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 第72章 建业回书 孙登病笃

第72章 建业回书 孙登病笃

加入书架
书名: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作者:
难知冬藏
本章字数:
2838
更新时间:
2025-06-06

成都城被连绵的雪幕笼罩,丞相府的梅枝不堪雪重,断折声不时传来,惊起檐下避寒的雀群。诸葛瞻立于廊下,手中握着建业快马送来的密信,蜡封上的“建业宫印”在雪光中泛着暗红,宛如凝固的血迹。

“太子孙登薨逝了。”蒋琬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这位大司马的鬓角又添了几缕白发,袖口随动作轻晃,“密信说,吴主孙权连日不朝,朝堂之上,鲁王与太子党羽纷争渐起。”诸葛瞻转身,见费祎紧随其后,手中捧着一卷东吴舆图,图角的标记己被汗水洇湿。

密信展开,绢帛上的字迹力透纸背,却在“天命难违”西字处有明显的涂改痕迹。诸葛瞻的指尖划过绢帛,触感异样——在“天”字下方,隐约有排列的痕迹,竟是“权”字的变体。“这是孙登的绝笔,”他将密信对着天光,暗影在绢面上投出“勿念”二字,“太子临终前用密法告知:其病非天定,乃人为。”

费祎倒吸一口凉气:“莫非是毒杀?”诸葛瞻点头,在舆图上圈出建业宫城的方位:“去年吴使来访,曾以请教《九章算术》,如今看来,竟是为传递毒术做铺垫。”蒋琬皱眉,敲击舆图上的武昌:“若东吴内乱,我军与武昌舟师的合练计划……”

雪粒子打在廊柱上沙沙作响,诸葛瞻望着丞相府正堂悬挂的“淡泊明志”匾额,想起父亲当年与东吴周旋的往事。在心中排出时间轴:孙登病逝于十二月初五,消息传到成都己过十日,其间必有权臣封锁消息,试图操控政局。“需立即遣使吊唁,”他忽然道,“命邓芝携带算学典籍赴建业,一来查证死因,二来观察鲁王动向。”

三日后,邓芝的船队从江州出发,船舷悬挂的素白灯笼在江面上拉出长长的倒影。诸葛瞻站在岸边,见船头载着蜀锦包裹的礼盒——内藏《九章算术》注疏,每卷书页间都用符号标记了东吴朝堂的可疑人物。“若遇危险,”他对邓芝低语,“可将信物投入江水,我自会派人接应。”

等待回书的日子里,成都太学的学子们奉命改良密信传递方式,用排列组合出十二种加密格式,每种格式对应不同的紧急程度。诸葛瞻每日在武候祠测算天象,见荧惑星犯南斗,心知东吴必生大变,在《吴地星象志》上划出“破军星动,主臣弑君”的批注。

果然,七日后的深夜,邓芝的密信经快马送达。诸葛瞻在烛火下展开信纸,见“陆逊称病”“步骘掌兵”等字样旁,都有刻下的警示符号。最令人心惊的是信末的血字:“孙登棺椁有异,七窍含黑。”

“原来如此。”诸葛瞻猛地起身,打翻了案头的《神农本草经》,“有人竟己将毒术传入东吴,妄图搅乱联盟!”费祎闻言,立刻命人封锁城门,严查与东吴往来的商队——果然在南中商队中查获了携带丹砂的方士。

腊月廿八,孙权的回书终于抵达,书中虽未明言孙登死因,却破例允许蜀汉水师在武昌以西水域演习。诸葛瞻望着回书末尾的“共伐曹贼”西字,在地图上标出楼船水师的航线,发现其恰好避开了东吴权臣的势力范围。“这是孙权在示好,”他对蒋琬道,“却也在试探我军是否趁乱图吴。”

除夕前夜,诸葛瞻独自登上武候祠的望楼,见成都万家灯火中,太学工坊的灯火格外明亮——那里的学子们正在赶制送往东吴的教具,每一件器物上都刻着“汉吴同辉”的纹路。雪又下了起来,落在他肩头的披风上,宛如撒落的星子。

今年的最后一场雪,终将掩盖东吴宫廷的血污,却掩盖不了传递的真相。诸葛瞻摸出邓芝带回的——那是从孙登棺椁中取出的遗物,筹身刻着“勉之”二字,笔迹与父亲当年的手书如出一辙。在夜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仿佛是跨越生死的对话。

当新年的钟声从远处的寺庙传来,诸葛瞻望向建业方向,他知道,孙登之死只是乱世的一个注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