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仙粮推广遇到的阻力,清玄提出的策略,核心思路就八个字:“眼见为实,利诱在前”。
他深知,光靠嘴巴说、靠皇帝下命令,很难打消根深蒂固的疑虑和破除利益集团的阻碍。
必须让人们亲眼看到、亲口尝到仙粮的好处,并且让他们意识到,种植仙粮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才是打破僵局的关键。
他的第一个计划,便是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仙粮品鉴盛宴”!
这个提议一出,扶苏和李斯都觉得眼前一亮。
“仙师之意是……”
扶苏问道。
清玄微微一笑:“正是。口说千遍,不如亲尝一口。我们可以借陛下恩准,以‘护国仙师府’的名义,广邀咸阳城内的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以及……一些在民间有声望的耆老、地主豪右代表,共同品鉴这新获丰收的仙粮。我们要用事实告诉他们,这仙粮不仅产量高,而且味道好,吃法多样,营养丰富(这个他只能含糊地说‘蕴含天地精华,能强身健体’)!”
李斯抚须沉吟:“此法甚好!以品鉴为名,既能展示仙粮实物,打消疑虑,又能联络各方,争取支持。只是……这宴席如何举办?菜品如何制作?才能既体现仙粮之妙,又不失体面?”
这正是清玄的拿手好戏了!
他拍着胸脯(当然是心里拍)保证:“此事交由贫道……呃,臣来安排!定要让诸位宾客眼界大开,口舌生津,对仙粮赞不绝口!”
于是,一场由“护国仙师”亲自操办,丞相和公子扶苏支持,甚至还得到了始皇帝默许(主要是想看看这仙师又能搞出什么花样)的“仙粮品鉴盛宴”,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地点就设在刚刚修葺一新、宽敞气派的仙师府。
清玄从宫里借调了几位御厨(主要是让他们打下手和学习),又指挥着府里的仆役婢女,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厨房革命”。
他要做的,可不仅仅是简单的烤土豆、煮红薯。
他要将这两样在他看来平平无奇的食材,做出花样,做出新意,做出让这些秦朝土著们惊掉下巴的美味!
——主食系列:
黄金薯泥:将蒸熟的红薯碾成泥,加入少量蜂蜜(这个时代应该有)和油脂(动物油),搅拌均匀,口感香甜软糯。美其名曰“大地金髓膏”。
白玉薯酪:将蒸熟的土豆碾成泥,加入少量盐和煮过的牛乳(如果能弄到的话,不行就用水),调成糊状,口感细腻醇厚。美其名曰“昆仑玉脂羹”。
烤仙薯角:将土豆切成角状,刷上油和香料(比如花椒粉、茱萸粉等秦代常见香料),用炭火烤至外焦里糯。香气扑鼻,外脆内软。
甘薯甜汤:红薯切块,与粟米或黍米同煮,煮成粘稠的甜粥。简单却温暖饱腹。
——菜肴系列:
仙薯炖(兔肉):将土豆块与鸡块(或大壮友情提供的兔子肉)一同炖煮,土豆吸收肉汁的鲜美,肉类也带有薯类的清香,汤浓味美。
醋溜玉薯丝:将土豆切成细丝(考验刀工的时候到了!),用猛火快炒,加入醋和香料调味,口感爽脆酸辣。这是清玄的私心,他太想念这口了!
拔丝金薯:将红薯切块,炸至金黄,再裹上用糖(饴糖或蜂蜜熬制)熬化的糖浆,趁热夹起能拉出长长的金丝。这道菜不仅好吃,观赏性也极强!
凉拌三丝:土豆丝、红薯叶梗(嫩的可以吃)、再配点别的时令蔬菜(比如水芹、荠菜等),焯水后用盐、醋、香料凉拌,清爽可口。
——点心系列:
薯粉饼:将土豆或红薯蒸熟捣烂后,掺入少量面粉(粟米粉或麦粉),做成小饼,或蒸或烙,口感软糯。
炸薯球:土豆泥搓成小球,裹上薄薄一层粉浆(米粉或面粉),油炸至金黄酥脆。
清玄几乎是将他前世记忆里所有能用土豆和红薯做的家常菜和小吃都回忆了一遍,并结合秦代的烹饪条件和调味料进行了改良。
他亲自上阵指导,偶尔还露两手“颠勺”、“快切”的“绝活”,看得御厨和仆役们目瞪口呆,对这位仙师的“神通广大”又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仙师不仅懂种地、炼铁、造纸、引雷,连做饭都这么厉害?!
几天后,仙师府张灯结彩,“仙粮品鉴盛宴”正式开席。
应邀前来的宾客络绎不绝,涵盖了朝中大部分有头有脸的人物(除了称病不出的赵高),以及一些关中地区颇具影响力的豪族代表和老者。
他们大多是抱着好奇、观望甚至挑剔的心态来的。
当一道道以土豆和红薯为主要原料、造型各异、香气扑鼻的“仙肴”被端上宴席时,整个场面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抑制不住的惊叹声!
“此物……竟能做出如此多花样?”
“闻此香味,便知非凡品!”
“这金黄色的……莫非就是那‘金薯’所制?看着便令人食欲大开!”
在清玄(作为主人和“仙师”)热情洋溢的介绍(吹捧)下,宾客们将信将疑地动起了筷子(或者用手抓,看身份和习惯)。
第一口下去,第二口,第三口……
很快,所有的疑虑、矜持和挑剔,都被纯粹的味蕾享受所取代!
“唔!此‘大地金髓膏’香甜软糯,入口即化!堪比宫廷御膳!”
“这‘昆仑玉脂羹’味道醇厚,与寻常芋羹截然不同!”
“快哉!这‘醋溜玉薯丝’酸辣爽脆,真是开胃!”
“神了!这‘拔丝金薯’竟能拉出如此长的金丝!好吃又好看!”
……
宴席之上,赞叹声此起彼伏。
宾客们吃得是赞不绝口,推杯换盏(虽然喝的是度数很低的米酒或果酒),气氛热烈。
之前对仙粮的种种疑虑,在实实在在的美味面前,瞬间烟消云散。
许多原本持保守态度的官员和地主代表,此刻也放下了架子,纷纷向清玄和扶苏、李斯打听仙粮的种植细节和明年推广的计划,表示愿意带头试种。
清玄看着眼前这热烈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美食,果然是打破隔阂、征服人心的最佳武器!
这场“仙粮品鉴盛宴”,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它不仅让咸阳权贵阶层亲身体验了仙粮的美味和多样性,打消了大部分疑虑,也为接下来的推广铺平了道路,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清玄知道,光靠一场宴席还不够。
但他己经成功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将“仙粮”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神物”,变成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并且令人向往的……
食物!
接下来,他还需要推出第二步策略——让百姓看到种植仙粮的“切身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