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 第88章 成都官学 医经课徒

第88章 成都官学 医经课徒

加入书架
书名: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作者:
难知冬藏
本章字数:
2512
更新时间:
2025-06-06

成都官学的晨钟穿透薄雾,撞碎在红墙碧瓦之间。讲堂前的古银杏抖落最后几片金叶,枯枝在寒风中交错如骨,却挡不住门内飘出的墨香与药草气息。诸葛瞻身着素色深衣,手持一卷《伤寒杂病论》残本,踏着满地碎金步入医经堂,二十余名太学生早己正襟危坐,案头整齐码放着竹简与研磨好的墨砚。

“诸位可知,为何军中疫病比刀剑更能折损士气?”诸葛瞻将泛黄的医书展开,烛火在他眼底映出跳动的光斑。前排的少年李恪下意识摸向腰间——那里别着的不是佩剑,而是前日在药圃采摘的紫苏。

堂外忽然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军校撞开雕花木门,甲胄上还沾着秦岭的霜雪:“中郎將!汉中急报,阳平关守军突发寒热症,三日间己倒下三百余人!”话音未落,诸葛瞻己抓起案头的青铜药臼,沉声道:“备马,取五石菖蒲、十斤艾叶,再传太医令王济随我同往。”

“先生且慢!”李恪突然起身,清秀的面容涨得通红,“学生愿随队救治!前日研习《黄帝内经》,其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论,学生想在军中一试。”后排的学子们纷纷附和,稚嫩的声音里带着跃跃欲试的勇气。

诸葛瞻望着这群眼里有光的少年,想起父亲当年在五丈原强撑病体指挥作战的模样。寒风卷着枯叶扑进堂内,他点头应允:“着人去太医院领藿香、佩兰,随队学子需牢记——医者仁心,更要临危不乱。”

三日后的汉中军营,寒风裹着血腥气扑面而来。帐篷内,病患们蜷缩在草席上,有的高热谵语,有的咳血不止。诸葛瞻掀开毛毡帘,药箱里的银针在昏暗光线下泛着冷光。王济捻着胡须查看舌苔,突然脸色大变:“是瘴气入体!此症在南中常见,怎会在汉中……”

“定是郭淮捣鬼!”姜维大步而入,蛇矛重重杵在地上,震得药碗里的药液泛起涟漪,“半月前魏军退兵时,在水源上游丢下腐尸。”他的目光扫过诸葛瞻身后的太学生,眉头微皱,“子思,这些娃娃能行吗?”

李恪捧起药臼,将捣碎的草药倒入陶瓮:“姜将军请看,此为三仁汤改良方,用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白蔻仁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渗下焦之湿热。”他的衣袖被药汁染成深褐,却浑然不觉,“学生己在轻症患者身上试过,半日可见效。”

夜幕降临时,营地里燃起数十个药炉,蒸腾的药雾与篝火青烟缠绕升腾。诸葛瞻握着病患滚烫的手腕,指尖感受着紊乱的脉搏,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那封《诫子书》。竹简上的字迹与眼前挣扎的士兵重叠,他蘸墨写下药方时,笔锋比平日更重三分。

而在成都官学,留守的学子们正围着一幅巨大的经络图争论不休。女学生阿蛮举着艾灸条,在人体模型上比划:“依我看,治疗寒症当取大椎、命门二穴,以艾火温通阳气。”她的发辫上还沾着草药碎屑,却丝毫不减认真神色。

与此同时,汉中战场上,病情己得到控制。李恪守在最后一个重症患者床前,看着对方逐渐平稳的呼吸,眼眶泛红。姜维站在帐篷外,望着漫天星斗喃喃自语:“丞相,您教出的后辈,个个都是栋梁。”

十日之后,诸葛瞻率队返回成都。官学门前,学子们捧着新采的草药列队迎接,阿蛮递上一束紫苏。

成都官学,医经堂内再次响起朗朗书声,与远处传来的更鼓声交织,在寒夜里谱写出一曲守护生命与传承的长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