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菩萨计议己定,观世音看着地藏王菩萨施展神通。
此时屈突通的神魂在洛阳府中灵棚内端坐,两个引魂鬼差一左一右立于廊柱之下。
微风拂过,两鬼差昏昏沉沉入睡,屈突通晃晃悠悠的被风裹入地府。
“这是何处?”一入地府,屈突通的神魂便清醒了过来,西处看来都是灰蒙蒙一片,只有眼前一条小路可以前行,迈步向前再回头时,后面又被浓雾封锁。
“老夫征战数十年,又有何惧。”屈突通竟然忘记自己己死,定了定神,说道。随后大踏步向前行去。
行走了不短的时间,小路变成了大路,大路上也陆续有了行人,抬眼望去,都是一个官差锁着一个犯人。
屈突通试着问话,也无人应答。
再走片刻,一道城门立在眼前,城门之上书写三个大字,屈突通一眼望去,“鬼门关”三字映入眼帘。
“我死了。”屈突通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来到了地府。
“不是有两个龟差在等我么?他们人呢!”屈突通心中有了一丝疑惑,但他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名将,深知纠结过往,不如前行几步,再走几步,或可明白一切。
鬼门关,是地府的第一道关卡,阴森恐怖。屈突通刚到此处,便感受到一股彻骨的寒意。只见那鬼门关的大门,高大厚重,门上刻满了各种奇怪的符文。门口的小鬼们,青面獠牙,手持钢叉,眼神中透着冷漠。
他向小鬼们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小鬼们听闻他是屈突通,倒也不敢怠慢。原来,他在世时的英勇事迹,在地府也有所耳闻。于是,在小鬼们主动放行下,屈突通踏入了鬼门关后的地府世界。
再次踏上宽阔的大道,一首前行,不远处便是奈何桥。奈何桥横跨在一条血红色的河流之上,河水散发着腐臭的气息,那便是忘川河。桥上有许多鬼魂在缓缓前行,他们多数面容呆滞,眼神空洞。屈突通看到,偶尔有些稍微灵动点的鬼魂在桥边徘徊不前,似乎是对生前还有着深深的眷恋。
屈突通走近奈何桥,桥头有一位老妇人,那便是孟婆了。孟婆手中端着一碗碗冒着热气的孟婆汤,她对每个过桥的鬼魂说道:“喝了这碗汤,忘却前世的烦恼与恩怨吧。”屈突通心中感慨,这孟婆汤就像是命运的橡皮擦,将鬼魂生前的记忆一点点抹去。
待到屈突通走到孟婆身前时候,又有风吹来,将屈突通转到了孟婆身后。
走过奈何桥,屈突通来到了望乡台。望乡台是地府中一个特殊的地方,在这里,鬼魂们可以最后一次回望自己生前的故乡。
屈突通登上望乡台,向人间的方向望去。他看到了曾经的山河大地,看到了自己的家乡长安。那熟悉的城墙、街道、房屋,都在他的眼前浮现。他想起了自己在人间的岁月,想起了自己为了保卫这片土地而征战的日子。他看到了开朝以来的百姓们,他们在田间劳作,在集市上买卖,过着平凡而又充实的生活。
然而,他也看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兵丁们的家人在哭泣。屈突通心中一阵悲痛,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他想起自己曾经率领着士兵们冲锋陷阵,虽然是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伤亡。
从望乡台下来后,也无人来管束屈突通,他便根据冥冥中的指引开始游历十八层地狱。
第一层地狱是拔舌地狱。屈突通看到,那些生前喜欢挑拨离间、说谎骗人的鬼魂,被小鬼们用铁钳夹住舌头,用力往外拔。他们的口中发出痛苦的嚎叫声,那声音在地狱中回荡,让人毛骨悚然。屈突通心中暗叹,在世时就应该多积口德,否则死后遭受这样的折磨,实在是可怕。
第二层地狱是剪刀地狱。这里是惩罚那些生前教唆他人离婚或者破坏他人家庭的鬼魂。小鬼们用巨大的剪刀,将鬼魂的手指一根一根地剪掉。鬼魂们的脸上充满了惊恐和绝望,他们应当是在后悔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
随着深入地狱,屈突通看到的惨状越来越多。在铁树地狱里,鬼魂们被挂在铁树上,铁树的树枝如同利剑一般,刺穿他们的身体;在孽镜地狱里,鬼魂们站在巨大的镜子前,镜子里映照出他们生前的罪恶,让他们无法逃避自己的恶行。
在蒸笼地狱里,那些生前浪费粮食、虐待动物的鬼魂被放进蒸笼里蒸煮。屈突通看到,蒸笼里冒出腾腾热气,鬼魂们在里面挣扎着,却无法逃脱。
在寒冰地狱里,寒冷刺骨。那些生前不孝的鬼魂被冻在冰块之中,他们的身体蜷缩着,眼神中充满了悔恨。屈突通看到这些鬼魂的惨状,更加知道了孝道的重要性。
在十八层地狱的最底层,是阿鼻地狱。这里是惩罚那些罪大恶极的鬼魂。屈突通看到,这里的火焰熊熊燃烧,鬼魂们在火焰中不断地被焚烧,却又不会死去。他们的痛苦是永恒的,他们的惨叫响彻整个地狱。
屈突通在地府游历了二十余日,看遍了这些惨状。他心中感慨万千,也引动了点恻隐之心。
他意识到,生前的行为举止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是百姓还是勋贵,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在这里,没有了生前的等级之分,所有的鬼魂都在等待着自己的命运审判。那些生前积德行善的人,虽然也会来到地府,但他们的内心是坦然的;而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则要承受无尽的痛苦。
他想到了自己的一生,虽然在战争中杀过人,但那都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他并不后悔自己的一些杀戮罪孽。同时,他也希望自己在地府中的所见所闻能够传到人间,让在世的人们能够从他的地府见闻中吸取教训,珍惜生命,多做善事。
屈突通的灵魂在地府中游荡了许久,冥冥中指引着他缓缓地向轮回殿飘去。
当屈突通即将踏入轮回殿时,地藏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现身拦住了他的去路。
“南无阿弥佗佛,屈突施主,这厢有礼。”两菩萨双手合十呼喊道,“还有枉死城未至,不可骤然转生轮回去了。”
屈突通不知是菩萨真身,更何况身死之人,有何惧哉,便喝道:“我在地府之内,十八层地狱游遍,也无人阻拦。尔等何人?敢阻我进前。”
两菩萨也不敢放出佛光,恐将屈突通照的魂散道消,若只显法相,地府众鬼各式各样,还有比菩萨更像菩萨者。屈突通如何能信。
焦灼之际,有一人从左近闪出。
只见这人头戴一顶双龙戏珠黄金盔,盔上镶嵌着数颗璀璨的宝石,盔顶红缨飘舞。胸前一副护心镜,镜面光洁如秋水,周边镌刻着精美的云纹图案。身着一袭深紫色的锦袍,袍上绣着张牙舞爪的金龙,龙鳞细密,栩栩如生。
腰间束着一条宽宽的狮蛮带,带上以金线绣着狮虎争斗之图,猛兽的毛发、爪牙都清晰可见。下身穿着黑色的战靴,靴面上镶着银边,靴筒高至膝盖。背后披着一件猩红色的披风,披风随风而动。
手中紧握那根水火囚龙棒,棒身乌金打造,镶嵌着水蓝色与火红色的宝石,对应着水火之力,棒上雕刻着蜿蜒的龙纹,龙首在棒端怒目而视。
屈突通见得来人,赶忙上前施礼,口中道:“卑职见过靠山王。”
来人原来是隋朝大将靠山王杨林。当年屈突通在杨林手下当过一任总管,是以见面略显亲近。
杨林与屈突通还礼后,对两尊菩萨施礼,道“见过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
“不知二位尊者拦住屈突通何事?”待两菩萨还礼后,杨林问道。
“欲带屈突将军到枉死城走上一遭,看看兵祸之烈。好让其回返阳间后,报与唐王,教他做一个水陆大会,超度群生,消弥地府枉死之魂。”观世音菩萨也不隐瞒。
“此等事情,明说便了。如何生出这许多计量。”杨林不爽的说,接着又道,“我家主上有请屈突通一叙,二位尊者稍待。”
语必,也不等两菩萨答应,杨林卷起一阵阴风裹着屈突通,消失在轮回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