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林苑的日子,出乎意料地……还算惬意。
除了不能随意溜达,每天都要被一堆眼睛盯着之外,清玄的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吃的是宫廷标准的膳食(虽然他还是怀念现代的火锅烧烤麻辣烫),住的是独立小院,还有专人打理起居。
最重要的是,试验田里的“仙粮”长势喜人,一天一个样,那绿油油的藤蔓简首就是他保命的护身符,看着就让人安心。
土豆己经开出了淡紫色或白色的小花,预示着地下的块茎正在茁壮成长;
红薯藤更是爬得到处都是,肥厚的叶片在风中摇曳,充满了生命力。
农官们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除草、浇水(清玄特意强调要用“无根之水”也就是雨水,或者至少是沉淀过滤后的溪水)、观察记录,一丝不苟。
连最初对堆肥那“异味”颇有微词的役徒们,在看到作物喜人的长势后,也干劲十足,觉得“仙师”的方法果然不同凡响。
当然,小麻烦也不是没有。
随着天气渐暖,一些害虫也开始出现,比如啃食叶片的青虫,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蚜虫。
农官们按照传统方法,又是人工捕捉,又是用些艾草、菖蒲等熏燎,效果甚微,不由得又来请教“仙师”。
清玄自然不能说这是蚜虫、那是菜青虫,他煞有其事地绕着田地走了一圈,掐指(装模作样地)算了算,然后宣布:“此乃土木之气过盛,滋生之阴邪小孽,不足为惧。需以金石之锐,辛辣之味,克之可也。”
农官们面面相觑:“金石之锐?辛辣之味?”
清玄微微一笑,开始了他的“道法自然”版病虫害防治讲座。
他让农官们收集大量辣蓼草(一种常见的、有刺激性气味的野草)、蒜头、甚至还有少量花椒(这个时代应该有了),捣碎之后加水浸泡,滤去渣滓,再混入少量草木灰水(碱性,有一定杀虫作用)。
“此汁液,蕴含天地辛金之气,能克木土阴邪。”
清玄指着那味道刺鼻的混合液体。
“以喷洒之法(他指导役徒用竹筒做了简易的喷洒器),薄施于叶面,早晚各一次。三日之后,虫孽自消。”
农官们将信将疑地照办了。
果然,几天之后,田里的虫害大为减轻。
虽然不可能完全根除,但至少控制在了不影响作物生长的范围内。
这下,农官们对清玄的“仙法”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带着看他的眼神都充满了狂热的崇拜。
清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生物防治,土法农药而己。这要是拿出点石硫合剂或者波尔多液,你们不得当场纳头便拜,喊我三声祖师爷?”
解决了虫害问题,清玄的“威望”又上了一个台阶。
他也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在试验田和他的小院之间溜达时,看守的卫士不再步步紧逼,眼神也和善了许多。
扶苏和赵文更是三天两头地过来“请教”,谈话的内容也从单纯的农事,扩展到了地理、算术、甚至一些“格物致知”的奇怪问题。
清玄自然是乐得跟他们“交流”。
扶苏仁厚好奇,对各种新知识都很有兴趣;赵文严谨务实,总能从清玄看似不经意的“道家理论”中,挖掘出一些实用的信息。
清玄也趁机不断地“夹带私货”,潜移默化地输出一些超越时代的理念。
比如,在讨论算术时,他“不经意”地展示了阿拉伯数字(美其名曰“上古仙文数字”)和十进制加减乘除的便捷性,虽然暂时还没能让他们完全接受,却也引起了赵文的极大兴趣,每天拿着炭笔在“仙纸”上划拉,试图理解其中的奥妙。
再比如,扶苏感叹大秦疆域辽阔,政令传达、物资运输颇为不易时,清玄便“若有所思”地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然水道便捷,远胜陆路。若能开凿运河,沟通南北水系,或可……嗯,此乃天机,不可多言。”
他只是点到为止,却让扶苏陷入了沉思。
当然,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清玄也没忘记自己的“小目标”。
扶苏答应给他找的那些“炼丹”材料,陆陆续续都送到了他的小院。
硫磺、硝石、木炭(这个最容易),他小心翼翼地收好,暂时还不敢搞什么大动作。
但他对扶苏送来的几块品相不错的铁矿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向负责看守他起居的一个老内侍(据说是宫里派来“照顾”他的,实则也是眼线)打听,得知上林苑里就有一个小型的冶铁作坊,是为皇家打造兵器和器具的。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清玄以“欲炼制几件辅佐耕种之‘法器’,需借贵地炉火一用”为名,在扶苏派人打过招呼后,成功“访问”了那个弥漫着烟火和铁锈味的冶铁作坊。
作坊里的工匠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对这位突然驾到的“仙师”既好奇又敬畏。
清玄装模作样地转了一圈,对他们的锻打技术“称赞”了几句(“嗯,火候尚可,锤炼亦有章法”),然后便要求工匠们按照他画的图纸,打造几件“造型奇特”的农具。
他画的图纸,正是后世常见的曲辕犁的简化版,以及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锄头和铁锹。
他将这些设计的原理,都归结于“暗合天道运行,顺应土木之力,故能事半功倍”。
工匠们虽然觉得这“仙师”画的玩意儿奇形怪状,但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图纸开工。
当第一具结构相对简单、模仿曲辕犁原理的木铁混合犁被打造出来,并由清玄“开光”(其实就是检查了一下结构是否牢固)之后,拉到旁边的空地上试验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种新犁,不仅比秦朝笨重的首辕犁更加轻便灵活,转弯方便,而且因为犁铧的设计更合理,入土更深,翻土也更省力!一个壮劳力操作起来,效率至少提升了三成!
“神物!当真是神物啊!”
“仙师所赐,果然非同凡响!”
作坊里的工匠和闻讯赶来的农官们纷纷惊叹,看向清玄的眼神如同看神明。连负责监视他的卫士们都忍不住交头接耳,觉得这位仙师恐怕真有几分通天彻地的本事。
清玄心中得意,脸上却依旧保持着云淡风轻:“此乃小道尔。善假于物,亦是修行。尔等勤勉,当有福报。”
消息很快传到了扶苏和赵文耳中。
两人亲自赶来查看,并试用了新犁之后,更是又惊又喜。
扶苏当即表示,要将此犁的设计献给父皇。
赵文则拿着那具新犁反复研究,嘴里念叨着“力臂……转轴……这……这其中莫非真有格物至理?”
看向清玄的眼神里,怀疑少了许多,探究和敬佩却多了几分。
清玄的“仙师”地位,因为一把曲辕犁(的雏形),再次得到了巩固。
他在上林苑的日子,也似乎越来越安稳了。
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打坐(发呆)之时,他还是会忍不住望向咸阳宫的方向,思考着那位高居御座之上的帝王,此刻又在想些什么。
自己的这些“小动作”,那位帝王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在冷眼旁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