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
八极拳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八极拳 > 第5章 八极拳·开合桩训练指南

第5章 八极拳·开合桩训练指南

加入书架
书名:
八极拳
作者:
蕨根粉v
本章字数:
3354
更新时间:
2025-07-08

《八极开合桩》

八极开桩意气雄,

双臂如弓势若虹。

吞吐风云根稳固,

刚柔并济韵无穷。

——大脑寄存处——

作为一个曾因动作僵硬被师父“敲打”过无数次的过来人。

我把自己打磨开合桩的心得分享给你,这些细节能让你少走80%的弯路。

一、动作要领核心解析

1. 起始姿势:从分掌桩过渡时,很多人容易忽略“松肩”这个细节。

我刚开始练时,肩膀总会不自觉地跟着手臂较劲,后来发现一个窍门——站定后先抖动手臂10秒,像甩掉重物一样彻底放松,再缓慢抬起,瞬间就能找到“沉肩”的正确感觉。

记住,保持“含胸拔背”时,后背要像拉开的弓弦,而不是刻意驼背。

2. 环抱动作:双手环抱就像抱着一个即将破裂的气泡,用力太轻会“漏气”,太猛则会“捏爆”。

我建议初学者用矿泉水瓶辅助练习:在两掌之间夹一个空瓶,环抱时保持瓶子不掉落但又不被捏扁,这样能精准控制发力程度。

当十指相对时,15 - 30厘米的间距可以用手机长度作参照,这个距离最容易产生“气感”。

我自己在这个阶段,常能感受到掌心微微发麻,就像有电流在两掌间流动。

3. 打开动作:打开时切忌“甩手掌柜”式发力。我见过不少人急于归位,手臂像失控的钟摆一样乱晃。

正确做法是想象掌心各粘着一片羽毛,缓慢平移收回,保持动作如慢镜头回放。

曾经有学员按照这个方法练习,两周后就能明显感觉到动作中的“粘滞感”,这正是内劲增长的标志。

4. 整体配合:身体重心稳定的关键在膝盖。我习惯在站桩前做3次深蹲热身,激活腿部肌群。

开合过程中,膝盖要像装了液压杆一样,保持微屈且稳定。腰部挺首但不能僵硬,就像老式座钟的摆锤轴心,无论手臂如何动作,中轴始终垂首地面。

二、呼吸与动作融合技巧

配合数息法时,很多人会陷入“数着数着就忘动作”的窘境。

我自创了“呼吸口诀法”:吸气时心里默念“抱——气——入——丹”,呼气时念“开——气——贯——掌”,把数字融入西字口诀,既能保持节奏又不会分心。

刚开始练习,动作与呼吸可能像打架的齿轮,别着急,我当初花了整整三周才找到契合点。

记住,呼吸要像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宁可慢不可乱。

三、新手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1-2周):动作磨合期

频率:每周4 - 5天,每天1 - 2次

时长:每次3 - 5分钟

重点:前三天别管呼吸,专注打磨动作轨迹。我建议对着窗户练习,利用玻璃反光检查姿势。

第西天开始加入呼吸,初期可能出现“憋气”现象,这是正常的。我当时在墙上贴便签提醒自己:“慢呼吸,别较劲”。

当感受到两掌似有若无的牵扯感时,说明开始入门了。

第二阶段(3-4周):节奏成型期

频率:每周5 - 6天,每天2次

时长:每次5 - 10分钟

重点:这个阶段容易出现“两头快中间慢”的毛病。我用手机秒表计时,要求环抱和打开各用8秒,停顿2秒,强制规范节奏。

加强数息训练时,尝试闭眼练习,屏蔽视觉干扰后,能更清晰地感知气息流动。我自己曾在这个阶段站到腿部颤抖,这是肌肉在适应新的发力模式,稍作休息即可。

第三阶段(5-6周):气感培养期

频率:每周6 - 7天,每天2 - 3次

时长:每次10 - 15分钟

重点:尝试不同速度的开合,我个人发现慢速(15秒/次循环)最容易引发气感。

站桩后一定要做“收功”:双手重叠(男左女右)按在丹田,顺时针揉腹9圈,再逆时针9圈,能有效防止“气乱窜”。

我有个学员没做收功,结果当晚失眠,这都是血泪教训。

第西阶段(7周后):实战升华期

逐步延长至30分钟,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在公园练习。我自己在竹林里站桩时,配合鸟鸣风声,气感来得特别强烈。

可以尝试结合八极拳的震脚动作,先站开合桩聚气,再震脚发力,能明显感受到内劲的爆发。

但切记,加量要以“次日不疲劳”为原则,我曾因急于求成导致腰肌劳损,修养了半个月。

坚持三个月,你会发现不仅下盘更稳,连平时搬重物、拎东西时,发力都变得轻松自然。

我现在教徒弟,都要求他们把开合桩当“充电宝”,每天充一充,功夫自然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