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做仙人
我在大秦做仙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我在大秦做仙人 > 第43章 南疆战事烽烟紧,格物利器显神威?

第43章 南疆战事烽烟紧,格物利器显神威?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秦做仙人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5102
更新时间:
2025-05-14

东海仙山的风波暂时平息,但南疆百越的战火却愈演愈烈。

从前线传来的军报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叛乱的规模远超预期,参与的部族众多,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潮湿闷热的气候,与秦军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战。

秦军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在陌生的环境和气候下,水土不服,疾病流行(瘴气、疟疾等),后勤补给也极为困难,伤亡不断增加,战局陷入了僵持甚至有些被动的局面。

负责南征的主将任嚣和副将赵佗(就是后来建立南越国的那位)连连上书,请求朝廷增派援军,并急需解决粮草运输和士兵疾疫的问题。

咸阳宫内,始皇帝为此事忧心忡忡,病情也因此有所反复。

朝堂之上,再次弥漫着紧张和焦虑的气氛。

主战派认为必须立刻增兵,不惜一切代价平定叛乱,维护帝国统一。

谨慎派则担心继续投入过多兵力会拖垮国库,建议以安抚和招降为主,或者效仿北疆,修筑关隘堡垒,逐步推进。

双方争执不下,始皇帝也一时难以决断。

就在这时,有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无所不能”的护国仙师。

“陛下。”

内史腾这位军方元老出列说道。

“南疆战事胶着,非战之罪,实乃地利、天时不利于我。听闻清玄仙师于‘格物’之道多有创见,不仅能造利器,亦通晓‘自然妙法’。或可请仙师献策,以解我南征将士之困?”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许多人的附和。

如今清玄的地位不同以往,他的“格物学”在炼铁、仙粮等方面己经展现了巨大威力,众人自然也期待他能在南疆战事上再次创造奇迹。

始皇帝也将目光投向了随侍在侧的清玄(他现在几乎是御前常客了)。

清玄知道,这次躲不过去了。

而且,南疆战事也确实关系到大秦的稳定和他自身的利益(如果帝国陷入长期战争泥潭,他的“格物”事业必然会受到影响)。

他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他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诸位将军,南疆之困,非兵不利,非将不勇,乃‘地’与‘病’二字为害也。欲破此局,需对症下药。”

“哦?仙师有何高见?”

始皇帝问道。

清玄沉声道:“其一,解‘地利’之困。百越之地,山高林密,河网纵横,道路崎岖,我大军行动不便,粮草运输更是艰难。此需‘开山填壑,沟通水陆’。臣之前所献之改良省力器械(如独轮车、辘轳等),以及正在研制之‘水力转轮’(水车雏形)、甚至……‘遇水凝石’之法(水泥的雏形),若能用于南疆,或可大大提高道路、桥梁、运河之修筑效率,保障后勤畅通。”

他首接将“格物司”正在研发的几项“基建”技术抛了出来。

这些技术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若能应用于南疆,确实能对改善交通、保障后勤起到重要作用。

“其二,解‘疾病’之困。”

清玄继续说道,这才是真正的难点。

“南疆瘴疠横行,蚊虫肆虐,士卒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极为严重。此需‘辨识病源,对症施治,未病先防’。”

他开始阐述他那套结合了中医(半吊子水平)和现代卫生防疫知识的“仙家防疫大法”:

辨识病源(有限认知):“瘴气者,山林恶浊之气也。

蚊虫者,毒煞传播之媒介也。

水土者,饮食起居环境之变也。

需避开瘴疠之地扎营,燃艾草、菖蒲(以及他建议尝试种植的驱蚊草药如青蒿)以驱蚊虫,饮用开水熟食以防水土不服。”(虽然还不懂微生物,但强调了环境卫生和媒介控制)

对症施治(中西结合,伪):“若不幸染病,发热、寒战、呕吐、腹泻,需辨明‘寒热虚实’。臣近日研读古医籍(自己编的),并与芸娘等人共同试验,发现一种名为‘青蒿’之草药,其性苦寒,若以特殊之法(暗示青蒿素的提取,虽然他现在肯定搞不定)炮制煎服,或对缓解某些‘热毒’(类似疟疾症状)有效?此尚在验证,需慎用。”

他大胆地将后世的“青蒿素”概念抛了出来,虽然只是个极其模糊的影子,但却可能指引一个新的方向。

他还建议推广一些简单的清热解毒、健脾祛湿的中草药方剂。

未病先防(核心):“上医治未病。与其病后求治,不如强身健体,防患于未然。

其一,需保证军粮营养,臣建议将部分‘仙粮’(土豆红薯富含维生素)运往南疆,补充士卒体力;

其二,需强调营地卫生,勤洗衣物,保持洁净,挖掘深井取用清洁水源;

其三,需统一发放臣研制的‘洁身皂’与‘净口粉’(肥皂和简易牙膏);

其西,可令将士每日练习臣所授之‘五禽戏’(他己经把这个也“发明”出来了),强健体魄,增强抵抗‘外邪’(疾病)之能力。”

清玄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既有工程技术的支持,又有药物(半真半假)和防疫措施的跟进,听起来似乎颇为全面和……靠谱?

尤其是他提到的“青蒿”,以及那些具体的卫生防疫措施,虽然在这个时代显得有些新奇,但细想之下,似乎都有些道理。

连几位太医也若有所思,觉得清玄虽非医家出身,但其所言“辨识病源”、“未病先防”的理念,竟隐隐暗合医道至理。

李斯和扶苏更是对清玄的“博学”和“急智”佩服不己。

军方将领们也觉得,如果这些措施真能有效降低疾病伤亡,保障后勤,那对于南疆战事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始皇帝听完,原本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一些。

他沉吟片刻,下令道:“清玄所献之策,颇有见地!传朕旨意:即刻起,命‘格物司’全力配合南征所需,将改良器械、水泥(试验品)、‘洁身皂’等物,优先运往南疆!命太医署协同清玄、芸娘等人,加紧研究那‘青蒿’及其他防疫药方!所有防疫措施,著南征将士严格执行!再拨付一批‘仙粮’,充作军粮!”

他又看向清玄:“至于你……清玄,朕知你身系‘格物’重任,不能亲赴前线。然则,南疆之事,你需多加费心,若有新的良策,随时禀报!”

“臣遵旨!”

清玄躬身领命。

一场关于南疆战事的朝议,再次以清玄的“献策”而告一段落。

他巧妙地将危机转化为了推广“格物学”成果的机会,并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军政两方面的影响力。

然而,清玄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

他知道,自己提出的这些策略,尤其是药物和防疫方面,很多都还停留在理论或者初步试验阶段,真正应用到残酷的战场环境中,效果如何,还是未知之数。

更重要的是,南疆战事,会像一个巨大的绞肉机,不断消耗着大秦的国力。

而国力的损耗,又会加剧内部的矛盾和危机……

他感觉,自己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向更深、更复杂的漩涡中心走去。

他能做的,只有抓紧时间,将手中的“科技”牌,打得更好,打得更快。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