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的一年,祝各位彦祖!亦菲!长生不老!
愿你们顺心顺意顺一切,平安健康年年有,年年财源广进。
新的一年,愿你接下来的日子甜甜蜜蜜,一年胜一年像烟火一样灿烂。
★~☆·☆。~*∴*~★*∴ *·∴~*★*∴*★~☆·☆。~*∴*~★
平阳郡大秦第一建设兵团。
“咚咚咚!”
战鼓声如雷鸣般响起,打饭甲士手持铁喇叭,站在广场中央,声音穿透人群,震响云霄:“开饭啦!”
“开饭喽!”
四十三岁的赵国老兵赵刚,声音沙哑。
“快点!”
黑肤中年王猛,理了理略显褶皱的衣服,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队长!开饭啦!”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李浩,满脸兴奋,他的声音如同清泉般悦耳,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食堂广场上,一列列,一排排地站满了人。
“大哥,今天吃什么?”
二十多岁的少年赵强,拍了拍旁边临队青年的肩膀,凑近菜牌仔细查看。
“哦,我看看。”
青年探身向前,目光穿过第一队列的空隙,仔细端详着菜单。
“是大骨藕汤,红烧肉,白虾萝卜丝,梅菜肉饼,雪菜,酱萝卜。主食是大馒头、大饼、白米饭。今天的菜很好啊。”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被这些丰盛的食物所打动。
“哇!有红烧肉啊?这月第三次了。”少年赵强高兴地念叨着。
“我要多打点肉汤拌饭吃,那可太香了。”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碗香气扑鼻的红烧肉拌饭。
“小伙子会吃啊。肉汤拌饭的确下饭。”
赵国老兵赵刚赞叹道。
“在秦国真好啊,出出力就能吃饱饭,不用打仗不用担惊受怕。”
一个三十来岁的赵兵感慨道。“前几天咱婆娘来看咱了,咱让她搬秦国来,咱苦三年,到时候就能好好住下了,故国就不回了。”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
“兄弟也这么想吗?俺也不想回去了。”一个李逵模样的壮汉认真地说。“俺母亲来看俺了,俺也想让她过来。赵王说的话不能信,秦国哪里暴虐了?俺们不是都好好的吗?吃得好、住得好,就是不能出去。”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是在向周围人宣告自已的决心。
“谁说不是呢!”四周一片感叹声。
队伍慢慢往前走着,很快列队的战俘都拿到一份餐食。
秦国甲士绕着桌椅观察着他们,时不时问问他们怎么样?
能吃饱吗?
赵兵皆笑嘻嘻地回答好吃!
香!
吃得饱!
感谢声不断!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突然,“咚咚咚~”三声大罗敲响打破了宁静。
“都看过来!!!”
甲士拿着大喇叭喊道。
就餐的战俘都急忙看向喊话人。
只见甲士脸上露出笑容说:“有好事!郡守有令!派酒!”
话音未落战俘一阵欢呼声此起彼伏。
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碗筷,站起身来,伸长了脖子,向喊话人看去。
“有酒!是秦酒!好东西啊!”赵国老兵赵刚,乐的大喊大叫,他的声音充满了激动。
“秦酒啊!也就这里能喝着太好了!”
“谢郡守大人!”
赵兵们纷纷致谢。
“快吃完,俺还要去背课文,可不能被你们拉下了。”
大汉边说边快速地扒拉着餐盘里的饭菜,他的动作中带着几分急切。
“对对对,赶紧吃,咱还要去识字。”老兵急忙附和道。
一时间,周围响起了一阵小骚动,赵兵们纷纷放下碗筷,准备离开。
韩玉良和钱仲舒站在观察楼里,看着赵兵们乐呵呵地各自返回住处。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师兄,老师的办法当真好用啊。”
韩玉良感慨地说。
“他们也是百姓,都是为了活下去,老师的心思你还不知道?”
钱仲舒感叹地说,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对世间疾苦的深深同情。
“真想看看大统后的大秦!一定很美吧?
”师兄弟二人都忍不住这样想。
与此同时,在校尉府中,李信正仔细地看着工程进度表。
“二位蒙兄,进度很快啊,按如今进度,再有半月,工程就能完成了。”李信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欣慰。
蒙恬和蒙毅走近一看,他们的眼中露出了惊叹之色。
“别说,这进度当真是快,不用徭役,单单依靠战俘,这效力太惊人了,国师之法当真骇人那。”蒙恬惊叹道。
蒙毅则笑呵呵地说:“城防大炮已经安置好了,战俘如今也安逸得很。安插在内的暗线反应,赵军如今乐不思赵啊。”
他的语气很是轻松。
战俘营中,这个被冠以“安心营”的地方,实则暗藏玄机。
赵兵初至,心中满是抵触与愤懑,几次试图掀起反抗的波澜,但几次骚乱之后,几位带头闹事者遭受了严厉的处罚,归来的他们面色憔悴,沉默不语,仿佛一夜之间被抽走了所有的锐气。
这一切的转折,皆因李信手中那闪烁着红光、发出“哒哒哒”声响的神秘之物——那是他们不愿再次面对的痛苦来源,也是安心营里无形的震慑。
从此,赵兵们选择了沉默,选择了接受这个新环境,尽管心中仍有不甘,却也明白反抗无济于事。
那日,餐桌上摆满了红烧肉,香气四溢,直扑鼻端。
对于许久未沾荤腥的赵兵而言,这不仅是味蕾的盛宴。
谁会与饥饿较劲?在食物的诱惑下,所有的不快似乎都暂时被搁置一旁。
夜幕降临,安心营中的学堂内,火光昏黄。
一位老兵,人称老裘,正骄傲地展示着他的成果——一本泛黄的小册子,上面用颤抖的笔触写着两个字。
壮汉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用力拍了拍老裘的肩膀,笑道:“行啊!老裘,连自已名字都能写了?”
老裘闻言,眼眶微红,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那是自然,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今,俺老裘也算是个文人了。”
言毕,泪水悄然滑落,那是对自我超越的喜悦。
老裘,这位身残志坚的老兵,他的故事在安心营里传为佳话。
他握笔的手,虽仅剩三根手指,食指与中指皆已失去,但这并未成为他追求知识的障碍。
在学堂夫子的鼓励下,他坚持了一个多月,一笔一划,终于学会了,书写自已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