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 第42章 沓中营帐 屯田册呈

第42章 沓中营帐 屯田册呈

加入书架
书名:
蜀相之后:瞻云复汉志
作者:
难知冬藏
本章字数:
3234
更新时间:
2025-05-18

建兴十三年秋八月初九,沓中平原的麦穗垂着金穗,在秋风中掀起层层波浪,与陇水的粼粼波光相映成趣。诸葛瞻身着青布戎装,腰间算筹袋系着沓中特有的芨芨草绳,踏过田埂时,靴底碾碎的草籽散发出清苦的香,惊起了藏在麦丛中的野雉。

“武乡侯,屯田客己在‘陇水营’等候,”姜维的亲卫统领张翼掀开草庐帘幕,甲胄上的算筹纹护肩在阳光下闪烁,“今年的屯田册,可是用你教的‘算筹简’记的。”诸葛瞻点头,目光扫过田垄间的“区种法”标记——每垄间距一尺五寸,用算筹刻石标明,正是太学算学生上月刚校准的数据。

陇水营的中军帐用麦草混着泥土筑成,帐内案头摆着新收的麦穗样本,金黄的麦粒间夹杂着南中引种的红米。姜维卸去战甲,身着粗布短衣,手中握着丈八蛇矛改作的丈量杆,杆头的算筹刻度还沾着新泥:“武乡侯看,”他指向帐外的麦田,“按你的‘代田法’轮作,小麦亩产竟达五斛,比去年增了六成!”

诸葛瞻展开用羊皮缝制的《沓中屯田册》,算筹符号与汉隶数字并列,每一笔收成记录都盖着“算学监”的青铜印:“此册用算筹核量,每粒粮食都有迹可循,”他的指尖划过“陇水东支灌区”条目,“更妙的是,羌人用算筹记录的水源分配法,竟与《九章算术》的‘均输术’不谋而合。”

正午时分,阳光穿过帐顶的天窗,照在墙上悬挂的《陇右屯田图》。图上用算筹标出的水渠、粮囤、烽火台形成精密的网络,诸葛瞻取出太学工坊制的“算筹罗盘”,指针精准指向“石门峡”方向:“若在峡口设‘品字粮囤’,”算筹在图上摆出三角防御阵,“每囤储粮万石,用算筹测算的通风口可防霉变,比传统粮囤省三成空间。”

忽有斥候跌跌撞撞闯入,身上的羌绣战裙染着血迹:“报!魏将陈泰率五千骑突袭‘临洮粮仓’!”姜维的手按上剑柄,却见诸葛瞻不慌不忙地取出算筹:“临洮距此西十里,”算筹在掌心排出骑兵行进速度,“魏骑若走‘虎牙径’,需两刻钟抵达,”他指向图上的“洮水弯道”,“但我早用算筹测过,此径今日泥泞,马速必减,可派木牛队从‘飞狐谷’绕行,抢运粮食。”

未时三刻,木牛队披着伪装的麦草,按算筹路线抵达临洮。诸葛瞻站在高处观望,见每辆木牛的暗格里都藏着算筹标记的弩箭,当魏骑逼近时,木牛忽然转向,露出车辕的连弩阵列——这是按算筹间距布置的“弩机矩阵”,箭矢破空声与算筹碰撞声交织,竟成了战场上的独特韵律。

暮色漫过沓中时,捷报传来:“临洮粮食己抢运完毕,魏骑死伤三百!”姜维拍着诸葛瞻的肩膀大笑,手中的蛇矛挑起魏将的头盔:“你这算筹不仅能算粮,还能算敌!当年丞相在祁山,要是有这等算学阵法,早该饮马渭水了!”诸葛瞻却望着燃烧的魏营火光,算筹在掌心划出战后补给模型:“此战损耗弩箭两千,需南中铜矿补铸,”他指向星空的“天仓星”,“明日便用算筹密语传讯,让卑水川加急运铜。”

更深露重,诸葛瞻在帐内校勘屯田册,案头摆着姜维送来的《屯田十策》,里面夹着羌人用算筹符号写的牧草种植心得。太学生李昭捧着算筹算盘闯入:“侯爷,按您的‘衰分术’分配徭役,”算筹在盘上拨出数据,“屯田客的劳役时长比旧法减了两成,却多垦荒百亩!”诸葛瞻望向窗外,见羌汉百姓围着火堆分食“算筹饼”,算筹的光影在他们脸上跳动,忽然轻笑:“算筹不是枷锁,是让百姓省力的尺。”

五更天微明,诸葛瞻带着屯田册踏上返程,陇水在晨雾中潺潺流动,倒映着天边的启明星。他摸出父亲的羽扇残片,残羽扫过屯田册的算筹刻痕,恍若父亲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此刻他终于明白,这用算筹丈量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蜀汉的根基,而他手中的算筹,正是守护这根基的铁锹与犁铧。

是日午后,诸葛瞻在汉中幕府向姜维呈递屯田册,册中“沓中屯田,算学为基”的朱砂批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姜维抚过册中的算筹图,忽然取出一支羌地送来的算筹——上面刻着“汉羌同心”的双文,与他腰间的武侯剑穗相映成趣:“待陇右麦熟,”他的目光投向狄道方向,“我们便用这算筹种出的粮食,喂饱战马,踏平魏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