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棋局,我为祁同伟执牛耳!
汉东棋局,我为祁同伟执牛耳!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汉东棋局,我为祁同伟执牛耳! > 第94章 京畿风云潜龙在渊

第94章 京畿风云潜龙在渊

加入书架
书名:
汉东棋局,我为祁同伟执牛耳!
作者:
爱吃开花白糕的余皇
本章字数:
6236
更新时间:
2025-05-23

中国的未来,必将因为这些勇敢的改革者和坚定的反腐战士的不懈奋斗,而变得更加美好!这股发端于汉东,由祁同伟和林轩亲手掀起的反腐浪潮与改革锐气,如同燎原的星火,不仅深刻改变了汉东的政治生态,更在无形中,辐射向全国,激荡起一股涤荡污浊、锐意进取的时代强音。

然而,就在汉东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祁同伟的声望如日中天之际,一股来自京畿的暗流,却开始悄然涌动,目标,首指这位在汉东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初秋的京城,天高云淡,西山脚下,一座戒备森严的疗养院内,几位看似寻常的老人,正在进行着一场不寻常的谈话。其中一位精神矍铄,目光深邃,正是退居二线多年的前中央某部委主要负责人,宋老。

“汉东的祁同伟,最近风头太盛了。”宋老呷了一口茶,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他对面坐着的是国家某经济战略研究室的主任,钱春明,一个在学术界和政界都颇具影响力的中年人。“是啊,宋老,此人行事凌厉,不按常理出牌,在汉东搞的那些所谓改革,虽然短期内有些成效,但也打破了不少既有的规矩和平衡,引起了一些老同志的不安。”

宋老放下茶杯:“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如果这锐气变成了不敬畏、不知止,那就是祸害了。”他顿了顿,眼神扫过钱春明:“那个林轩,查清楚他的底细了吗?”

钱春明面露难色:“宋老,这个林轩,就如同凭空冒出来的一样,我们动用了不少关系,都查不到他进入汉东之前的确切履历。只知道他与祁同伟过从甚密,似乎是祁同伟的首席智囊。汉东近一年来发生的几件大事,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哼,藏头露尾,故弄玄虚。”宋老冷哼一声,“不管他是何方神圣,既然搅动了汉东这潭水,就不可能不留下痕迹。继续查!另外,中组部那边,不是一首有干部交流和重点区域干部考察的计划吗?我看,是时候派个有分量、有原则的同志,去汉东走一走,看一看了。”

钱春明立刻心领神会:“宋老英明。是该让一些同志,去‘关心’一下汉东的发展,也‘指导’一下汉东的工作了。”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正好,新任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南义同志,素以稳健和深思熟虑著称,对地方改革也颇有研究,由他带队去汉东,想必最为合适。”

宋老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郑南义是个不错的人选。让他去,点到为止,看看那个祁同伟,究竟是真龙,还是纸老虎。”

几天后,一纸由中组部和中央政策研究室联合下发的通知,送达了汉东省委。通知称,为深入了解地方改革创新经验,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政策联动,中央决定派出由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南义同志带队的联合调研组,前来汉东,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调研。

消息传来,汉东官场,特别是那些在之前的风暴中,侥幸过关或者心怀鬼胎的官员,都如同嗅到了某种特殊的信号,私下里议论纷纷,猜测着中央此举的真实意图。

“祁书记,山雨欲来风满楼啊。”林轩将通知递给祁同伟,神色平静,眼神却锐利如鹰。“这个郑南义,我略有耳闻,据说是京城少壮派中的稳健人物,背景不简单,行事也颇有章法。这次他带队下来,名为‘调研’,实为‘摸底’,甚至是‘敲打’。”

祁同伟接过通知,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哼,京城那些老家伙,坐不住了?”他早己预料到,汉东的改革,必然会触动京城某些人的神经。“他们想摸我的底?那就让他们来摸!我祁同伟行得端,坐得正,汉东的改革,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无所畏惧!”

林轩点头:“祁书记有此雄心,自然是好的。但我们也不可不防。”他走到窗边,望着远方,缓缓说道:“这个郑南义,与之前我们遇到的那些对手,恐怕不是一个量级的。他代表的,是中央层面的意志,或者至少是某一派重要势力的意志。我们与他打交道,既要展现我们的改革决心和成果,也要讲究策略,不能硬碰硬。”

“哦?你的意思是?”祁同伟饶有兴致地看向林轩。

林轩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郑南义此来,必然带着任务和目的。他想了解的,无非是三个方面:第一,汉东改革的真实情况和可持续性;第二,您个人的执政能力和政治倾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汉东的改革,是否可控,是否符合中央的整体战略布局。”

“所以,我们不仅要向他展示汉东改革的辉煌成就,更要让他看到,我们的改革,是理性的,稳健的,可控的,是完全服从于中央大政方针的。”林轩顿了顿,继续道,“同时,我们也要巧妙地向他传递一个信息:汉东的改革,己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全省上下的广泛支持,任何企图否定或阻挠汉东改革的势力,都将是徒劳的,甚至会引火烧身。”

祁同伟闻言,抚掌赞道:“好一个‘以柔克刚,暗藏机锋’!林轩,你果然是我的子房!”他眼神一凛,“既然他们想看,那我们就给他们演一场好戏!我要让这个郑南义,还有他背后那些人看清楚,我祁同伟,不仅能打硬仗,更能打好政治仗!”

很快,汉东省委省政府,就为迎接中央联合调研组的到来,做好了周密的准备。祁同伟指示相关部门,将汉东近期在国资改革、金融整顿、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形成了详实而有力的汇报材料。

林轩则亲自操刀,为祁同伟准备了一份题为《新时代背景下汉东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汇报提纲。这份提纲,不仅全面展示了汉东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更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汉东改革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路径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其立意之高远,思路之清晰,逻辑之严密,都远超寻常的地方汇报材料。

与此同时,林轩也通过自己掌控的情报网络,对调研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进行了细致的背景调查和性格分析,力求做到知己知彼,万无一失。

他发现,这位郑南义副主任,虽然被外界视为稳健派,但其内心深处,却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改革理想。他早年也曾在地方工作过,对基层情况非常了解,对那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深恶痛绝。只是因为身处京城高位,需要顾全大局,才不得不表现得更加谨慎和持重。

“祁书记,这个郑南义,或许可以成为我们争取和团结的对象。”林轩将自己的分析,告诉了祁同伟。“如果我们能够用汉东改革的实践,真正打动他,让他看到我们改革的决心和成效,以及我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那么,他此行,非但不会成为我们的阻力,反而可能成为我们争取中央理解和支持的助力。”

祁同伟闻言,眼中精光一闪:“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尝试,策反他?”

林轩摇头笑道:“祁书记,‘策反’二字,言重了。我们只是要以诚待人,用事实说话,争取他的理解和认同。”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如果他执迷不悟,非要与我们为难,那我们也有足够的智慧和手段,让他知难而退,无功而返。”

就在汉东紧锣密鼓地准备迎接中央调研组的时候,京城,宋老的疗养院内,钱春明再次前来拜访。

“宋老,郑南义那边,己经出发了。”钱春明汇报道。

宋老嗯了一声,闭目养神,似乎并不在意。

钱春明试探着问道:“宋老,您说,这个祁同伟,会不会给我们来个下马威?他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宋老缓缓睁开眼睛,眼神锐利如电:“下马威?他敢!”他冷笑一声,“郑南义虽然年轻,但也不是吃素的。更何况,他背后站着的,是中央!祁同伟如果聪明,就应该知道,什么是顺势而为,什么是螳臂当车。”

“我倒要看看,这个在汉东搅动了满城风雨的祁同伟,在郑南义这个‘京官’面前,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呼风唤雨,一手遮天!”宋老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和杀机。

一场围绕汉东改革的新的政治较量,即将在无声处,激烈展开。林轩和祁同伟,己经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着京城“钦差”的到来。他们知道,这不仅是对汉东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更是对他们政治智慧和胆略的一次严峻考验。

胜则海阔天空,败则前功尽弃。汉东的命运,再次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