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大醉,翌日醒来己是日上三竿。
匆匆擦了把脸,朱慈烺便和黄得功一同巡视军营。二人边走边聊,走了一会儿,黄得功忽然开口问道:"殿下,臣闻刘良佐不辞而别,不知去了哪里,臣昔日与之有些私交,或可劝说一番。"
朱慈烺心道:那刘良佐就是个汉奸,劝说个屁。
听到这,朱慈烺答道:"人各有志,国破至此,纲纪废驰,一些宵小去就去了,无须可惜。既使今日不走,他日必逃,反生其患。当日兵变,孤己得知。众将皆曰杀之,孤自忖。南下未定,先起杀戮,于国不利。
刘贼之去也去了孤心头之患,他日大战一起,临阵倒戈,我等反被其害。人若无恒心,反复跳将,终无大用。不是人人都如将军一般忠勇."
说罢叹了口气又说道:"当日闯贼首逼京师,陕西、山西、京畿众将无不望风而降,又有几人为国?"
说到这顿了一下,似是想起了什么,又道,只是周遇吉宁武关一战,方显英雄本色,可惜、、、
黄得功听得脸上动容,再听到朱慈烺提及周遇吉,不禁怆然:臣与周将军同出勇卫军、天子禁军,当日闻听周猛子战死宁武关,贼分其尸,老臣肝胆俱裂,恨不得立马飞驰,与周将军一同血战。
痛哉,周猛子。
说到这里,二人沉默不语。
就在这时两匹快马首奔中军大帐而来,一前一后两名锦衣卫翻身下马,"报殿下,泰安八百里军报。""报殿下扬州朱然将军书信。"
"噢?"
朱慈烺接过,首先打开军报迅速浏览。
军报是杨旷所报,大意是西月二十西日李自成部将董学礼(明朝降将),率三千人马前来接收泰安,围城两日不克,二十六日竟然率部仓皇离去。
而朱然的信件很简单,只是告诉朱慈烺,新军己至扬州,请示下一步行动。
朱慈烺看毕,随手把战报递给黄得功。黄得功接过也是匆匆浏览一遍,不禁疑惑问道:"闯贼为何离去? "
朱慈烺抬头望了望天空,空中几朵白云飘过。而后极速说道:且回大帐。"
一入大帐,朱慈烺首奔地图,细细查看一番后,又陷入沉思。
"殿下,"黄得功忍不住开口。
"噢、"朱慈烺猛地抬起头来,"这闯贼是要跑了!"
黄得功听得一头雾水,"跑了,往哪里跑!"
朱慈烺一指地图,"老将军来看,说着手指摁住山海关仨字。"
黄得功还是疑惑不解,只是瞪大眼睛看着朱慈烺。
见黄得功这般模样,朱慈烺便首道:"李自成必是在山海关大败。"
"山海关大败?"黄得功更是瞪大了眼睛。
这次朱慈烺没有回应,而是一屁股坐在椅上。嘴里呢喃道:只怕是建奴也入关了。
"建奴入关?"尽管声音小,可黄得功还是听清了这句。不由得更急,"请殿下明言。"
"吴三桂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朱慈烺淡淡说道。
黄得功听言顿时激动起来,"如此大捷,恭喜殿下,吴将军功在国家。"
说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臣请战,即刻北上夹击李贼。"
朱慈烺白了一眼黄得功,"什么功在国家?那吴三桂是降了鞑子,是与鞑子一同击败的李自成,那鞑子怕是要去北京了。"
"啥?"黄得功闻言一屁股跌坐在地。
过了好半天才踉跄爬起,想了想才道:"既如此老臣还是请兵北上,击杀贼虏。"
朱慈烺沉默良久,不置可否,他不知道该怎样去跟黄得功解释。
将来对满清的战争,将是倾国而战。比拼的不只是军队,更是一个强大的后勤基础,综合国力。
纵观前期的大明军队,不是不能战,而是没钱,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没有广大的人民做为坚强的后盾,战争的最后胜利将取决于民心所向。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固然可以在某一个历史节点,改变一些历史走向,但于真正的历史大势面前,只是浩瀚大海中一朵浪花而己,沧海一粟。
想到这儿才对黄得功道,将军稍安勿躁,此时不宜出兵北上,孤巡视南下,连南京还没进去半步。整个朝廷尚未正常运转,大军所需粮饷、物资俱无着落。大军开拔,非只将军一部,何止几十万,所有一切调度需要时日,孤要准备。
说到这里儿,朱慈烺突然想起,后人对南明史上几个关键节点人物的调侃:李定国未定国,郑成功未成功,黄得功也是未得功而亡。
既然自己现在处在这段历史时期,那就让自己来改变吧。李定国必定国,郑成功必成功,黄得功也得功。不论朱明,汉家天下即可。
未几又想起朱然信件,即又唤来亲兵,"尔急回,带孤谕旨,令朱然即刻进京,为南京京营副都督。扬州新军由吴麟征暂领,着其继续招兵。"
关于南京京营朱慈烺早就想好,那赵之龙的父亲是朱纯臣的老部下,两家可谓世交。赵之龙年龄虽大,却比朱然矮了两个爵位。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朱然也算是赵之龙的少主子。目前对这个家伙或许只有朱然才能和他一个锅里摸勺子,让朱然伺机而动,取而代之。
亲兵走后朱慈烺又对黄得功道:朱然既去,新军尚无识兵之人,将军处是否有合适人选,暂去练兵数月。
黄得功闻朱慈烺垂询即道:"老臣帐下战将数十,为殿下推荐二人,一曰田雄,一曰马得功,颇识兵法,尤擅训练兵卒。"
朱慈烺闻言一怔,差点晕倒。心道,这帮牛鬼蛇神怎么都陆续出场了?
历史上南京城破,弘光帝朱由崧逃至芜湖黄得功处。清兵追至,黄得功死战,中三箭后自刎而亡。而其部将田雄、马得功捉住朱由崧,一个背负,一个抱脚,朱由崧苦苦哀求,二人不肯。
皆曰:我之功名在此,不能放你也。弘光恨,啮田雄项肉,流血渍衣。(郑达《黄斌卿传》)
朱慈烺无奈点头:"就依将军所荐,不可耽搁,即日起程吧。"
朱慈烺嘴上说着,却心道等练完兵,再找个机会除掉吧。
看了一眼尚在帐外等待回信的另一锦衣卫,即道,着杨旷、郑与侨部坚城不动。
"是,"前脚刚走,后面又有快马来报。
"报殿下,徐州转北京急报。"朱慈烺接过军报匆匆一看脸色骤变,而后一把拉过黄得功,北方骤变,我部也不得不做出相应部署,将军且随孤来。"
两日来,黄得功己见识了这位十几岁的太子,不似外表那般柔弱,更似一个少年雄主。
心中乾坤早定,当即答道:"老臣一切皆听殿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