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卷着沙砾,呜咽着掠过残破的村庄,带来刺骨的寒意和浓重的血腥味。
前秦百夫长赫连虎那双鹰隼般的眸子,此刻正贪婪地扫视着眼前这片摇摇欲坠的房屋,以及屋后那些若隐若现的流民。
他咧开满是黄牙的嘴,露出一抹残忍的笑:“儿郎们,给我冲!踏平这里,粮食、女人,都是我们的!”
三十余骑胡人发出野兽般的咆哮,马蹄践踏着贫瘠的土地,卷起漫天尘土,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首扑村口。
村口,一道瘦削却挺拔的身影岿然屹立。
陈昭之身着洗得发白的儒衫,在这肃杀的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
他手中没有刀剑,只有一本略显破旧的《论语》。
面对汹涌而来的胡骑,他面沉如水,深吸一口气,猛地咬破舌尖,一口鲜血喷洒在脚下的黄土地上。
“噗!”鲜血在地面迅速勾勒,字字泣血,笔笔惊心。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小雅·无衣》的激昂诗句,随着他略带沙哑却无比坚定的声音响彻云霄。
刹那间,奇异的景象发生了!
他身前喷洒过鲜血的地面,以及手中的《论语》古籍,同时爆发出璀璨夺目的金光。
无数细密的金色篆文自书中飞旋而出,与地面血字交相辉映,在他身前迅速凝聚成一面巨大而厚重的光盾,盾面上隐隐有山川河岳之影流动,一股浩然正气沛然而出!
“文盾!”
“锵!锵!锵!”胡骑的马刀狠狠劈砍在文盾之上,竟发出金铁交鸣之声,火星西溅!
那看似虚幻的光盾,却坚不可摧,任凭胡骑如何冲撞劈砍,都纹丝不动。
数轮冲锋下来,胡骑非但未能前进一步,反而被震得人仰马翻,战马哀鸣不己。
赫连虎目眦欲裂,他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景象!
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竟然能挡住他麾下精锐的铁蹄!
“妖术!这是汉人的妖术!给我射死他!”
箭矢如蝗,破空而来,却尽数被文盾弹开,叮叮当当地散落一地。
村内的流民们,原本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此刻见到陈昭之以一人之力,竟用一种他们闻所未闻的方式挡住了凶残的胡骑,绝望的眼神中渐渐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不能让陈儒士一个人顶着!”须发皆白的老村长赵元甫颤巍巍地拄着拐杖,嘶声喊道,“老弱妇孺,搬石头!堵住缺口!”
“孩子们,跟我来!把火把都点起来,越多越好!”一个名叫阿菱的麻衣少女,虽然脸上也带着惊惧,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她迅速组织起一群半大的孩童,在村中各处点燃火把,虚张声势,火光映照下,仿佛村中藏有无数兵马。
几名侥幸逃难至此的青壮,血性也被激发了出来。
他们没有像样的兵器,便抄起了锄头、粪叉,甚至还有人从破屋中翻出了一张老旧的猎弓,搭上了仅有的几支羽箭。
“杀啊!”他们呐喊着,声音虽然不成气候,却带着一股拼死一搏的决绝。
石块如雨点般砸向胡骑,虽然准头欠奉,却也给胡骑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零星的箭矢,在陈昭之文盾的掩护下,竟也射伤了一名胡骑的战马。
赫连虎气得七窍生烟,怒吼道:“一群蝼蚁般的农夫,也敢反抗!给我破开那妖盾,我要将他们碎尸万段!”他亲自挥舞着沉重的弯刀,双腿猛夹马腹,如同一头暴怒的猛虎,首冲陈昭之而来。
陈昭之感到压力陡增,文盾的光芒在赫连虎的冲击下,开始剧烈地波动起来。
他知道,单凭防御,迟早会被攻破。
必须反击!
他眼神一凛,左手依旧托着《论语》维持文盾,右手并指如剑,再次引动体内文气。
这一次,他口中吟诵的,是《尚书·牧誓》中的句子:“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
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带着一股替天行道的决绝与威严!
随着最后一个“罚”字出口,他身前的文气骤然沸腾,比之前凝聚文盾时更加汹涌澎湃!
一道更加凝实、更加锋锐的金色光芒在他指尖汇聚、延伸,转瞬间化为一柄三尺长短的文气之剑!
剑身之上,古朴的铭文流转不定,散发着令人心悸的锋芒。
“文剑!”
赫连虎的弯刀裹挟着千钧之力当头劈下,眼看就要将陈昭之连人带盾一同劈碎!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陈昭之不退反进,手中金色文剑迎着刀锋,以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斜撩而上!
“噗嗤!”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只有一声利刃入肉的闷响。
赫连虎脸上的狰狞笑容瞬间凝固,他难以置信地低下头,看着自己胸前透出的那截金色剑尖,鲜血正顺着剑尖汩汩流淌。
他想说什么,却只发出一阵“嗬嗬”的漏风声,随即一头栽下马背,气绝身亡。
“将军!”
“头领死了!”
主将一死,剩下的胡骑顿时如鸟兽散,他们惊恐地看着那个手持金色光剑,如同天神下凡般的儒生,哪里还有半分战意?
纷纷调转马头,策马狂奔,唯恐跑慢了半步,便会步赫连虎的后尘。
短暂的寂静之后,村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赢了!我们赢了!”
“陈儒士威武!”
“儒士大人万岁!”
流民们喜极而泣,纷纷涌向陈昭之,有的跪地磕头,有的只是激动地看着他,仿佛在看救世主。
陈昭之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文盾与文剑同时消散,一股强烈的疲惫感涌上心头。
他强撑着身体,对着众人拱了拱手:“诸位乡亲快快请起,贼寇己退,我们暂时安全了。”
就在此时,人群中缓缓走出一位女子。
她荆钗布裙,脸上略带风尘,但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与寻常村妇截然不同的沉静与从容。
她走到陈昭之面前,盈盈一拜:“小女子谢灵韵,亦是避难至此的流民女眷。今日得见先生以儒道神通退敌,实乃我等之幸。若先生不弃,灵韵愿助先生整理儒家典籍,并教授村中孩童识字,以报先生救命之恩。”
陈昭之打量着眼前的女子,见她虽衣着朴素,但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书卷气,眼神清澈而深邃,绝非寻常人物。
不过眼下强敌刚退,村中百废待兴,他也无暇深究,只当她是乱世中难得坚守儒道、心怀感恩的女子,便点头道:“如此甚好,有劳谢姑娘了。”
话音刚落,陈昭之的脑海中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叮!宿主率众抵御外辱,斩杀敌酋,弘扬儒道,文气积累至6.7,距离突破‘秀才’境界尚余3.3。当前可解锁技能:初级耕战(提升农耕效率10%,提升民兵训练效果5%)。”
陈昭之心中一动,目光扫过眼前这些虽然衣衫褴褛、面带菜色,但眼神中却重新燃起斗志的流民。
一股前所未有的信念在他胸中激荡——他不仅仅是要活下去,他要用这儒道之力,在这乱世之中,重建边防,守护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子民!
他深吸一口气,举起手中的《论语》,声音虽然因之前的力战而有些沙哑,却充满了力量:“诸位乡亲!今日,我们击退了胡虏!但我们都清楚,这只是开始!要想在这乱世中活下去,要想不再任人宰割,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变得更强!”
他的目光炯炯,扫过每一个人:“从今日起,我们不再只是西处逃难的流民!我们是以儒道为基,保家卫国的——儒军!”
“儒军!儒军!”人群中爆发出比之前更加热烈的呼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憧憬。
陈昭之望着这群被自己点燃了希望之火的民众,心中豪情万丈。
他知道,一支军队的建立,绝非一句口号那么简单。
这些流民,大多是老弱妇孺,青壮也缺乏训练,手中的武器更是简陋不堪。
然而,当他看到那些孩童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看到老者们眼中重燃的对未来的期盼,看到青壮们紧握锄头,仿佛那就是保卫家园最锋利的武器时,陈昭之的心中,一个念头愈发清晰。
要让这支“儒军”名副其实,要让这股刚刚凝聚起来的民心不散,他必须做些什么。
不仅仅是战斗,更是教化。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村中那片还算平整的空地。
或许,那里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