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做仙人
我在大秦做仙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秦做仙人 > 第83章 工业火苗燃,空间启新篇

第83章 工业火苗燃,空间启新篇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秦做仙人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6396
更新时间:
2025-05-24

大秦帝国的肌体,在格物之力的滋养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长发育。

关中大地,这个曾经以农耕文明为根基的区域,如今己是烟囱林立,机器轰鸣。

这副景象,对于任何一个穿越者来说,都是令人心潮澎湃的图景,意味着工业革命的火种,己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被点燃。

雍县的铁场,现在己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锻打作坊。

巨大的高炉群巍峨耸立,仿佛史前的巨兽。

烧红的铁水如河流般从出水口涌出,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其导入预设的沙模中。

空气中弥漫着煤炭燃烧的烟雾和金属的炽热气息。

数百甚至上千名工人在其间忙碌,虽然汗流浃背,但他们脸上却带着一种新奇与自豪。

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参与的,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用这里的钢材铸造的犁头,能更轻松地翻开坚硬的土地;用这里的钢材打造的刀剑,能更轻易地斩断敌人的兵刃。

公输墨穿着沾满灰尘和油污的粗布衣,穿梭在高炉和铸造车间之间。

他不再是那个只懂祖传技艺的老工匠,而是一位真正的工程师和管理者。

他手中拿着清玄为他制作的简易温度计(利用金属膨胀原理),仔细监控着熔炉内的温度。

他学会了记录各种配比和温度下的出铁质量,并试图从中寻找规律。

这是典型的格物研究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尝试。

“这个批次的铁水,为何韧性稍差?”

他眉头紧锁,询问身边的学府弟子。

弟子翻看着记录的竹简(己改为纸张)。

“回禀署令,今日煤炭杂质略多,且鼓风机偶有停歇……”

公输墨点了点头:“嗯,煤炭质量,鼓风的稳定性……这些看似微小之处,却对最终成品影响巨大。仙师曾言,‘细节之处,往往藏着真理’。我们需得将每一个环节都规范化、标准化!”

“标准化”,这个词汇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全新的概念。

但公输墨理解它的重要性——只有每一个零件都符合统一的标准,才能组装出更复杂、更精密的机械,才能实现清玄所说的“蒸汽机”!

与此同时,在骊山脚下,始皇帝陵寝的外部修筑己近尾声。

虽然主体依然是层层夯土和石块,但在地基、内部结构、甚至关键的排水系统中,都大量使用了水泥和钢筋。

水泥的灰色与原有的黄土和石块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不太美观,但其坚固程度,让参与工程的役夫和监工都啧啧称奇。

他们亲眼看到,只需要短短几天,水泥就能将松散的石子和砂土凝结成比石头还硬的整体,而加上那些扭曲的金属条(钢筋),其承受的重量更是不可思议。

关于“仙师撒下的仙泥”和“天神赐予的骨架”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开来,为格物学说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

格物学府内,则是另一番景象。

数百名年轻学子,不分贵贱出身,都在这里学习着全新的知识。

教室里不再是摇头晃脑地诵读经书,而是朗朗的数字计算声、低声的讨论、甚至偶尔传来的爆炸声(进行初步化学实验)。

在医药工坊,芸娘指导着学子们辨识草药,学习如何通过蒸馏提纯酒精,如何在简陋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和包扎。

他们用玻璃试管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用竹筒制作的听诊器听病患的心跳,学习人体基本的生理结构(通过简单的模型和清玄绘制的草图)。

他们的目标不再是炼制虚无缥缈的长生丹药,而是实实在在的救死扶伤。

在基础研究组,赵文带领着一批天赋异禀的学子,深入研究清玄留下的《格物发微》手稿。

他们试图理解那些抽象的公式和定律。

原子论的雏形——“元气微粒说”——让他们对物质的构成有了全新的认知;

简单的力学定律让他们能更精确地计算机械设备的结构和承重;

而对燃烧本质的探索,则让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煤炭等燃料。

清玄大部分时间都在太傅府邸,但他会定期前往各处视察。

他更像是一个总设计师和顾问,指明方向,解决关键的技术难题,并在宏观层面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在一次视察完格物学府后,他回到了安静的太傅府。

夜深人静,他拿出空间里的那张纸。

那张纸上的内容,是他所有“格物”知识和“仙术”探索的源泉。

他将其轻轻放入空间,微光闪烁,纸张悬浮。

这一次,纸上显现的内容,比之前关于能量守恒和物质转化的阐述更为深入。

它详细描绘了“灵气”在人体经络中的运行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吐纳和意念引导,将体内的“灵气”与外界环境中的“灵气”建立联系。

更重要的是,它深入阐述了“场”的概念。

“场,乃能量作用于空间所致。”

纸上的字迹玄妙而清晰,“万物皆有其场,强弱不同。

灵气汇聚,可成灵场。

此场可与物质之场、能量之场相互作用。

言出法随者,非凭空造物,乃是精微控制自身灵场,使其与外界物质或能量之场共鸣,引发特定‘法则’之显化。”

它举了一些例子:

加速物体:并非瞬间位移,而是通过灵场与物体的动量场共鸣,使其在短时间内获取额外动能。

需要消耗灵气,且速度提升有限,受物体质量影响。

改变物质硬度:并非凭空生成新物质,而是通过灵场干涉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元气微粒)的结合力,使其短时增强或减弱。

范围极小,持续时间短。

影响火焰:通过灵场干涉燃烧区域的能量释放速率和氧气(微粒)供给,使其短暂增强或减弱。

纸上还详细绘制了一些更复杂的“符文”或“能量回路图”,它们似乎是引导“灵气”与外界“场”互动的更高效方式。

这些“符文”看起来既像古老的象形文字,又像现代的电路图,充满了神秘而严谨的美感。

清玄看得心神剧震。

这完全颠覆了他对“仙术”的认知!它不再是简单的“飞天遁地”、“撒豆成兵”,而是基于对世界基本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这与他的“格物”学说完美契合!

格物是理解显性法则(物理、化学等),而空间和“灵气”则是让他窥探更隐秘、更基础的法则,并学会运用它们。

这便是“格物致仙”!

通过格物理解法则,通过空间获取更高级法则知识,通过修行增强运用法则的能量(灵气),最终达到“言出法随”,即以自身力量干涉并显化天地法则的境界!

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尝试。

他盘膝而坐,按照纸上提示的吐纳之法,感受着体内那股微弱而温和的“灵气”在经络中流淌。

然后,他将意念集中在书桌上的一个铜灯上,试图用灵场影响它。

他想象着铜灯内部的铜原子(元气微粒)的震动频率加快,摩擦生热。

他轻声说道:“暖!”

体内的灵气被引导而出,一丝丝地融入到意念之中,向铜灯蔓延。

最初,没有任何变化。

铜灯依旧冰冷。

清玄没有放弃,他调整呼吸,更加集中精神,回想起纸上关于“场共鸣”的描述。

他不再是简单地命令,而是试图感受铜灯本身的“场”,然后引导自己的“灵场”与之建立联系,并传递“加快震动”的“信息”。

这一次,他成功捕捉到了一丝微弱的反馈。

他感到铜灯的表面,似乎有了极其细微的温度升高。

虽然微不可察,但他作为修行者的敏锐感知,让他确定那并非错觉。

他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

虽然距离真正的“言出法随”——能够一言让物体变形、破碎、或者瞬间移动——还有十万八千里,但这证明了他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空间里的“天书”,是他理解世界奥秘的钥匙。

格物实践,是验证和深化这种理解的途径。

而“灵气”修行,则是他运用这些法则的力量源泉。

他知道,自己不能仅仅满足于用现代知识改变大秦的物质世界。

他还必须深入探索这个世界的本质,理解“灵气”的秘密,掌握“言出法随”的能力。

因为他有预感,未来的大秦,未来的他自己,将可能面临比内忧外患更深层、更不可思议的挑战。

而那时,仅仅依靠凡间的“格物”力量,或许远远不够。

收好纸张,清玄站起身,推开窗户,深吸一口气。

窗外是咸阳城万家灯火,那是人间烟火气,是他的基业所在。

而夜空深处,则是无尽的星辰,是未知世界的召唤,是他仙道之路的远方。

他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以格物为舟,以灵气为帆,驶向那个既宏伟又神秘的未来。

扶苏的仁政,工业的火苗,宝钞的脉动,以及他手中纸张上的奥秘,共同构成了这个新时代的开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