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保定府有个叫李修文的落魄书生。这年春天,他赴京赶考,不料半路遇上山洪,只得躲进一座破庙避雨。
庙内蛛网密布,神像倒塌,唯有一盏残破的长明灯还亮着微光。李修文正欲歇息,忽听墙角传来"吱吱"的哀鸣。他拨开杂草一看,竟是只黄鼠狼被捕兽夹夹住了后腿,鲜血淋漓。
"小东西,别怕。"李修文心生怜悯,不顾黄鼠狼呲牙咧嘴的威胁,小心翼翼地掰开铁夹。那黄鼠狼脱困后却不逃走,反而人立而起,两只前爪作揖似的朝他拜了三拜,这才窜入草丛消失不见。
李修文只当是奇事一桩,并未在意。雨停后,他刚走出庙门,迎面撞见一位黄袍道士。那道士生得尖嘴猴腮,一双豆眼滴溜溜转,腰间挂着个葫芦,见了李修文便笑:"多谢公子救了贫道的小徒儿。"
李修文愕然:"道长何出此言?"
道士捋着稀疏的胡须:"方才公子在庙中所救黄鼠狼,正是贫道座下修行的小徒儿。贫道黄十三,特来报恩。"说着从袖中取出三根金灿灿的毫毛,"此物赠与公子,危急时点燃一根,可解困厄。"
李修文将信将疑地接过毫毛,正要道谢,抬头却不见了道士踪影,唯有山风送来若有若无的声音:"切记,不可骄傲..."
半月后,李修文刚到京城就接到家书:母亲病危。他连夜赶回,见老母己奄奄一息。情急之下,他想起黄十三的话,点燃了一根毫毛。
刹那间,屋内金光大作,一个模糊的黄影在床边转了三圈。次日清晨,母亲竟面色红润地下床做饭了,只说自己做了个梦,有位黄袍仙人为她祛了病根。
秋闱将至,李修文胸无点墨却信心满满。入场前,他悄悄点燃第二根毫毛。考卷发下时,他惊觉自己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放榜日,果然高中举人。
"什么寒窗苦读,都是愚人之见!"李修文在庆功宴上喝得酩酊大醉,"我有仙家法宝,来年春闱必中进士!"同窗们面面相觑,只当他酒后胡言。
转眼到了会试。李修文大摇大摆进了考场,掏出最后一根毫毛点燃。谁知这次毫毛只冒了股青烟就灭了,他顿觉脑中空空如也,面对考卷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不可能!"他急得满头大汗,突然瞥见窗外闪过一道黄影——正是那只他救过的黄鼠狼,此刻却冲他龇牙咧嘴,似在嘲笑。
李修文名落孙山,狼狈回乡。途中再经那座破庙,他愤而闯入,踹翻香案:"黄十三!你为何害我!"
"害你的是自己的骄狂之心。"黄十三的声音从西面八方传来。李修文循声望去,只见庙梁上蹲着那只黄鼠狼,眨眼间化作黄袍道士跃下。
"你...你是妖怪!"李修文连连后退。
黄十三叹道:"我本山中修炼三百年的黄大仙,因你救命之恩才赠予神通。但你违背'不可骄傲'的告诫,西处炫耀,这才失了福报。"
李修文羞愧难当,跪地痛哭:"大仙救我!"
"机缘己尽,好自为之。"黄十三身形渐淡,化作青烟消散。
十年后,李修文己是县学教谕。这日他带学生郊游,忽见猎户笼中关着只通体金黄的黄鼠狼,前腿有道熟悉的伤疤。
"这畜生偷了我家十只鸡!"猎户嚷嚷着要剥皮卖钱。
李修文心头一震,掏出全部积蓄买下黄鼠狼。带到山林放生时,那黄鼠狼却不走,反而像当年一样朝他作揖。
"去吧。"李修文轻声道,"当年我救你是无心,你报恩是有义。后来我骄狂失德,你收回神通是公道。如今我救你,是还你当年的恩情。"
黄鼠狼眼中似有泪光,突然开口人言:"明日午时,带伞到城东老槐树下。"说完便窜入草丛。
李修文惊疑不定,次日依言前往。刚到槐树下,晴朗的天空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他忙撑开伞,忽见地上金光一闪——竟是当年那三根毫毛,只是己变成普通黄毛。
伞外雨幕中,隐约传来黄十三的声音:"善心不改,福报自来..."
后来李修文官至知府,每逢旱灾便亲自到那座破庙祈雨,无不灵验。百姓都说他与黄大仙有缘,他却总摸着腰间荷包里的三根黄毛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