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厂旁的向阳花
八十年代末的北方村落,青砖灰瓦间飘着袅袅炊烟。当赵胜强带着小他几岁的媳妇张芬回村时,没人想到这个总爱抿着嘴笑的姑娘,会像一株顽强的向阳花,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绚烂的色彩。
婚后,赵胜强背起行囊继续外出干建筑,家里的重担全落在张芬肩上。她左手牵着蹒跚学步的儿子,右手握着农具,跟着公公一头扎进田间。村头砖窑厂圈下的荒地,在拖拉机尚未普及的年月里,成了村民们的"希望田"。张芬和公公套上老牛,起早贪黑地开垦。春种时节,她跪在松软的泥土里,指尖沾满晨露,将一粒粒麦种按进土壤;秋收时,她扎着碎花头巾,在齐腰高的玉米地里穿梭,汗水浸透粗布衣衫。遇上风调雨顺的年份,金黄的麦穗和的玉米堆满场院,村里人路过都忍不住感叹:"老赵家自从芬儿来了,连地里的庄稼都跟着争气!"
日子在锄头与犁耙间悄然流转,张芬的能干渐渐成了村里的传奇。有年深秋,赵胜强的父亲突然病倒,请来的大夫扎上输液针后因急事离开。不料老人翻身时跑了针,手背肿得老高。眼看天色渐晚,再去邻村请大夫往返要折腾大半夜,张芬咬咬牙:"爹,我试试!"她洗净双手,学着大夫的样子消毒、摸血管,针尖稳稳扎进皮肤。当药液重新缓缓流入血管,老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自那以后,谁家老人孩子输液跑针,第一时间就喊"快找芬儿来"。
拖拉机开进村子那年,男人们围着这个铁疙瘩又好奇又犯怵,张芬却挽起袖子钻了进去。轰鸣的引擎声中,她握着方向盘的手沉稳有力,载着满车的肥料驶向田间。春耕时节,别家三西头牛犁地的活,她开着拖拉机半天就能完成。邻居王婶站在地头首咂舌:"这小媳妇,开起铁牛比爷们还飒!"
随着赵胜强在建筑队站稳脚跟,日子越过越红火。张芬把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农忙时她是下地干活的好把式,闲暇时她坐在院子里纳鞋底、腌咸菜,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赵家的土坯房渐渐换成了红瓦白墙的新房,院里新打的水井旁,张芬种下的向日葵迎着太阳盛开,金灿灿的花盘像极了她脸上灿烂的笑容。
如今的赵家小院,总飘着欢声笑语。农闲时,妇女们揣着鞋底来唠家常,孩子们追着老黄狗满院跑,男人们凑在树下下棋喝茶。张芬烧上一壶粗茶,端出自家腌的脆萝卜,听大伙说着"多亏当年胜强把你带回来"的玩笑话,脸颊泛起红晕。夕阳西下时,她站在新盖的门楼下,望着远处窑厂旁那片丰收的田野,拖拉机突突的声响混着归巢的鸟鸣,编织成一曲幸福的歌谣。曾经命运的寒霜,终究化作了滋养生活的甘霖,让这个外来媳妇用勤劳和坚韧,在异乡土地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