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误入桃源,这里是大秦?
开局误入桃源,这里是大秦?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开局误入桃源,这里是大秦? > 第49章 兵法三计之“恐怖学。”

第49章 兵法三计之“恐怖学。”

加入书架
书名:
开局误入桃源,这里是大秦?
作者:
丶绯绯绯月
本章字数:
4300
更新时间:
2025-01-11

“相国大人!”右丞相躬身行礼。

“大王于何时悄然离去?”张平轻声询问。

“约莫一时辰前,大王言欲解手,自此便杳无音讯。”右丞相答道。

“临行之际,可有何吩咐?”张平追问。

“大王素来胆怯,遇此等大事,岂能有所交代。”右丞相叹息不已。

“毫无只言片语,竟借如厕之名遁走?”张平略显诧异。

“据近侍禀报,大王竟携百名禁军逃离。”右丞相补充。

“那宫中贵戚女眷,皆被遗弃不顾?”张平难以置信。

“确是如此。”右丞相点头确认。

“即刻下令吧!”张平决断道。

“是否需假传王命?”右丞相犹豫。

“否则,若此消息外泄,大王弃国而去,何人能代表韩国应对秦军?后果不堪设想。”张平严厉质问。

“城破、家亡、国灭,此乃必然之局?”右丞相闻言,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此令由我发出,亦或由你?”张平目光如炬。

“相国代笔王书为宜。”右丞相心灰意冷,无力承担。

“也罢,吾儿良子已遁逃,你又如何?”张平问。

“此事全权交由相国处置,我暂且告辞,稍后再来!”右丞相猛然振奋,匆匆冲出殿门,返回家中。

张平缓步走向王座,眼神闪烁不定,独自立于宝座之前,内心思绪万千,无人知晓。

“磨墨伺候!”随着一声令下,殿内墨香四溢,静待着接下来的风云变幻。

秦军大营之中,内史腾凝视着韩使臣呈上的书信,指尖轻叩桌面,目光锐利地审视着来使,随后扫视在座的众人。

“汝且退于帐外,吾等需细细商议。”内史腾沉声道。

“遵命!”韩使回应,随即退出营帐。

内史腾转向众将,道:“将此书传阅,观孙将军之计是否奏效。”

新郑城内,百姓哭声震天,王宫使者穿梭于街巷,高声宣告韩国归降的消息。

贵族们或惊或愕,有的瘫倒在地,有的则哭喊着逃回家中,场面混乱不堪。

众将领传阅文书后,皆捧腹大笑。

文书内容如下:

“内史腾大人雅鉴:

今承贵国劝降之意,吾深感秦国威德之盛,亦明晓天命所归,大势所趋。

韩国虽为小邦,然立国数百载,百姓安居乐业,贵族世代守成,皆赖先王之遗泽。

今韩王鉴于国事艰难,愿离新郑。

然国不可一日无主,民不可一日无依。

吾身为相国,受难于危难之际,自当以社稷为重,以百姓为念。

吾谨代表韩国上下,向秦国表达归顺之心。

愿秦国以仁义为本,宽待韩国子民,勿使无辜百姓遭受刀兵之灾;

亦望秦国善待韩国贵族,保全其家业,使其得以安居乐业。

如此,则韩国上下必感秦国之恩德,天下亦将传颂秦国之大义。

吾虽不才,然愿以一身之责,换取韩国百姓之安宁。

若秦国能允吾所求,吾当即下令开城归降,绝无二心。

若秦国有所疑虑,吾亦愿亲赴秦营,面陈诚意,以表归顺之决心。

望内史腾大人转呈秦王,恳请秦王以天下苍生为念,以仁义之心待我韩国。

吾不胜感激,谨此奉书,敬候佳音。”

韩国相国张平敬上

“嘿嘿,腾郡守,本将有国师密令,请君过目。”孙获恭敬地将一精致匣子奉上。

腾郡守接过匣子,用密钥轻轻开启,取出密令细细观览。

“明白了,本郡守已知晓。”腾郡守阅毕,将密令投入火盆中,待其燃尽灰烬,用铁条细心打碎,确保万无一失。

随即提笔疾书,书信一封。

“韩使进来!”腾郡守吩咐道。

张平缓缓放下手中书信,站起身来,在殿内踱步来回,似已下定决心。

“传令后宫,切莫行那等傻事。赵国之事便是前车之鉴,我以身换韩城平安,与王室百姓无怨无仇,可安然入秦。切记吾意,本相去也!”张平迈着坚定步伐走出大殿,身后跟随着无数禁卫军、贵族、韩人百姓。

“恭送国相!”韩人们哭泣着大喊。

“国相保重!”城上士卒亦高声呼喊。

张平回首望向新郑城,心中难舍。

“如此国家,当真让人难以割舍啊!”张平叹息道。

张平与内史腾会面后,脱去丞相服,立于新郑城护城河边,手持喇叭,高声诵读:

张相国台鉴:

得君来信,言辞恳切,所请之事,腾已尽数转呈秦王。

秦王仁德广被,念及韩国百姓无辜、贵族世守,特允君之所请。

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韩国既愿归顺,当以示诚为先。

今命君出城,亲赴秦营,于新郑城外宣读秦国诏书,昭告韩国军民:

自即日起,韩国归顺秦国,百姓免遭兵燹之祸、贵族得以保全。

君若以一身之命换新郑一城之安,秦王必感君之忠义、天下亦将传颂君之高节。

君若应允,即刻出城,腾当亲迎于营前共商归顺之细节;

若君迟疑恐兵戈再起、新郑百姓难免涂炭之苦。

望君以社稷为重、以苍生为念、勿负秦王之仁德、亦勿负韩国军民之期望。

书不尽言、敬候佳音。

秦国内史腾谨启。

新郑之上,韩人拥挤不堪。

“国相保重啊!”哭泣之声此起彼伏。

秦军阵前,一将振臂高呼:“韩人弃武装!”

随即,又有士卒厉声喝道:“开城门!”

新郑城南城门缓缓开启,一时间,百姓与韩军皆被号召列队。

秦军士卒策马而出,高声宣示:

“新郑百姓共鉴:

天下一统,实乃大势所趋;

六国归秦,亦是天命所归。

今韩国既已归顺,新郑城自此纳入秦土,尔等皆成秦民。

秦王仁德广被,念及百姓无辜,特此颁布此令,以安民心。

自即日起,秦军入城,秋毫无犯。

凡新郑百姓,无论贵贱,皆可安居乐业,毋需惊惶。

秦国法令,一视同仁,凡遵秦法者,皆受秦国庇护;

凡抗命者,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秦国以民为本,凡新郑百姓,皆可各安其业,无论是农、商、工、贾,皆如往常。

秦国将减免赋税三年,以恤民力;

凡有鳏寡孤独者,秦国亦将赈济抚恤,使其得享天年。

望新郑百姓,勿信谣言,勿生疑虑。

秦国既已允诺善待韩国贵族,亦必善待尔等庶民。

凡有扰乱民心、抗拒天威者,必依法严惩,绝不宽贷。

愿尔等顺应天命,共沐秦恩,安居乐业,共享太平。

秦国王政书。”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