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从北街走到尽头右拐第三家的‘墨香书斋’便可找到,那里藏书颇丰,各类话本应有尽有。”书生微笑,眼中透出一抹书卷气,“姑娘若也爱看,不妨去逛逛。”
安然心中一动,这小小的话本,上至商贾小贩,下至幼儿学童,就连这些书生都争相追捧。
若是自己写几册话本,是否可以赚取一些银钱?
片刻,安然就走到了‘墨香书斋’门口,门前悬挂一块古朴的木质匾额,上书“墨香书斋”西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屋顶为青瓦覆盖,屋檐微微上翘,檐角挂有铜铃,微风拂过,铃声清脆。
踏步进入书斋,两侧排列着高大的楠木书架,散发出淡淡的木香。书架分为多层,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
书籍按类别分区域摆放,如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医书农书等,每类书籍前悬挂一块小木牌,标明类别,方便顾客查找。
墙上挂有字画,内容多为山水、花鸟或诗词,画框为木质,雕刻精细,与整体风格相得益彰。悬挂着的竹帘绣有梅兰竹菊等图案,十分雅致。
安然一进去就有一名身穿首裰长衫的书僮迎了上来:“姑娘,买些什么书?”
书俑看到她只身穿普通棉布浅碧色褙子,虽然背上还背着一个格格不入的背篓,但是五官清秀,眉眼间透着一股灵气,显然不是寻常村姑,于是便多了几分客气。
“刚刚在福临茶楼听了一段《武林奇侠传》的说书,好一个侠肝义胆为民除害的故事,打听一番,听说是贵店出售,请问可否让我一阅?”
书俑闻言笑道,“《武林奇侠传》是本店最新上架的话本,颇受顾客欢迎。”引路向前,带安然走到一处专设的展架,上书各类新近话本。
他取出一本递于安然,“姑娘可慢慢翻阅,若有意购买,可寻小的带您结账,有些优惠。”
安然点头接过书,轻轻翻开,纸张细腻,字迹工整,故事不长,只有二十页左右,但是正合人们闲暇时消遣之用。
她细细品读,发现虽然故事情节老套,但人物刻画生动。且这话本印制装订都颇为精致。
里面还印有些许插画,不知这插画是作者本人手绘,还是书坊润笔。
若是单单只阅读话本,是有些单调,但结合插画,仿佛故事跃然纸上,引人入胜。
安然心中暗自赞叹,决定买下此书,招呼书俑询问,“请问你们书斋是否收书?”
书俑微微一愣,旋即笑道:“姑娘是想卖书吗?我们书斋确实收购一些有价值的书籍。”他指了指角落的收购处,“您可将书带去那里,会有专人评估。”
安然心中一喜,礼貌道谢,走向收购处。
角落里,一位老者正在画画,她前世在某音上看过古画修补的视频,后又查阅了一些书籍,对此有一点小小的了解。
她没有出言打扰,退至一侧,不遮挡光线,看老者用宣纸染浆补在画幅的残缺处。
老者余光瞟了一眼安然,看她如此识礼,便点了点头,继续专注手中的修补工作。
安然静静观察,发现老者手法娴熟,修补后的画幅几乎看不出痕迹,忍不住低低赞叹一声。
老者闻言一笑,放下手中的工具,抬头望向安然:“姑娘也懂书画修补?”
她微笑地摇头:“只是在书中略有所闻,未曾亲试。见老先生技艺精湛,不禁赞叹。”
老者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轻声道:“修补古画需耐心与细心,姑娘是想学习这门技艺吗?若真有兴趣,老夫倒可指点一二。”
安然躬身行礼:“谢老先生厚爱,安然刚见先生擘画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因此未出言打扰。其实小女子来此是想问问先生,贵书斋是否收书?”
“噢?你手上有些什么好书?”老者绕过案几走出来,“若是有价值的古籍孤本,我们书斋定会高价收购。”
安然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鼻子,“小女子今日闻得《武林奇侠传》深受众人喜爱,想利用闲暇之时写作话本,不知话本收吗?”
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失望:“话本?倒也是收的,只是要看这故事内容是否新颖,文笔是否流畅。”
安然心中一喜,“请问话本收价几何?”
老者转身又走回案几后方,“价格依质而定,若真佳作,自然不会亏待。”
安然见老者将刚刚修补的画幅轻轻放置竹架晾干,又取出一幅山水画在案上铺平,对老者深深一礼,转身朝刚刚的话本区走去。
细细观察话本区的话本,多是讲述英雄事迹或朝代兴衰,如《三国志平话》,讲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如诸葛亮、关羽等人物的事迹。《五代史平话》,描绘乱世中的英雄豪杰。
还有以断案、破案为主题,讲述清官或侠客为民申冤的故事像《包待制三勘蝴蝶梦》《错斩崔宁》这样的话本。
最多的是以男女爱情为主题,讲述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或悲剧故事的话本,《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话本。
神鬼故事和以普通市民生活为背景的市井故事相对来说要少一些。
安然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书架上的话本,确保没有遗漏,又在心中盘算了一番家中还剩余不多的宣纸和半块墨锭,石砚和毛笔都是有的,制陶人多会精炼书法和绘画,她自然在此也不会落下。
想罢转身朝刚刚的书俑走去,“这本我想买下,还需购买一些纸张,请问价钱几何?”
书俑心中暗喜,我就知道这姑娘要花钱,“《武林奇侠传》是一百二十文钱,纸张的话,我们这里有竹纸两文钱一张,宣纸十二文文一张,请问姑娘要哪一种?”
安然心中暗暗咋舌,这一本话本就是一百二十文钱,这宣纸也是贵得吓人,自己跑了一早上的一百六十文钱,还不够买多少话本和纸张。
“就要竹纸吧,三十张即可。”说罢数了铜钱递给书俑。
书俑接过铜钱,又点了一遍确认无误,手脚麻利地将纸张和话本打包好,“多谢姑娘惠顾,送您两张竹纸,己经一起打包好。”
没想到还送了两张竹纸,这小哥还挺会做生意,安然接过包裹,对书俑点头致谢,走出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