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一旦做出,林渊便不再犹豫。接下来的时间,他开始为这次凶险未卜的矿区之行做最后的准备。张翠虽然依旧忧心忡忡,但也明白林渊决定的必要性,全力配合着他的行动。
首先是载具的选择。仓库里有几辆不同型号的全地形车,但考虑到能源消耗和矿区复杂地形的可能性,林渊最终选择了一辆经过深度改装的六轮重型越野卡车。这辆卡车不仅装甲厚实,底盘高,越野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可以外挂能源块的动力系统,以及一个不小的后车厢,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和装备。林渊亲自检查了车辆的每一个部件,更换了易损件,并额外加装了简易的武器站和外挂装甲板。
物资的准备则更加细致。饮用水、高能量压缩食品、医疗包、各种工具、武器弹药…林渊几乎搬空了自己随身空间的一部分库存,塞满了卡车的后车厢和各个储物格。他甚至带上了一套便携式地质勘探设备和能量频谱分析仪,希望能对矿区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弹药方面,考虑到常规弹药的消耗和可能的不足,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些自己利用现有材料赶制的大威力爆炸物和燃烧装置,作为最后的手段。
能源是重中之重。他将仓库里仅存的高纯度能源块几乎全部带走,只留下维持基地最低运转和自动化防御所需的份额。这无疑加剧了留守基地的风险,但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探索行动有足够的能源支撑。
“煤球”的准备相对简单。林渊给它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皮质胸背带,上面挂载了微型摄像头和通讯器,方便实时了解它的情况和视角。这只黑色的变异犬似乎也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远行,显得有些焦躁不安,但当林渊靠近时,它还是会低下头,用鼻子蹭蹭他的手,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声。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一人一犬之间己经建立起一种微妙的信任。
在林渊忙碌准备的同时,张翠也没有闲着。她一边继续指挥机器人进行基地加固,一边争分夺秒地编写和优化仓库的自动化防御程序。她设置了多重警戒线和触发机制,确保在林渊离开后,基地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对不同等级的威胁做出相应的反应。她还将仓库仅存的几架小型侦察无人机的控制权限与林渊的随身终端连接,希望能为他提供有限的空中支援或侦察。
出发前的最后一天,林渊站在主控制室,看着屏幕上显示的基地各项参数。能源储备:38%,结构完整度:72%(临时修复后),自动化防御系统:就绪,外部环境:天空异象持续,地下低频震动持续。
一切都显得那么 precarious(不稳定)。
“林哥,真的不再等等吗?也许能源核心过几天会稳定下来…”张翠做着最后的努力。
“等不了了。”林渊摇头,“能源核心的问题,很可能不是单纯的设备故障,或许和上次的湮灭事件,甚至和矿区的整体能量场变化有关。留在这里,问题不会自动解决。而且,那天空的异象和地下的震动,都让我有种不好的预感,拖得越久,变数可能越多。”
他拍了拍张翠的肩膀:“守好这里。注意安全。我会保持通讯,除非遇到强烈的信号干扰。”
张翠用力点头,眼眶有些发红:“你也是,一定要安全回来。”
简单的告别后,林渊带上头盔,检查了一遍身上的装备,然后走向那辆停放在仓库内部通道、如同钢铁堡垒般的重型越野卡车。煤球早己自觉地跳上了副驾驶的位置,透过加厚的防弹玻璃窗看着他。
引擎启动,发出沉闷而有力的轰鸣。在工程机器人让开通道后,林渊驾驶着卡车,缓缓驶向那扇刚刚被修复、但依旧布满伤痕的主入口大门。
厚重的大门在液压装置的驱动下缓缓开启,露出外面阴沉压抑的世界。空气中依旧弥漫着若有若无的腥臭和焦糊味。天空的螺旋云层像一只巨大的眼睛,漠然地注视着大地。
卡车驶出仓库,沉重的轮胎碾过布满尸骸和碎片的地面,留下两道清晰的辙印。主入口大门在卡车驶出后,再次缓缓关闭,将仓库与外部世界隔绝开来。
林渊通过后视镜看了一眼身后越来越小的仓库轮廓,深吸一口气,将目光投向前方。
城西矿区的方向,在地平线的尽头,被一层淡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灰色雾气所笼罩。那里寂静无声,却仿佛潜藏着无数的秘密和危险。
前路,如同被阴影笼罩。
他不知道自己会在矿区遇到什么。是狂暴的变异生物?失控的能量体?还是矿区研究留下的、更加诡异和恐怖的存在?他能否找到解决能源和空间定位问题的方法?能否揭开矿区失控和ZK样本的真相?
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他必须前进。为了生存,为了答案,也为了身后那个摇摇欲坠的、最后的据点。
卡车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废墟的沉寂,朝着那片被阴影笼罩的区域,坚定地驶去。副驾驶上,煤球警惕地竖起了耳朵,鼻子不断嗅探着空气中传来的陌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