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托马斯也通过他的母亲,在与日本谈判开始前,与小洛克菲勒,他的外公见了一面。
米日工业采购谈判结束后几天,一个海外基金会在多米尼加成立,一个未来的米国超级军工企业集团,马户(MaHo)在这里诞生。
数个受到大萧条影响破产或接近破产的医药公司被收购,数家西海岸的造船厂被洛克菲勒家族出手收购,格罗斯兄弟收购的洛克希德飞机公司才几个月,就被再次收购。
1777年成立,历史悠久的春田兵工厂(斯普林菲尔德),大萧条后入不敷出,被国防部特许,由马洪集团并购,改名为战争铁锤(War Hammer),洛克希德公司也并入该公司。
受大萧条影响陷入困境的马尔蒙汽车公司(Marmon Motor pany)也被收购,并入战锤公司。
至此,一个拥有医药、兵器、造船、飞机制造、军用车辆的企业集团就此完成建立。
同时,一个国会特许的军火销售权,在马户集团成立当天,就交到了集团总裁,托马斯·洛克菲勒·梅隆手中。
小洛克菲勒愿意出手,是因为托马斯认真地讲解了已经在总统面前说过的内容,并且加上了一些注定会出现的事件,由洛克菲勒家族去验证。
而那些被金融界视为负资产的垃圾,被托马斯卖出了10亿美元的天价,小洛克菲勒就看到了托马斯的价值。
他愿意出钱出人,资助托马斯,但被托马斯拒绝了!
因为他亮出了一张资产证明,1.7亿的现金存款证明。
小洛克菲勒对这笔钱的大小并没有惊讶,而是询问了来源。
托马斯呵呵笑道,“这是日本那位公爵阁下给的好处费,因为我帮他买到了日本梦寐以求的工业。同时,这种好处费还会出现在德国,因为我会帮希勒得到他梦寐以求的情报。”
洛克菲勒家族曾是全米国第一个亿万富翁,而1933年的时候,家族财富已经达到了66亿规模,但1.7亿的现金,即使让他现在拿也拿不出来。
所以,托马斯的计划,得到了小洛克菲勒不遗余力的支持,在收购与并购、谈判与国会的联络方面提供了人力和物力的全面扶持。
一个在常人看来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发展起来的马户集团与战锤公司,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建立了起来。
只能说,资本的力量一旦爆发出来,真的很可怕。
接下来的时间,日本人购买的工业企业如何搬走,通过什么手段运输到东北,都不在托马斯会操心的范围了。
他要干的事情,是在医药和军工层面,开始布局。
第一个要搞的就是磺胺,在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现在还没有人发现这东西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第二个就是要搞青霉素,这东西1928年就被发现,但在提取和提纯青霉素遇到了很大的技术难题,无法将其大量生产用于医疗实践。
但是,手握医药公司以及几乎无上限的资金支持,托马斯相信,这东西很快就能量产,因为他脑子里为数不多的医药相关的知识里,有一个青霉素提高产量的办法,玉米浆,以及提纯中最重要的环节,萃取机内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的工艺!
因为当年读高中的时候,他看过相关的一些知识,看,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时代,一个不经意间看到的知识,鬼知道什么时候有用?
军工层面,就是全新战争思路下的作战兵器,由于曾经的宅男生涯,让他有了充足的武器知识和军事知识,B站上的很多知识性视频每天至少看一小时以上,所以,他就有了一些相对比较靠谱的武器设计思路和作战思路。
首先就是自动武器的设计要求,二战后期,德日会输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弹药投送量!
地面战斗,短兵相接,德军的98K和三八大盖,在面对米军黄油枪和苏军的波波莎,除了死和投降,根本就没有第三个选择。
虽然98K和三八大盖都是不错的步枪,精准且致命,但在地面战斗多数发生在50-80米距离,下雨一样的子弹泼洒才是王道。
其实,这也跟德国和日本都属于贫矿国的原因有关。
德国的钢铁产能很高,但铁矿石的产地,除了鲁尔工业区以外,其他的来源全都来自于国外,瑞典、挪威、西班牙、奥地利、卢森堡.....这些国家的矿石虽然有,但不多,相当于封印了德国的工业上限,所以,德国要想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扩张,把资源产地纳入国土范围。
而日本,可以说基本上就与铁矿石无缘了。
明治30年,日本就用光了所有的石油资源,大正27年,所有的煤、铁矿资源也已经消耗光了,战争相关的所有资源100%都依赖进口。
所以,日本现有的工业,都是来料加工业,重工业也属于二次加工业,日本的钢铁工业,都是买废钢铁进行二次加工,从矿石直接加工成钢铁的能力,现在的日本是不存在的。
而九条悠真买走的钢铁厂,是包含了从矿石粉碎到钢铁的完全产业链企业,一旦开工,年产量超过日本本土只需要一年,就能达到日本本土的8倍,达到600万吨的可怕数据。
而托马斯交给战锤武器工厂的设计,是三款单兵自动武器,一款是AK47,一款是STG44,一款是M3黄油枪。
三款武器被托马斯全名为M1阿卡、M2斯特基、M3黄油。
设计师看到托马斯手绘的图纸时惊为天人,图画成这个鬼样子,居然也敢设计武器。
但在听完托马斯描述后,设计师觉得面前这位老板,公司总裁,真的是位聪明的武器设计师,但就是有点不会画图。
几周后,两款突击步枪和一款冲锋枪就造了出来,由于托马斯描述的近乎苛刻的要求,在沙地、污水、雪地等恶劣环境中,在混合了泥沙、污水、雪泥混合物后仍能正常使用,所以造出来的三十支首批试验款武器没有一个能达标的。
但是,在1万美元的悬赏被托马斯亮出来后,仅仅五天后,三款武器都达到了简单、耐操、结构简单、强度够高的要求。
有了实物,按照图纸设计生产线就简单了。
不到一个月,三款步枪的生产线就完成了,一天可以生产1200支,每条生产线各400支的产能。
托马斯并没有直接开始生产,反而开始了步枪生产线的生产。
他有个计划,那就是把一条生产线交给希勒,开始大量生产,另一条,则自已生产,用来进行他规划中的全球走私计划,战前买武器给德国,战争爆发就把武器卖给交战双方。
M1阿卡,这是留给未来的红党战士们的。
M2斯特基,这是给德国的。
M3黄油,这是给自已的华夏军团的。
论造价,价格低廉,易于大量生产,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战场环境,射速相对平稳,易于控制,而精度不佳的这个问题,在设计之初就被设计师借鉴了AK和STG两款自动步枪后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