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清晨,北风呼啸,卷起阵阵冰冷的雪花,扑打在宫墙的青砖上。一队宫女正沿着长长的宫墙,默默地清扫着厚厚的积雪。她们的竹扫帚在地面上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为这个寂静的冬日增添一丝单调的伴奏。
沈漫玉紧握着竹扫帚,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远处那座熟悉的建筑——礼部衙门。那座威严的石制建筑依然如六年前那般庄重肃穆,仿佛一座亘古不变的石碑,矗立在皇城的深处。然而,站在门前发号施令的人,早己不再是她的父亲。想到此处,沈漫玉的心头不禁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
「漫玉,别发呆了,一会御前总管来查看可要吃苦头。」身旁的何嬷嬷轻声提醒,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沈漫玉回过神来,连忙加快了扫雪的速度。何嬷嬷是她落难时收留她的恩人,也是父亲生前的乳母。靠着何嬷嬷的关系,她才得以进入宫中,为的就是查清父亲的冤案。
六年前的那个暮春下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案上,沈漫玉正专心致志地练习书法。突然,一队官兵闯入府邸,打破了这份宁静。他们毫不留情地将她的父亲——礼部尚书沈煜拿下,罪名是勾结外敌,通敌卖国。
「大人,沈大人绝不会做这样的事!」她还清楚地记得,管家老陈扑在官兵脚下痛哭的模样。
「证据确凿,由不得你们狡辩!」为首的官员冷酷地丢下一纸文书。
那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父亲。半月后,沈煜在狱中惨死。抄家之日,她站在倾盆大雨中,看着那些入府搜刮的官兵。曾经的诗书珍玩,曾经的锦衣玉食,都在那一日烟消云散。
「漫玉,时候到了。」何嬷嬷的声音再次将她拉回现实,「今日太子回宫,各处都要打点妥当。」
沈漫玉抬头望向天空,阴云密布,飘着细碎的雪花。宫中传言,太子此次回京,是为了参加几日后的大朝会。朝中将讨论边关战事,礼部也会上奏。
「听说这次兵部要参劾礼部,说他们克扣边关军饷。」身旁有宫女低声议论。
「可不是,礼部郎中都被拿去问话了。」另一名宫女附和道。
沈漫玉的手微微一颤。六年前,父亲案件的关键证据,就是一封所谓克扣军饷的密信。如今历史重演,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她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漫玉,御前总管来了!」何嬷嬷的声音再次打断了她的思绪。
沈漫玉迅速低下头,加入排队的宫女行列。总管陈福踱步走来,目光在每个人身上扫过。他在沈漫玉面前停顿了一瞬,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妥当,都回去准备吧。记住规矩,莫要坏了太子回宫的喜庆。」陈福转身离去,留下一阵冷风。
回到宫女寝室,何嬷嬷递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喝了暖暖身子。这些日子要当心,太子回宫,后宫怕是要热闹起来。」
沈漫玉接过碗,目光落在汤面倒映的自己。六年了,那个在雨中哭喊的闺秀小姐,己经变成了一个沉默的宫女。但她知道,自己的心中,还藏着一团永远不会熄灭的火。
「父亲,您等着,女儿一定会查出真相。」她在心中默默说道。
窗外,雪越下越大,渐渐模糊了远处的礼部衙门。沈漫玉放下碗,整理好宫女服饰。她知道,机会或许就在这个冬天。她必须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才能在这深宫中找到一丝线索,揭开那隐藏在黑暗中的真相。
夜幕降临,宫中的灯火次第亮起,映照在皑皑白雪上,仿佛一片璀璨的星河。沈漫玉独自坐在床边,望着跳跃的烛火,思绪万千。她想起了父亲的音容笑貌,想起了家中的温暖时光,也想起了那场改变她命运的灾难。
「漫玉,你要坚强。」她在心中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她知道,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和险阻,但她别无选择。为了父亲,为了家族的荣誉,她必须走下去。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沈漫玉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然而,她的心中那团不灭的火光,却愈发炽烈。她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这深宫中找到真相,才能为父亲洗清冤屈。
雪仍在纷纷扬扬地飘落,覆盖了宫墙外的世界。沈漫玉知道,这个冬天将是她命运的转折点。她必须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和机遇。
「父亲,女儿一定会查出真相。」她在心中再次默默发誓。
窗外的雪花在风中飞舞,仿佛在为她的誓言伴舞。沈漫玉闭上眼,心中那团火焰愈发炽热。她相信,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她的努力不会白费。
这个冬天,对于沈漫玉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她将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寻找那隐藏在黑暗中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