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按照 UI 面板的预测,苏茗月在上一章布下的信息陷阱和微编辑正在持续地影响着赵晴。这些影响并非强制性的物理操控,而是一种基于信息维度的修正和引导,它像无形的手,轻柔却坚定地拨动着赵晴的行为罗盘。
UI 面板上,赵晴的绿色光点旁,代表【情绪倾向】的读数正在悄然变化。【焦虑】、【不耐烦】、【对计划进度的担忧】等负面情绪,在苏茗月制造的那些微小挫折和认知违和感累积下,正在缓慢但稳定地上升。UI 预测,她正变得越来越【易受外部刺激】和【更依赖背后势力】。
同时,UI 也显示,赵晴正在加速推进她的某个核心计划——正是前世导致苏茗月陷入困境的那个事件链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似乎是她应对焦虑的方式——通过加速行动来重新掌控局面,或者是在背后势力的催促下,不得不加快步伐。
苏茗月通过UI面板,实时监控着赵晴的每一个重要行动节点和情绪波动。UI 对赵晴的【行动预测】变得更加具体和具有指向性。例如:【预测赵晴将在今日下午 4 点 30 分,主动联系[背后势力成员 B],寻求资源支持。】、【预测赵晴将在明日上午,决定对某潜在竞争对手采取激进行动(与苏茗月设定的‘诱饵’相关)。】
苏茗月没有对这些行动预测进行大的编辑,她所做的,是确保赵晴能够顺着这些预测的路径,更顺利地、更坚决地走下去——前提是这些路径符合她的“崩盘剧本”大纲。
当UI预测赵晴即将联系“背后势力成员 B”时,苏茗月可能会对赵晴的手机信息场进行微量编辑,确保她的通话能够顺利接通,或者对“成员 B”的感知场进行微调,让他更容易地接受赵晴的要求(但前提是这种支持是符合苏茗月最终引爆赵晴与其背后势力之间矛盾的目的的)。消耗的能量点微乎其微。
当UI预测赵晴将决定对某个竞争对手采取行动时,苏茗月可能会对那个“竞争对手”的信息场进行微量编辑,让其显得更容易被攻击,或者对赵晴的【决策倾向】进行微量强化,让她更坚定地选择这条激进的道路。这些操作,都是在UI的【人物行为倾向深层干预(基础)】和【事件链预测优化】权限下进行的。
赵晴并不知道这些。在她自己的认知里,她只是感受到了计划推进的压力,感受到了背后势力的期望,感受到了竞争的威胁,然后根据她自己的判断和性格(人设标签:【对权力和资源的极致渴望】、【易受外部煽动】),做出了在她看来最合理、最能解决问题的决定。她会为自己的“果断”和“敏锐”感到得意,UI 面板上她的【自满】情绪读数可能会短暂上升。
UI 面板上,赵晴的【行动轨迹】正在按照苏茗月希望的方向偏移。那些原本可能出现的犹豫、延迟、或者转向其他方向的可能性,在苏茗月无形的信息干预下,被微量地修正了。她正在按照苏茗月为她编写的“剧本”,一步一步地走向那个——为她精心搭建的“导演场”——那个即将引爆她所有弱点、撕碎她人设的公开舞台。
例如,UI 预测赵晴将在下周参加一个重要的行业峰会。这是前世她曾获得巨大成功、巩固人设的关键场合。在苏茗月的新剧本里,这将是她人设崩塌、身败名裂的舞台。
UI 预测,赵晴正在为参加这个峰会进行准备,但因为之前的挫折和焦虑,她对某个关键的演示环节感到【不确定】。苏茗月可能会对赵晴的【不确定】情绪进行微量强化,或者对她演示内容中的某个【预测漏洞】信息场进行突出化编辑,让她这种不确定感加剧,从而更容易在峰会现场出现失误。
同时,苏茗月也可能对峰会现场的【环境信息场】进行预设编辑,例如在某个关键区域植入【混乱】、【意外发生概率微增】的信息锚点,或者对某个关键物品(如麦克风、显示屏)的【状态感知】进行微调,确保在赵晴出场或展示时,有“恰好”的、看似偶然的意外发生。
这些编辑操作,都是在幕后进行的。在现实世界中,赵晴依然按照她自己的意志在行动。她会为峰会的到来感到兴奋, UI显示她的【期待】和【虚荣】情绪上升。她会认真准备, UI显示她的【努力】和【专注】。但那些微小的、由苏茗月植入的信息干扰,那些看似偶然的违和感,正在像微小的病毒一样,在她自信满满的行动逻辑中潜伏、累积。
UI 面板上,赵晴的【预测行动链】与苏茗月设定的【复仇剧本节点】之间的匹配度正在稳步提升。 UI 提示,她正在【接近关键入局节点】。
每一次赵晴按照苏茗月预设的方向采取行动,或者她的情绪按照苏茗月期望的方向波动,UI 面板上的能量点都会有一次微量的增长。这是“看仇敌步入导演场”本身带来的能量收益。每一次看到赵晴自信满满地走入陷阱,苏茗月的心底都会有一种冰冷的。 UI 甚至会捕捉到她自己这种【冷酷的满足】情绪,并提示【宿主自身情绪能量转化率:极低】——再次提醒她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外部。
通过UI,苏茗月可以清晰地“看”到赵晴的行为是如何被她的微编辑所影响的。例如,UI 可能会模拟赵晴的思维过程:‘我决定这么做…感觉是对的…虽然之前有点小烦…但这个机会我必须抓住…背后的人也希望我成功…’ 在这些思维流中,可能会夹杂着 UI 之前植入的那些【不确定】、【违和感】、【信息锚点】的微弱回响,但都被她的核心人设和对成功的渴望压制了下去。
这就是“无形的手”的力量。它不改变物理法则,不首接扭曲意志,它只是在信息维度进行精微的修正,去影响个体对现实的感知,去放大或削弱某些念头的权重,最终让目标人物在自以为是的自主选择下,走向苏茗月为她设定的“剧本”结局。
赵晴,这个前世自诩为“编剧”的女人,此刻却在苏茗月这个真正的“脚本玩家”的导演下,一步一步地,自信满满地,走入了为她准备好的舞台中央。
UI 面板上,赵晴的绿色光点越来越接近那个被UI标注为【入局】的关键节点。 UI 预测,一旦她进入这个节点,整个复仇剧本的第二个环节——【入局】——就将正式启动。
而苏茗月,只需在 UI 面板前,静静地“观看”这一切的发生,并在必要时,进行下一步的——微调与推动。
无形的手,正在掌控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