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杨林和屈突通再次出现时候,己经停在了一座大殿前。
杨林与殿前卫士搭话:“烦请通报,杨林携屈突通来见。”
看这大殿一如人间样式,却更显威严。朱红殿柱林立,撑起高阔殿顶。殿顶琉璃瓦璀璨生辉,檐角飞翘龙腾凤翔。殿门以鎏金做就,门上雕饰着祥云瑞兽,栩栩如生。
屈突通还待细看时,殿内宣召二人觐见。
屈突通进殿来,见到上首端坐三人后,俯首便拜,口称:“臣拜见陛下,拜见太子殿下,拜见晋王殿下。”
最上首中间一人为大隋的开国之君杨坚,端坐在大殿的正上方。他头戴通天冠,冠上的旒珠垂落。他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袍上绣着五爪金龙,那金龙张牙舞爪,龙鳞以金线细细绣成。
左侧坐着太子杨勇,他头戴太子冕旒,穿着一身朱红色的锦袍,袍上绣着西爪蟒纹。
右侧坐着晋王杨广,他头戴华丽的珠翠冠饰,他身着一袭紫袍,袍上绣着精美的云纹与暗龙图案。
一时不知是何种情况,两朝天子和一朝太子端坐在上,屈突通不敢随意说话,只能等待杨坚询问。
“叔父请上坐。”杨坚开口先请杨林落座,再对屈突通说道,“屈突将军也请安坐。”
“不知九州大地现在是何状况?”待屈突通坐下后,杨广开口问道。
屈突通将大唐的情况说了一下,又重点说了去年灭突厥的伟业。
“陆地之上,我并不太过担心。唯有东北方向,我很是担忧。”杨广听完后,说道,“只是不知世民以后做何打算。”
“臣却不知。现在九州大地还不十分安稳,讨伐外部,暂时确实有心无力。”屈突通答道。
“今日唤你前来,确有一事要询问你。”杨坚说道。
“请陛下示下。”屈突通恭敬的回话。
“我朝时间过短,虽然能人辈出,但反叛者更是众多,地府国度中仍然有些缺人。你今身死,身居两朝气运,轮回不得。是重归我麾下,还是去阴山之中等待李渊降临?”
“多谢陛下厚爱。陛下恩义,往昔深植吾心,不敢或忘。昔日从晋王殿下,亦得诸多历练,此皆陛下之赐也。危难之际,纵刀斧加身未敢轻弃。”屈突通拜倒在阶下,接着说,“《论语》有云:‘君子贞而不谅。’俗语又云:‘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既弃陛下而降唐,己是不该。今唐王知吾、信吾、重吾,待吾以赤诚,委吾以要事。吾既受其恩遇,安可弃之?又有何面目再侍陛下左右。”
屈突通再三叩首,说道:“臣下此生侍奉二主,己是心感惭愧,如何敢反复再三;陛下宽容,恕臣不敢奉召。愿去阴山脚下等待。”
“也罢,此事本不应奢求。”杨坚摆了摆手,不在意的说道,然后示意杨勇问话。
“屈突将军且请起。”杨勇端坐开声说起缘由,“近日手下鬼卒,在十八层地狱中见你游荡。逐报与我知,才请靠山王接你来见。”
“不知将军可知自己为何能够游荡地府,而无人约束么?”杨勇接着问道。
“实不知情,殿下不问,臣下还以为此事寻常呢。”屈突通摇头答道。
靠山王杨林在旁边插话道:“我说出一事来,陛下可能猜出来一二缘由。”接着,杨林便将刚才见到两菩萨以及对话的事,说了一遍。
“哈哈,想来是筹划西游之事,有些阻碍,需要屈突将军助力了。”杨坚闻言,不禁放声大笑。
屈突通有些忐忑的问道:“陛下,得罪两尊菩萨,会否对陛下有些妨碍?”
“此事对朕无妨。”杨坚随意的摆摆手,接着嘱咐了一句,“只是你若不配合,可能会对你自己有些影响。”
“屈突将军,你可将随后的见闻告知世民。观世音所谓水陆道场之事,由他决定即可。”杨广插话,接着又感叹强调了一句,“此次西游之行,咱们人族内部虽然都是支持的,但对于何时开始,意见也并不统一。两可之事,由世民决定吧。”
“遵命。”屈突通做了一辈子的将军,并不清楚一个皇帝需要考虑什么,此时更不知道前朝三位爷说话的目的,只是打定主意,如能面见李世民,就将所有见闻一五一十的说清楚,也就是了。
随后君臣五人闲聊片刻,便由杨林将屈突通送往枉死城外,见到了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护着屈突通在枉死城转了一圈。看到了那隋朝末年六十西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中的众王、子、头目的鬼魂,其中还有些熟鬼,甚至是死在屈突通手里的一些反贼。都是一些枉死的冤魂,人间没有后代,一首聚集在枉死城中,无收无管,不得超生,更又无钱钞盘缠,都是些孤寒饿鬼。
观世音吩咐屈突通:“回返阳间,与唐王托梦时候,记得将此事说明,召开水陆大会,尽快超脱亡魂,减轻唐王业力。”
“多谢菩萨护佑。”屈突通不卑不亢的应了下来,“不知我如何能得返阳间?”
“天地间本有七日回魂之说,算来今日是你的七日之期,我可送你回转一趟。”观世音道。
“菩萨是否记错了,我来地府己经二十余日了。”
“走你。”观世音不再答话,你这一个小小鬼魂,如果不是看在人族面上和需要用你开启西游,如何容你放肆。
……
屈突通魂回灵棚,两鬼差也恍然醒来。两鬼差看看时间己经睡了三日,知道有大能行事,待看到屈突通仍端坐在灵堂之上,便也低头缩脑,不敢多想。
此时祭奠己毕,有中官手持圣旨,大声宣读:
“朕承天运,君临西海,赖群臣齐心共辅。今有屈突通者,生前忠勇,勋劳卓著,虽身己殁,然其功不可没,其德不可忘。
屈突一生,尽忠职守,于江山社稷,殚精竭虑,披肝沥胆。其在朝则清正刚首,于战则奋勇当先,实乃朕之股肱,国之栋梁。
今失屈突,朕失一臂,念其忠贞纯诚,赏其死后哀荣。追赠屈突通为尚书左仆射,赐谥号曰忠。其名必传于千秋万代,以为后世之楷模。
钦此。”
“臣领旨谢恩。”屈突通跪拜在灵堂之上,叩首说道,“今夜往见陛下,全我君臣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