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年春,孙策以玉玺为质,换取两千人马,要攻取刘繇的住所曲阿。袁术看到玉玺高兴坏了,欣然答应,而此时的袁绍得知孙策将玉玺给了袁术换了两千人马,忙去找袁术。
公路我听闻孙伯符用玉玺换了两千人马?去攻攻打刘繇曲阿?
本初来的正好,你看这玉玺现在在我手中,是否天意?给他两千人马他也翻不了天。本初我意称帝不知本初怎么想的?
公路,不可胡言,北有曹操和刘备,西有荆州刘表,南有刘繇,若是你此时称帝,恐怕惹来各路诸侯的讨伐。
本初是你被刘备打怕了吧?
袁绍还想再劝阻,被一旁的审配拉住,便离开了袁术府上。
正南为何拦我?
主公,袁将军现在兴头,你再劝也是于事无补,不如早做打算离开,不然我们将都是叛军或者是袁公路的炮灰。
正南何出此言,在我等有难时,是公路收留我军,我现在离去是否不仁?
主公,怎么如此想,现在袁公路还未称帝,就算我们离开,也可说的过去,若是袁公路称帝后我军再离开,那时候已经晚了。
正南容我好好想,再劝劝公路。
报主公,手下来报,韩当、黄盖、程普等人都不在府中,大门紧闭。
看来元图所言不虚,孙伯符这是要带着其父旧臣逃出。
孙策拿其父用命保护下来的玉玺换了两千人马,匆匆带着家眷和程普等人往东而去,来到长江利口与刘繇帐下张英樊能对战。
而正好遇上周瑜带着兵马千人前往丹阳看其从父丹阳太守周尚。两人见面之后非常喜悦,于是孙策将自已离开袁术准备自立之事告诉了周瑜,周瑜志向成就远大,立马选择与跟随孙策。
公瑾怎会在此?
伯符,丹阳太守周尚乃是我从父,今日前去看望他,没想到遇到伯符。
看看天意如此,我先攻取区阿然后进攻江东诸郡以为基业,不知公瑾可教我?
伯符,现在你带来多少兵马?原有我本部兵马五百,今有从袁术处换来两千人马,还有些是诸位将军所带家眷和亲卫,加起来也有三千兵马。
嗯,我这只有千人,不如我去丹阳找我从夫周尚再借两千,然后进攻区阿不迟。只是需要伯符等上几天。
公瑾,此事不用,我军虽少但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但是我军兵力还是有限,我去丹阳借来兵马然后攻打曲阿,那时我军胜算更大。
伯符,公瑾所言甚是,不如我们先找个地落脚,等公瑾借来兵马再攻打刘繇不迟。
既然程叔父这样说,我就等公瑾借来兵马再攻打刘繇,我现在利口下寨。
好,我现在就去丹阳。说完便上马离去。
伯符此人如何?
黄叔父放心,公瑾乃是信义之人。
曹操迎接到天子,在董昭的建议下迫使天子前往许都。并且天子加封曹操为大军将军司隶校尉,杨奉被封为大司农,董承被封为尚书令。
曹操更加快速发展自已,并且利用司隶校尉之职征讨李傕郭汜二将。很快就将李傕郭汜二人大败,樊稠看情况不妙率部五万投降曹操,而张济固守宛城不出。司州很快就被曹操拿下。
天子见曹操大败李傕郭汜还收复司州,并且让天子安排人驻守司州,刘协哪有人,只能让曹操再次派兵驻守司州。借此司州落入曹操之手。
曹操借助天子开始招兵,很快招募兵马十万之众,杨奉手下大将徐晃也被推荐给了曹操。
董昭看着曹操势力日大,提议众人向天子表揍为丞相。
天子看着众人驾势,不得已封其为汉丞相。
孙策利口等待周瑜数日,周瑜终于带来了三千兵马和粮草数千担归来。
伯符久等了,我又让父亲筹备了些粮草。
公瑾来了就好,你看我军何时攻打刘繇?
随时都可以。
周瑜随从孙策先克横江张英和樊能、又克当利。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又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江乘,进入曲阿,逼走刘繇,曲阿正式落入孙策之手,并且一路杀来兵马也发展到了几万人。
多亏公瑾借来丹阳兵马助我,若非公瑾恐怕还需要些时日。
伯符你我不必分彼此。
这样公瑾,丹阳兵马已跟随我军大半年未曾回去,不如你带他们回丹阳看望,然后自已再来?
伯符是让他们回丹阳?
正是,出来久了,难免兄弟们咱家。
嗯,也好,我带他们回去,然后再来找你。
临走之时周瑜建议孙策先攻打吴郡严白虎和会稽王朗。若是一举拿下吴郡会稽王朗不战而降。
孙策按照周瑜说所说先取吴郡。
吴郡严白虎和自称吴郡陈瑀得知后联和防守吴郡。
严将军孙策势大不如求和?
陈太守害怕了不成?
明日我出城将其斩杀于马下,让其陈太守看看。
严将军还是小心为上。
次日,孙策在城下列阵,严白虎站在城头,转身对陈瑀说道,陈太守你在城头守城,我去回回他。
将军小心。
吴郡城门打开,严白虎催马来到城下。
不知何人敢攻我吴郡?
哼,我以为何人原来是个匪贼。
你就是孙策?
正是在下。可敢于我一战?
哈哈哈,想和与我家主公一战,战过我再说,一旁的黄盖出阵。
你是何人?
大将黄盖。
好,我就斩杀与你再杀孙策。
两人催马杀向对方,黄盖和严白虎都是用大刀,只是严白虎没有黄盖力大,战有五十余合便支撑不住,只能虚晃一刀调转马头就撤。
孙策见严白虎逃去也没有及时追赶只让大军围困吴郡。
陈瑀见到严白虎。将军无恙呼?
并无受伤,没想到孙策手下有如此猛将。
孙策让大军围困吴郡,不如我军求和?
不知何人愿意前往?
严白虎看着众人,又看了看其弟严兴,不如让吾弟严兴前去。如此显示我军诚意。
也好,那你就有劳严将军了。
严兴来到孙策大营,表明来意,孙策欣然答应,不过严兴和严白虎必须听从其自已命令如有反叛当如此桌,孙策一剑斩断桌案。下的严兴后退两部。
严兴回到吴郡将此事转告严白虎和陈瑀,严白虎立马表明了态度,追随孙策,而陈瑀也只能投降,最终吴郡不费一兵一卒就被孙策拿下,而且还得严白虎两兄弟大将。
孙策拿下吴郡后派严兴和黄盖前去攻打会稽,会稽太守王朗不忍百姓受苦,便开门投降,独自离去。
孙策得此二郡名声大震,天子封孙策为吴郡太守,有封其为骑都尉,袭父爵吴程侯。一时之间慕名而来的人才不断,如大将:董袭、潘璋、丁奉、徐盛、陈武、周泰,吕蒙等。文如:张纮、顾雍、陆凯、虞翻、周瑜、鲁肃、诸葛瑾、藤胤、吾璨等。
而扬州袁术也再不久称帝,封袁绍为大将军,纪灵为大将军,文丑为三将军,审配为大司马若被审配拒绝,郭图和许攸等人都不愿出任。并劝阻袁绍早早离去。
孙策得知袁术称帝,第一时间与其划清界限,并上表天子起兵讨伐。
幽州牧刘备得知后找来众人商议对策。
主公我军新得徐州现在兵力不足,不如上表天子,再起兵五万攻打袁术。
元皓所言我也想过,只是我军兵力……。
主公,现在我军四州兵力四十多万,何不让冀州和青州共同出兵讨伐袁术?
兴平你意是?
主公,冀州、青州已稳,也该让二将军和青州兵马活动活动。还有徐州,虽新定但现在兵马也有十几万,况且徐州并无险地。
不知公台可有计策?
主公,兴平将军所言不虚可行,我军兵力虽分散但是多地已发展稳定,根基稳固,可以让其活动活动。
既然公台也认为兴平所言可行,那就按照兴平所言,只是不知何人领兵?
主公,冀州可有云长将军调配,青州有子龙将军,徐州让张辽将军即可。而幽州我可领兵前去。
兴平亲自前往我即放心,不知何人愿同兴平一起?
末将愿望,焦触和张颌站了出来。
主公,我保一人可一同前往。
不知何人?
颜良。
主公放心,袁术称帝,袁绍本就不同意,是袁术自已一意孤行,现在袁绍旧臣多有不接受袁术官职和承认袁术。但是袁绍并无出去只能接受袁术称帝,而袁术也只有其自已兵马。
若是让颜良得知文丑和久主接受了袁术册封,颜良必不会再跟随袁绍。同时有可能拉走文丑归降我军。
那好,来人把颜良将军请来。
不一会颜良走了进来。
颜良将军可过的舒服?
还好。若是让我归降就不必再说了。
颜良将军你可以袁术称帝,现在袁绍已被封为大将军,还有令兄文丑也被封为前将军。
不可能这不是要于天下为敌嘛?
将军若是不行可随我出征讨伐袁术,到时你就知道了。
若是如此,我兄危已。
实不相瞒今日我主和诸位商议讨伐袁术,而且江东孙策已起兵五万攻打袁术。不日曹操也将会起兵。
不可能,若是真如你们所言,在下便主公归降刘使君。
颜良将军可回去准备一下,明日随我一同前往你就知道了。
那就明日见。
颜良心里想着自已的结义兄弟怎会变得糊涂起来。怪不得张颌等将都愿归降刘备。主公也是糊涂啊。
?(?????)?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加油?(?????)? ??
历史人物:
张纮
东汉末年吴国人物
张纮(153年~212年),[1]字子纲,徐州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
他曾被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辟为掾属,皆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平定江东前,亲自多次登门邀请,张纮出仕为官。
孙权即位时,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建安十七年(212年),病逝,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
董昭
三国时期曹魏重臣
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三国时期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
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张杨。张杨率军迎接汉献帝时,董昭随行,并拜为议郎。后与曹操在洛阳相见,又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董昭自此成为曹操的谋士。
建安年间(198年)历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职,多有功劳,深受曹操器重。曹操受封魏公、魏王的谋划都是出自董昭之手。
曹丕继魏王位后,董昭任将作大匠。曹丕称帝后,升任大鸿胪。此后先后担任侍中、太常、光禄大夫、太仆等重要职位。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转任卫尉。太和六年(232年)升任司徒。
青龙四年五月乙卯日(236年7月4日)卒,时年八十一,谥曰定。
周瑜[zhōu yú]
汉末名将、军事家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
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助孙策于曲阿之战中击败刘繇。建安三年起随孙策平定江东。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
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七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建议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观变,确立了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战略方针。
建安十三年,曹军兵临江东,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并亲率吴军,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成功夺取军事重镇江陵,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
王朗
汉魏之际经学家、大臣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
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
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
建安元年(196年),王朗率军抵御孙策,终被孙策擒获。王朗甘忍流放的困境,拒绝为孙策效力。后来受到曹操的征辟,辗转数年才抵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魏王国建立后,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为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
陈瑀
东汉末年故安都尉
陈瑀(一作陈璃),字公玮,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历任议郎、扬州刺史、吴郡太守。
建安二年(197年),陈瑀逃奔袁术,担任故安都尉。陈球长子,弟陈琮,球弟子陈珪,珪子陈登(三国志孙策传引江表传言,登乃瑀从兄珪之子)。
严白虎
东汉末年军阀
严白虎(?-197年),原名“严虎”,别号“白虎”,吴郡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南)人,东汉末年盘据吴郡一带的地方豪帅,山贼出身。严舆之兄。通俗小说《三国演义》则以“严白虎”为名,并且加上“东吴德王”的称号。献帝初,拥兵万人自固。孙策受袁术派遣渡江,攻破白虎等。
白虎奔余杭,投靠许昭。建安二年(197年),复为孙策所破。后投降孙策,被孙策所杀。
严舆(?-196年),东汉末吴郡乌程(今浙江吴兴南)人。严白虎之弟。孙策讨伐严白虎,严白虎派他弟弟严舆去和孙策议和,孙策答应了。
两人单独会面后,孙策突然拔刀砍坐席,严舆下意识身体动了下,这时候孙策笑着说“我听说你能在坐着的时候跳起来,行动敏捷,我刚才是想和你开个玩笑试试你。”严舆很实在就说“我看见你拔刀就这么做了。”因为严舆刚才只是“体动”没有做到传说中的“坐跃”,孙策认为这人徒有虚名实在是无能,便突然投出手戟直接把严舆杀了。
徐晃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早年跟随杨奉征战,并说服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受封都亭侯。
后来,归顺曹操,参与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渭南之战 、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重大战役,屡立功勋。
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曹魏建立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其后,徐晃跟随夏侯尚击败蜀将刘封并夺取上庸。
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谥号为壮侯,配享太祖(曹操)庙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