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生意的火爆给了林薇极大的信心。第二天傍晚,她没有再去夜市,而是将战场转移到了本市的工业大学西门。
工业大学是本市学生数量最多的大学之一,西门紧邻一片热闹的小吃街和学生公寓,傍晚下课和晚饭时间,人流如织,正是摆摊的黄金时段。林薇骑着三轮车,载着折叠桌、T恤、烫画和熨烫设备,早早地占了个靠近校门、相对开阔又不挡道的位置。
夕阳的余晖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边,青春洋溢的学生们三五成群地涌出校门。林薇利索地支好摊位,挂上“风行服饰”的简易招牌,将各色烫画贴纸展示出来。
“纯棉T恤!舒服好穿!十二块一件!十五块带个性烫画!明星、标语、卡通,应有尽有!现场制作,立等可取!”她清亮的声音在嘈杂的人流中响起。
新颖的模式立刻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价格比商场便宜太多,还能自己选择图案DIY,这对追求个性又预算有限的学生群体来说,简首太有吸引力了!
“咦?这个不错哎!比夜市卖的便宜!”
“哇!有郭富城!给我烫个郭富城在背后!”
“老板,我要这件藏青的,烫个‘奋斗’!”
“机器猫!给我烫个机器猫在袖子上!”
摊位前迅速围拢了一群学生,七嘴八舌地挑选、下单。林薇忙而不乱,收钱、递衣服、询问图案位置、熨烫……动作麻利,脸上始终带着亲和的笑容。电熨斗滋滋的响声和蒸汽,成了小摊最生动的招牌。
“同学,你要烫什么图案?”林薇刚熨好一件,抬头询问下一位顾客。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带着几分书卷气的清秀脸庞,和一双微微含笑的眼睛。
林薇愣了一下。是顾屿。
他今天没穿那身工装,换了一件洗得发白的浅蓝色衬衫,袖子挽到手肘,露出清瘦的手腕。他站在摊位前,似乎有些好奇地看着那些烫画和忙碌的林薇。
“顾…顾屿?”林薇有些意外,“你怎么在这儿?”
“我…我来学校找同学借点资料。”顾屿指了指旁边的工业大学,目光落在林薇身上,带着一丝探究和欣赏,“没想到在这儿碰到你。你…这是在卖衣服?” 他显然认出了林薇就是那天在社区医院门口救了他母亲的人。
“嗯,小本生意。”林薇笑了笑,手上的动作没停,熟练地接过另一个学生递来的钱和选好的T恤,“同学稍等,马上给你烫。”
顾屿没有离开,而是饶有兴趣地看着林薇动作麻利地操作电熨斗,将一张张学友的头像烫在洁白的T恤上。蒸汽氤氲中,她专注的侧脸和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生动。
“你…很厉害。”顾屿由衷地说了一句。在他有限的认知里,像林薇这样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么在工厂上班,要么在商场做售货员,像这样风风火火自己摆摊创业的,实在少见,而且看她驾轻就熟的样子,显然不是第一次。
林薇将烫好的T恤叠好递给顾客,这才有空看向顾屿,半开玩笑地说:“厉害什么?混口饭吃呗。怎么,顾技术员也想照顾下生意?给你打个折?” 她想起前世那个可能带领下岗工人创业的“顾技术员”,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顾屿被她打趣得有些不好意思,耳根微红,连忙摆手:“不…不用了。我就是…路过看看。” 他顿了顿,看着林薇被汗水微微打湿的鬓角,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那个…上次的事,真的非常谢谢你。我妈一首念叨,说一定要好好谢谢你。”
“阿姨太客气了,举手之劳。”林薇不在意地笑笑,目光扫过他洗得发白的衬衫袖口,那里似乎还残留着一点淡淡的药渍痕迹。机床厂的日子,看来并不宽裕。
“对了,”顾屿像是想起了什么,从随身带的帆布挎包里拿出一个用干净手帕包着的东西,递了过来,“我妈自己腌的一点酱菜,不是什么值钱东西,但她手艺很好,让我一定带给你尝尝,说谢谢你。”
林薇看着那方叠得整整齐齐的素色手帕,心里微微一暖。这份朴实的心意,在充斥着算计和贪婪的重生初期,显得尤为珍贵。她没有推辞,大方地接了过来:“谢谢阿姨!我最喜欢吃酱菜了,替我谢谢她!”
“嗯!一定带到!”顾屿见她收下,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清俊的眉眼舒展开来,在夕阳下格外好看。他看了看林薇忙碌的摊位和周围越来越多的学生,识趣地说:“那你先忙,不打扰你了。改天…改天再谢你。” 说完,朝林薇点点头,转身汇入了人流。
林薇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学生人潮中,低头闻了闻手帕里透出的酱菜香气,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个顾屿,和他那位朴实的母亲,倒是有趣。
这个小插曲并未影响林薇的生意。学生们的热情持续高涨。两个多小时,她带来的六十多件T恤和烫画几乎销售一空!营业额近千元!毛利润超过五百!
收摊的时候,林薇累并快乐着。她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盘算着:夜市和学校双线出击,效果显著。资金在快速回笼。但光靠她一个人摆摊,终究是小打小闹,体力也吃不消。需要扩大规模!雇人!
另外,那笔躺在证券账户里的五千块,也不能闲着。是时候开始建仓了!深发展(000001)?西川长虹(600839)?还是深科技(000021)?这几支未来几年的大牛股,现在价格都还在低位徘徊……
蹬着三轮车,载着空了大半的货箱和鼓起来的钱袋,林薇穿行在华灯初上的街道。晚风吹拂着她汗湿的额发,明亮的眼睛里,映照着这座正在苏醒的城市灯火,也映照着属于她的、波澜壮阔的未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