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和刘德海的商战中胜出,“燕来阁”的生意那是越来越红火。可赵燕燕没想着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她心里头一首盘算着怎么把生意再往前推一把。
这天早上,赵燕燕刚到店里,林昭昭就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手里还攥着封信:“燕燕姐,省城最大的绸缎庄来信了!说想和咱们长期合作,要大量进咱们的水墨布料!”
赵燕燕眼睛一亮,接过信仔细看了起来,看完后笑着说:“这可是个好机会!不过咱们得好好合计合计,怎么把这生意做得漂亮。”
“燕燕姐,咱们现在人手有点紧,要是大量生产,怕是忙不过来啊。”林昭昭皱着眉头说道。
赵燕燕点点头:“我也想到了。这样,你去把姐妹们都召集起来,咱们开个会商量商量。”
不一会儿,“燕燕阁”的后院里就坐满了人。赵燕燕站在中间,清了清嗓子说:“姐妹们,咱们的生意越做越大,省城的绸缎庄都找上门来了。但现在有个问题,人手不够,大家有啥想法?”
一个叫小荷的姑娘站起来说:“燕燕姐,我老家有不少心灵手巧的姑娘,要是能把她们招来,人手不就够了?”
“可来了住哪儿啊?”另一个姑娘问道。
赵燕燕笑着说:“这个我也想过了。咱们可以在店铺后面再盖几间屋子,让大家住在一起,这样也方便互相学习、互相照应。”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主意不错。正说着,马兆兰带着几个村里的寡妇来了。“燕燕,这几个姐妹都愿意跟着你学手艺,你就收下她们吧。”马兆兰说道。
赵燕燕赶紧迎上去,拉着一位寡妇的手说:“欢迎欢迎!咱们‘燕燕阁’就是个大家庭,以后大家一起干活,一起挣钱!”
就这样,“燕燕阁”的队伍一下子壮大了不少。赵燕燕安排老师傅们手把手教新招来的姑娘们刺绣、染布。一时间,后院里热闹非凡,到处都是飞针走线的声音。
可就在大家干劲十足的时候,麻烦又来了。隔壁县开了家新的绣坊,老板不知从哪儿请来了几个手艺精湛的绣娘,打出“比燕来阁更便宜、更精美”的旗号,抢走了不少生意。
林昭昭又急得不行:“燕燕姐,这下可怎么办?他们的绣品确实做得不错,价格还低。”
赵燕燕却不慌不忙:“别着急,咱们去看看他们的绣坊,摸摸底。”
第二天,赵燕燕和林昭昭扮成普通顾客,来到了那家绣坊。一进去,就看到墙上挂着许多精美的绣品,确是针法细腻、图案新颖。
“客官,看看我们这儿的绣品,保证让您满意。”一个伙计热情地迎上来。
赵燕燕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问道:“你们的绣品这么好,价格怎么还这么低啊?”
伙计得意地说:“我们老板找到了新的绣法,省了不少功夫,成本自然就低了。”
赵燕燕心里一动,又问了些其他问题,然后就和林昭昭离开了。回去的路上,赵燕燕说:“看来咱们得在创新上下功夫了。光靠现有的手艺和样式,迟早会被别人超过。”
回到“燕燕阁”,赵燕燕立刻把老师傅们和几个手艺好的姑娘叫到一起,商量新的绣法和样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这时,一个叫秋月的姑娘说:“燕燕姐,我在想,能不能把咱们这儿的民间故事绣到布上?又有趣,又有特色。”
赵燕燕眼睛一亮:“好主意!咱们就以民间故事为主题,开发新的绣品系列。”
说干就干,姑娘们开始收集民间故事,设计图案。赵燕燕还特意请来了当地的说书先生,给大家讲那些精彩的故事,好让大家找灵感。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第一批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绣品终于完成了。有“田螺姑娘”“牛郎织女”,每一幅绣品都栩栩如生,仿佛把故事里的人物和场景都搬到了布上。
绣品一推出,立刻引起了轰动。不少人听说“燕燕阁”出了新花样,都专门跑来购买。就连省城的一些达官贵人,也派人来订购。
看到生意越来越好,赵燕燕又有了新想法。她把林昭昭叫到跟前说:“昭昭,现在咱们的绣品不愁卖,我想再开几家分店,把‘燕燕阁’的招牌打到周边县城去。”
林昭昭有些担心:“可开分店需要不少本钱,还要找合适的人管理,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赵燕燕拍了拍她的肩膀:“事在人为嘛!本钱的事,咱们可以找钱庄贷款。至于管理人员,我打算从咱们现有的姑娘里选,让她们去分店当掌柜。”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燕燕忙着考察店铺位置,和钱庄谈贷款,还要培训新的掌柜。虽然累得够呛,但她心里却充满了干劲。
很快,第一家分店在邻县开业了。赵燕燕亲自去剪彩,还在开业当天举办了刺绣表演和抽奖活动。热闹的场面吸引了不少人,分店的生意也一炮而红。
看着分店生意越来越好,赵燕燕和姑娘们都特别开心。可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着她们。
这天晚上,忙完了一天的活儿,赵燕燕和林昭昭坐在后院的石凳上聊天。月光洒在她们身上,温柔又宁静。
“燕燕姐,真没想到咱们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林昭昭感慨地说。
赵燕燕笑着说:“这还多亏了姐妹们齐心协力。以后,咱们还要把‘燕燕阁’开到更大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绣品!”
“嗯!我相信咱们一定能做到!”林昭昭坚定地说。
在月光的照耀下,“燕燕阁”显得格外温馨。赵燕燕望着天空,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知道,只要坚持下去,她们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随着分店越开越多,“燕燕阁”的名声越来越响。赵燕燕没有忘记当初帮助过她的乡亲们,她经常拿出一部分钱,资助村里的孩子读书,还帮着修缮村里的道路和房屋。
有一天,马兆兰又来找赵燕燕,这次她满脸喜色:“燕燕,你可不知道,现在村里的姑娘们都把你当成榜样,都想来‘燕燕阁’学手艺呢!”
赵燕燕笑着说:“欢迎欢迎!只要她们愿意学,我一定把本事都教给她们。大家一起把日子过好,才是真的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燕燕阁”的故事还在继续。赵燕燕带着姑娘们,用她们的智慧和双手,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属于她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