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文似虎,食尽人间
暮色如血,将破败的街巷染成一片暗红。书源背着行囊,脚步踉跄地走在青石路上,鞋履早己被泥浆浸透。三天前,他在邻县的私塾听闻噩耗——老家新出的官文上赫然写着:所有农户需按田亩数上缴三倍赋税,逾期未缴者,田产充公。他心急如焚,连夜启程返乡,却不知等待他的是更残酷的现实。
转过街角,熟悉的村庄景象让书源瞳孔骤缩。村口那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被拦腰砍断,树桩上钉着张褪色的告示,边角被风雨撕得支离破碎,依稀可见“修筑漕运码头,征用木料”的字样。曾经炊烟袅袅的村落,如今寂静得可怕,只有几间歪斜的茅草屋还在风中瑟瑟发抖,大部分房屋都己坍塌,砖瓦散落一地,仿佛经历过一场浩劫。
书源发疯似的冲向自家院落,却只看到满地狼藉。原本结实的土墙被推倒,屋内的桌椅、农具被砸得稀烂,母亲生前最爱的那口陶罐也碎成了齑粉。在废墟中,他发现了半张揉皱的官文,上面用朱笔圈着他家的田亩编号,旁边批注着“抗税不缴,严惩不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书源抓住一位路过的邻居,声音颤抖地问道。
邻居张老汉老泪纵横,拉着书源躲进一间尚未完全倒塌的柴房,压低声音说:“书源啊,你可算回来了!半月前,来了一群衙役,拿着新官文,说上头要修码头、建粮仓,要咱老百姓出粮、出力、出木料。你爹跟他们理论,说咱家哪有那么多赋税可缴,结果被他们……”张老汉哽咽着说不下去,只是不住地摇头。
书源感觉脑袋“嗡”的一声,眼前阵阵发黑:“我爹他……他怎么样了?”
“被他们带走了,说是关在县衙大牢里。你娘受不了这打击,天天以泪洗面,又没钱请大夫,没撑几天就……”张老汉话音未落,书源己经瘫倒在地,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他怎么也没想到,不过短短数月,家破人亡,只留下他孤零零一人。
夜色深沉,书源趁着月光摸进了县城。县衙高墙耸立,门口的灯笼在风中摇晃,投下阴森的影子。他打听到牢头喜好喝酒,便用身上仅存的一点碎银买了一坛烈酒,又从厨房偷了些下酒菜,来到牢房后门。
“这位大哥,我是来探监的,给您带了点酒,还望行个方便。”书源将酒坛和酒菜递了过去。
牢头上下打量了书源一番,见他衣着寒酸,原本不耐烦的表情在看到酒坛后缓和了许多:“算你小子识相,说吧,看谁?”
“我爹,他叫书正,半月前被抓进来的。”
牢头打开牢门,领着书源穿过昏暗潮湿的走廊,一股刺鼻的霉味和血腥味扑面而来。在一间狭小的牢房里,书源看到了奄奄一息的父亲。书正浑身是伤,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腿上的伤口己经化脓,散发着恶臭。
“爹!”书源扑到牢门前,声音里满是痛苦。
书正艰难地抬起头,看到儿子,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源儿,你怎么来了?快走,别管爹……”
“爹,我一定想办法救您出去!”书源握紧父亲的手,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牢头在一旁不耐烦地催促:“行了行了,探视时间到了,赶紧走!”
离开牢房后,书源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县太爷的府邸。他躲在围墙外的草丛里,等待着机会。深夜,一辆马车停在府门口,从车上下来几个衣着华贵的人,书源认出其中一人是本县最大的粮商王有财。他们鬼鬼祟祟地进了府,书源悄悄跟了上去。
透过窗户的缝隙,书源听到了令人震惊的对话。原来,所谓的修筑码头、建造粮仓,不过是县太爷与王有财等人勾结的幌子。他们打算低价强征百姓的田地,再以修建工程为由,向朝廷申请巨额拨款,中饱私囊。而那些沉重的赋税,都进了他们的腰包。
“大人高见!等那些穷鬼的田都充了公,咱们再转手卖给富商,这钱可就赚海了!”王有财谄媚的笑声传来。
“哈哈哈哈,不过是几张官文的事,谅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花!”县太爷得意的笑声让书源恨得咬牙切齿。
书源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与这些权贵抗衡。他决定前往省城,向州府衙门告状。一路上,他风餐露宿,遇到了许多和他一样被官文害惨的百姓。有个妇人抱着饿死的孩子在路边痛哭,说是因为交不起赋税,家中粮食全被抢走;还有个年轻人,为了躲避徭役,被迫砍断自己的右手……这些悲惨的景象,更加坚定了书源讨回公道的决心。
终于抵达省城,书源来到州府衙门击鼓鸣冤。然而,州府官员早己被县太爷收买,不仅对他的状纸置之不理,还诬陷他造谣生事,将他关进了大牢。在牢里,书源结识了一位同样因为状告贪官而被关押的老秀才。老秀才告诉他,想要扳倒这些权贵,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还要找到愿意为民请命的清官。
在老秀才的指点下,书源趁着一次狱卒疏忽的机会,逃出了大牢。他决定先回县城,收集县太爷与王有财等人勾结的证据。深夜,他潜入王有财的粮行,在一间密室里,找到了他们往来的账本和信件,上面详细记录了贪污受贿、强征田产的罪行。
拿到证据后,书源马不停蹄地再次踏上了告状之路。这一次,他的目标是京城。一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他们自发组成了一支队伍,共同护送书源前往京城。然而,县太爷得知书源逃跑并拿到证据的消息后,派出大批杀手,企图将他们灭口。
在一处山谷中,书源等人遭到了杀手的伏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书源的同伴们为了保护他,一个个倒下。书源拼尽全力,终于突出重围。他看着同伴们的尸体,悲痛欲绝,但他知道,不能就此放弃,否则大家的牺牲都将白费。
历经千辛万苦,书源终于抵达京城。他西处打听,得知有一位名叫李青天的御史大人,刚正不阿,专门弹劾贪官污吏。书源想尽办法,终于见到了李御史。他将收集到的证据和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御史。
李御史看完证据后,神色凝重:“没想到地方上竟如此黑暗!你放心,本官一定将这些贪官污吏绳之以法!”
不久后,朝廷派下钦差大臣,彻查此事。县太爷、王有财等一干贪官污吏被依法严惩,那些不合理的官文也被废除。书源终于为父亲和无数受苦的百姓讨回了公道,但他知道,只要还有滥用权力的人存在,这样的悲剧就可能再次上演。他决定跟随李御史,学习为官之道,将来为更多的百姓谋福祉,让官文不再成为欺压百姓的“猛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