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征士兵到四合院
军事小说
首页 > 军事小说 > 从远征士兵到四合院
作者:
木子李的老牛
主角:
陈佳酿 何雨柱
更新至:
第 99章 结拜义兄 再赴美国
12次阅读 1累计人气值 67.75万字
带着年幼的妹妹出川抗战的远征士兵,受伤退役带妹妹回到北平寻亲,进入了四合院,为了亲人能够远离日寇铁蹄,重新走进抗战战场。
12次阅读 1累计人气值 67.75万字
简介
抗战谍战 综影视 架空 四合院
带着年幼的妹妹出川抗战的远征士兵,受伤退役带妹妹回到北平寻亲,进入了四合院,为了亲人能够远离日寇铁蹄,重新走进抗战战场。 ...

第一章 何大清出城

1942年11月16日清晨,天灰蒙蒙的,德胜门鬼子关卡前,排队等待检查出城的百姓队伍, 汉奸呵斥声中队伍缓缓向城外移动,偶尔夹杂着几声拉车牲口的“嗯啊”声,立刻引得车把式惶恐的安抚牲口,生怕引来祸事。

队伍中,一辆破旧的驴车上,躺着一名六七岁的男童,双眼紧闭,苍白的小脸上不时露出痛苦的神色,苍白的脸庞与紧裹在身上的黑灰色的棉被,形成强烈的对比。驴车边上站着一对年轻的夫妇,随着队伍缓慢的移动,时不时用关切的眼神看一看车上的男童。

“哟,这不是丰泽园的何大厨,今儿个是要上哪去呀。”轮到年轻夫妇检查时,值勤的汉奸斜着眼瞟了瞟年轻夫妇,阴阳怪气道,说完便伸手要掀男童裹着的被子,何大厨连忙递上手中的包裹给汉奸,打断汉奸掀被子的动作,汉奸双眼一瞪,漫不经心接过包裹时,托着包裹的手里两块大洋顺手落到了汉奸的手中。“贾队长,您吉祥,这不是小儿顽劣,前天从树上摔下来,就一首昏迷不醒,请了好些个大夫,也没起色,昨日个栾掌柜帮忙,送到皇军的医院找太君大夫看了也不见好转,我媳妇娘家村里有一覡巫,听说很灵。”汉奸感受手中的大洋,脸色才好了下来,装模作样的胡乱检查了包裹,还给何大厨,瞟了一眼何大厨手里的良民证,挥挥手说道:“早去早回,别耽误了晚上太君的宴席。”何大厨急忙赶着驴车出门洞,回头给汉奸点头打了一个恭,汉奸装腔作势头也不抬朝何大厨摆摆手,等驴车上了大道,夫妇连忙坐上驴车,往昌平方向疾驰而去。

年轻夫妇是后世熟知的一部年代剧中的人物,何大厨名叫何大清,是丰泽园的大厨,精通谭家菜和鲁菜。车上抱着男童的女人是何大清媳妇陈小满,男童是他们的儿子何雨柱,小名柱子。他们不知道此时儿子正与一位外来的灵魂抢夺身体的控制权。

驴车行驶了一个时多辰了,早己离开进昌平城的大路,路变的窄一些,路上行人也少得多,陈小满的娘家在昌平城的西边白羊沟附近的陈家村,林小满摸了儿子的额头,还好,没有发烧。

“大清,歇一会吧,我给柱子喂一点糖水,你也给驴补点草料饮下水,晌午你还得赶回城。”“吁~!”何大清停下了驴车,跳下把驴车牵引到路旁的一处空地上。

这里是专门开发出来供商旅停车休息的地方,以免车马停在路上挡住交通,过路商贾密集的道路上往往还有专门的小酒铺和茶摊,只是这条路上行人商贾较少,只有一片空地。解开驴身上的套头、搭腰、肚带,牵着驴从车上粮食袋里抓出一把黄豆,喂给驴吃,连喂了两把豆子。何大清停车喂驴的时候,陈小满拿出牛皮袋,喂了怀里抱坐的儿子喝了两口红糖水,拿手巾给儿子擦了擦嘴角,伺候儿子躺好,从包裹里拿出两个窝头,递给何大清一个,自己小口的吃了起来。何大清接过窝头,正准备牵着驴去小河边饮驴,想了想,走回车旁,手伸进儿子被子底下,朝西周看了看,确认没人后,掏出一把盒子炮出来,递给媳妇:“我去河边饮驴,你拿着这个防身。”陈小满连忙接过驳壳枪,放到顺手的地方,拿上包裹盖在枪上,对何大清点点头。

吃着手里的窝头,时刻注意着周围的情况,这时,在他们来时的路上,有3架马车行驶过来,陈小满立刻起身,抓起地上的包裹,拿起枪,连忙走到自家驴车旁边,用包裹挡住手里拿着的驳壳枪,紧张的看着行驶过来的马车,其中两辆马车停靠在他们旁边,两辆车上下来十多名年轻的男女,男青年穿着青布青年装,女孩们上身浅蓝色棉褂,下身青布套裙,停车后,一群人围坐在一起唧唧咋咋。没下车戴眼镜的男青年站在马车上拍了拍手,大声喊到:“同学们,请大家安静,注意出行纪律,不要私自行动。在这里休息一下,吃点干粮喝点水,等车把式给牲口喂食饮水,我们继续出发。”说完跳下马车,从车上拿出两个包裹放在旁边,抱起几个水袋。一名齐刘海学生头的女生跑过来,拿起两个包裹,陪他一起给同学们分发干粮和水袋。

另一辆马车也放慢了速度,停在不远的地方,驾车的男子二三十岁的样子,穿着一身藏蓝色长袍,女的坐在车上低着头打瞌睡,上身穿着蓝色碎花束腰小棉袄,下身青色套裙。陈小满看着那个男子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记忆里确实没有男子的信息,就不再关注他们。

男子叫醒瞌睡女孩,随后两人吃着馒头,女孩频频用好奇的目光看向那群女学生。

这两人是兄妹,妹妹叫陈小醉,哥哥叫陈佳酿,祖籍西川宜宾,家族世代经营(五粮液)酒水酿造,家产颇丰。祖父70岁大寿时日军轰炸,全家60口遇难。他携未婚妻与妹妹外出买礼物,逃过一劫。安葬完全家60口,变卖家产,退婚,加入川军团携妹妹出川抗战。随国军26师152团参加淞沪会战,战后剩余600多将士中部分被打散编入国军各部队,休整后又奔赴抗日的各个战场,去年年底从伤兵营出来后,又被编入远征军第6军49师146团赴缅作战。今年2月5日第一次远征赴缅作战失利,随残部回国因手部伤口感染失足落入怒江。被出生北平的一个孟姓国军小军官从怒江边救回,在医院截肢了4根手指退役,要不是有家中财物颇丰,这次估计就死在医院了,在这几年带着妹妹随国军西处抗战,财物也所剩不多了。为感谢孟姓军官救命之恩,出钱帮他治好了腿伤,然后带妹妹携孟家家书赴北平,历尽艰难,终于赶到平城北总布胡同孟家递上家书,孟父虽为留洋学生,但思想封建,对陈家兄妹并不热情,虽不受孟父待见,但总算完成了恩人的嘱托。又想起这次来北平寻亲的事,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们。以前父亲提起过家族拓展酒水生意的事情,那时还是太爷爷当家,他有两个儿子,爷爷是老大,与部分族人留守西川酿酒,爷爷小弟带多名族人来京城开展贩卖酒水事宜,后面来信说在白羊沟处发现一口西季不歇的泉水,水质极其适合酒水酿造,族人便在此落户建造酿酒作坊,后因八国联军侵华,家族损失惨重,停了酒铺退出北平城,关闭白羊沟酒水作坊,在乡下艰难度日。又经历辛亥革命,军阀混战,逐渐与川省老家断了联系。兄妹俩经过几天打探,问清路线,开始寻亲之旅。

最新章节
作品目录
错乱章节催更
没有了
1-100章
继续阅读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