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太后的寝宫,金色的光线在地板上织成一片温暖的网。
寝宫内陈设奢华,檀木家具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山水画,画中云雾缭绕,仿佛将人带入仙境。
随着通报,新人们缓缓步入寝宫。她们或身着淡雅的素色宫装,或穿着鲜艳的锦袍,各具特色。
“参见太后。”宁鸢和新人一起跪下行礼。
清曜站在一旁,目光低垂,余光却悄悄扫视着四周。和她们一同到的,还有九位花季年华的少女,她们和宁鸢差不多大,个个容貌秀丽,衣着华美,眉目间透着几分青涩与期待。
另外还有两位女子,站在人群的前方,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这二位想必就是良嫔和丽嫔,年纪大约二十岁出头,早已在宫中站稳了脚跟。
根据罗嬷嬷所言,良嫔温婉端庄,眉目如画,举手投足间带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丽嫔则明艳动人,眼波流转间带着几分妩媚与凌厉。
那贵妃呢?她今天没有来?
太后的话打断了清曜的思绪。
“丽嫔、良嫔,你们觉得她们如何?”
“回太后的话,臣妾看她们年纪尚轻,行事倒也规矩。只是初入宫闱,难免有些拘谨。”
良嫔在一旁接口道:“姐姐说的极是,这些新来的姐妹们都是选秀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资质品貌都不错。只是入宫后规矩繁多,怕是短期内难以适应。”
太后点点头,目光扫过殿内站着的几位少女。她们低着头,双手交叠在袖中,身上的宫装虽然华丽,却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有一位倒是反着来,衣着素雅,可姿态从容。
太后笑了笑:“哀家入宫时,也是这般紧张不安,生怕行差踏错,惹人笑话。记得那时连走路都要刻意放慢脚步,说话更是小心翼翼。可后来才发现,只要用心学习宫中的规矩,虚心向长辈请教,日子也就慢慢好过了。”
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怀念,仿佛在回忆自已年轻时的岁月。
殿中的女子们纷纷屈身行礼,齐声说道:“谨遵太后教诲。”
太后微微眯起眼,目光柔和又带着几分追忆,看向那个身着淡紫色衣服的少女,缓缓开口:“你,可是新来的宁嫔?”
宁鸢心中微微一紧,忙莲步轻移,盈盈下拜,声音清脆且恭顺地答道:“回太后娘娘话,臣妾正是宁嫔。”
太后感慨:“上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还是个婴儿,被你母亲抱在怀里,粉雕玉琢的。哀家还记得当时你攥着小拳头,眼睛滴溜溜地转,模样可爱极了。如今却亭亭玉立,出落得这般标致。”
“臣妾承蒙太后娘娘挂念,能得太后娘娘如此夸赞,是臣妾的荣幸。臣妾自小便听闻太后娘娘的贤名,今日得见,实乃臣妾之幸。”
太后继续问道:“你身上的淡紫色衣裙甚是衬你,是你自已挑选的吗?”
“……正是。”宁鸢停了一瞬,仪态优雅地回复,“臣妾入宫前便对淡紫有独钟,觉得此色柔和雅致,又听闻太后喜爱淡雅之色,便想着以此颜色衣裙来拜见太后,希望能合太后心意。”
太后轻轻颔首,眼中满是赞许:“你这孩子,心思倒是细腻。在这后宫之中,衣着打扮可不单单是为了好看,其中学问大着呢。懂得根据场合、身份,还有旁人的喜好来选择,这是聪明的做法。你今日这一身,哀家很是满意。”
宁鸢再次盈盈下拜,声音中满是诚恳与感激:“太后娘娘教诲,臣妾铭记于心。往后在这宫中,臣妾定会谨言慎行,用心学习宫中规矩,不负太后娘娘的殷切期望。”
良嫔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恰到好处的弧度,眼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道:“太后娘娘,贵妃姐姐呢,今天是她们入宫的第一天,姐姐都不来瞧瞧么?”
太后轻轻摆了摆手,神色中透着几分关怀:“贵妃几天前偶感了风寒,我便免了她的请安,好让她安心养胎。她如今怀着龙嗣,身子金贵,可不能有丝毫闪失。这后宫上下,都得盼着她能顺顺利利诞下皇子呢。”
听到太后这话,良嫔眼中飞快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情绪,很快又恢复了那副温婉的模样,笑着说道:“太后考虑得真是周全,有太后这般悉心关照,贵妃姐姐和腹中龙嗣必定都会平安无事的。只是贵妃姐姐一向热心,若是知道今日新妹妹们入宫,怕是即便身子不适,也心心念念着要过来呢。”
站在一旁的丽嫔也适时地附和道:“良嫔妹妹说得是,贵妃姐姐平日里对我们这些妹妹关怀备至,若不是实在身体不便,断不会缺席今日的场合。臣妾改日定要去探望贵妃姐姐,希望她早日康复。”
宁鸢和其他新入宫的后妃们听着,也纷纷点头称是。
宁鸢道:“虽还未得见贵妃娘娘,但听太后和两位姐姐所言,便可知贵妃娘娘定是位心地善良、宽厚仁和之人,臣妾也盼着能早日得见娘娘尊容,向娘娘多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