间的行为进行核实。焦点在于是否存在超越正常师生范畴的不当互动,尤其是在田野调查阶段。同时,宁同学的准入资格和评估过程也是审查的一部分。”

陆允舟背脊挺首如松,面无表情,只有放在膝上的手,指节微微发白。他微微颔首,声音低沉平稳:“我理解并配合调查。”他的目光没有看向旁边的宁知枝,仿佛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被调查对象。

王主任转向宁知枝:“宁同学,请你首先说明一下你加入课题组的经过,以及在田野调查期间的主要工作和与陆教授的互动情况。”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宁知枝身上。她今天穿了一件简洁的黑色连衣裙,长发利落地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那双此刻异常沉静的琥珀色眼眸。她放在桌上的双手自然地交叠着,指腹在微微用力按压,像是在汲取某种力量。

“好的,王主任。”宁知枝的声音清澈,没有一丝颤抖。她打开手边一个厚厚的文件夹,动作从容不迫。

“加入课题组的流程,有完整的邮件记录可以证明。”她抽出几张邮件打印件推进桌面中央,指尖划过清晰的日期线和内容摘要,“X月X日,我在一次跨校心理学研讨会上,针对陆教授展示的初步研究模型提出了几个关于心理学相关量表适配度的问题。会后,我的导师杜仲恺教授认为我的思路有一定价值,主动询问我是否有兴趣参与。”

她侧头看向杜仲恺,杜仲恺立刻点头确认。“随后X月X日,他向陆教授推荐了我,并附上了我研究生阶段的核心成绩单和我独立完成的一篇关于认知偏差的课程论文。”说着她将另一份文件推向对面三位调查员。

她顿了顿,目光坦然迎向王主任:“陆教授要求我针对课题设计一份初步的访谈提纲草案,并分析一部分他提供的早期田野数据作为能力测试。”

她翻到下一页,“这是当时我的草案和分析报告邮件往来。陆教授在回复中肯定了草案的框架性,但也指出了几处明显的经验不足和理论偏差,并给出了修改建议。”她指尖点在一行重点标注的批注上。

宁知枝的声音平铺首叙,却逻辑严密得如同她的数据分析报告:“基于这些材料和我后续修改提交的成果,陆教授才审核通过,批准我作为研究助理加入课题组。整个过程,所有沟通都是围绕学术能力展开,程序符合相关规定。杜教授可以作证当时推荐的情况。”

杜仲恺立刻接口:“是的,王主任,推荐宁知枝时,我着重强调了她在研究方法上的独特视角和扎实的统计学基础,没有掺杂任何私人因素。陆教授也是基于她的学术潜力给予的机会。”

“至于田野调查期间,”宁知枝继续道,打开另一本厚实的硬壳笔记本,“这是我的每日工作日志,详细记录了从抵达第一天到最后离开的所有行程、访谈对象、收集的数据类型、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案。所有记录都有具体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签名或录音凭证。日志里没有任何与学术工作无关的内容。”

她将日志也推向王主任。本子封皮有些磨损,能看出是随身携带、频繁使用的。

“田野期间的工作强度很大,作为团队里唯一的研究生助理,我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深度访谈、记录整理、问卷发放与初步筛查、以及一部分影像资料的即时整理归档。所有工作都是在团队协作下完成,与陆教授的交流内容,日志里也清晰记载了,全部围绕访谈技巧、数据有效性、理论讨论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展开。在寨子因山洪被困期间,我主要负责访谈录音的初步转写和情绪效价编码工作,这些也都有记录和阶段性成果文件可查。”

她翻到日志中后期,抽出一封打印的邮件:“此外,基于前期田野发现,我在陆教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一篇关于‘特定文化背景下创伤叙事与心理韧性重建’的论文初稿。”

她的指尖点在邮件中期刊编辑回复的“己送外审”状态上,“这是论文投稿后期刊的系统反馈。虽然还在评审阶段,但它是我在课题中学术产出的一个证明。”

王主任翻看着宁知枝提供的厚厚一叠证据——邮件、日志、报告、论文状态证明。他抬头,目光锐利地审视着眼前的女孩。

她的陈述条理清晰,证据链条完整,态度不卑不亢,没有一丝被质询的慌乱,只有一种近乎透明的坦然和对自己工作的笃定。那份超越年龄的冷静和专业,让见惯了各种场面的王主任也暗暗点头。

“陆教授,关于宁同学陈述的情况,以及你们在田野期间的所有互动,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或说明的吗?”王主任转向陆允舟。

陆允舟的目光终于从桌面抬起,落在了王主任脸上,平静无波:“宁知枝同学的陈述完全属实。她的加入流程合规,工作能力出色,在田野期间承担了大量艰苦且关键的基础性工作,专业贡献突出。作为课题负责人,我对她的工作表现和专业素养给予高度评价。关于私人关系的问题,”

他顿了顿,声音依旧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边界感,“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与学术审查无关。在课题合作期间,我没有做过任何违反师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将所有可能引向私人领域的苗头都死死摁在了学术框架之内。既是对规则的尊重,也是对宁知枝最有力的保护,不给她留下任何被“特殊对待”的口实。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