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驿馆到咸阳宫的马车,在夯土官道上缓缓前行。
车厢内部虽然铺设了软垫,但路面的颠簸依旧清晰可感。
林晚坐在其中,身旁的内侍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恭谨与疏离。
车窗外掠过的,是真实的两千多年前的秦国景象——那不是影视剧中经过美化和浪漫化的场景,而是带着泥土气息、生活痕迹的古代世界。
远处的咸阳城,轮廓厚重,如同卧踞在地平线上的巨兽。
城墙是用黄土一层层夯实而成,带着一种原始的坚固和力量感。
没有高耸的摩天大楼,没有纵横交错的电线,只有朴素低矮的房屋、零散的树木、以及远处连绵的山脉。
空气带着雨后泥土的腥甜和淡淡的草木燃烧的烟火味,夹杂着牲畜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复杂气味,与现代都市空气过滤后的洁净感截然不同。
进入城门,林晚的感官被更强烈的古代生活气息所冲击。
街道并非整齐划一的石板路,许多地方依旧是泥泞的。
行人衣着朴素,以麻布为主,颜色多为灰、黑、棕。
车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马匹、牛车、人力推车在街道上缓慢移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小贩在路边叫卖,声音带着浓重的秦地方言口音,林晚努力辨认着,大部分尚能理解,但一些俚语和习惯表达仍让他感到陌生。
他看到了铁匠铺传出的叮当声,粮店堆积如山的粟米,以及偶尔可见的,穿着制式服装、佩戴刀剑的秦国官吏,神情严肃,维持着秩序。
这才是真正的秦朝市井,没有想象中的繁华盛世,却充满了一种原始的、蓬勃的生命力。
这帝国,刚刚结束多年的战乱,百废待兴,一切都显得粗犷而有力。
马车最终抵达了咸阳宫城门前。
高耸巍峨的宫墙,仿佛一道天然屏障,将宫外的凡尘喧嚣隔离开来。
门口的守卫,身穿玄色重甲,手持戈戟,目光锐利而冰冷,他们如同雕塑般纹丝不动,身上散发出的铁血煞气,让林晚瞬间收敛了心神。
这,才是帝国真正的权力核心,充斥着威严与压迫。
进入宫门,建筑风格越发显得庄重肃穆。
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取而代之的是厚实的砖石、巨大的木柱、以及深邃的回廊。
殿宇之间相隔较远,由宽阔的庭院和甬道连接。
空气比外面要干净一些,但那种古老的、封闭的味道依然存在。
时不时能听到巡逻甲士的脚步声,或是远处传来的鼓声。
林晚被带到一处僻静而雅致的院落。
引领的内侍尖声宣布:“此乃林师居所,陛下特赐!院名‘清风’,望林师在此潜心著述,为陛下宏图大业献策。”
他这番话说得字正腔圆,语带恭敬,却又带着一丝官方的冰冷。
院落不大,布局却颇为讲究。
正房坐北朝南,两侧有厢房和耳房,前有小院,后有空地。
院中几株老树,形态虬劲,透着古意。
地面铺着青砖,打扫得十分干净。
一名看起来约莫西十岁,身形略有些佝偻,但面容精明干练、眼神深邃的宦官上前一步,躬身至九十度,声音尖细而平缓:“奴婢王福,奉陛下之命,伺候林师起居。此院内共有仆婢二十有三人,皆为奴婢精挑细选,忠心可靠。从今往后,林师便是这院里的主子,有何吩咐,只管差遣奴婢便是。奴婢定当尽心竭力,让林师在此安适自在。”
林晚看向这位名叫王福的宦官,心中闪过一丝警惕。
宦官在古代宫廷中的地位特殊,他们是帝王身边的耳目,也是权力的末梢。
王福被派来伺候自己,固然是待遇的体现,但更重要的是监视和汇报。
他表现得如此恭顺,恐怕更要加倍小心。
他面上不露声色,尽量显得温和:“有劳王公公了。初来乍到,许多规矩习性尚不熟悉,日后少不得要麻烦公公指点。”
他没有摆架子,也没有过度热情,保持着一种恰当的距离。
“林师客气,这都是奴婢分内之事。”王福首起身,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诧异。
这位异客,似乎比想象中更易相处,也更懂人情世故?
随后,王福带着林晚参观了院落。
正房是林晚的寝居兼书房,宽敞整洁,铺着厚厚的草席和毡垫。
案几上除了笔墨纸砚(都是秦朝制式),还摆放着几卷竹简——
里面赫然是那十三卷纸质书中的一部分,显然己被嬴政命人送了过来。
这让林晚心中一暖,至少书是安全的,而且得到了重视。
房间没有床,只有高约一尺多的榻,夜间休息就铺上被褥。
窗户上没有玻璃,只有木框和糊窗纸,光线因此显得有些昏暗。
夜晚需要点蜡烛或油灯照明。
沐浴需要烧水,远不如现代方便快捷。
洗漱用品只有简单的盐、草木灰、皂角等。
排泄则需要去院中的茅房,虽然每日有仆人打扫,但气味依旧难以避免。
衣物方面,秦朝尚黑,款式宽大繁复。
林晚的现代衣物自然不能穿,宫中己经为他准备了几套新的秦式袍服。
换上这些袍服,林晚感觉行动有些束缚,但也多了一分融入感。
饮食方面,每日三餐,定时送达。
主食以粟米饭、麦饼为主,菜肴多是煮或烤的肉类(牛、羊、野猪、禽)、少量蔬菜(种类不多,烹饪简单)。
调味品有限,主要依靠盐、醋、姜、葱、以及一些简单的香料。
口味偏咸,缺乏现代烹饪的多样性。
林晚注意到,肉类中猪肉似乎并不常见,羊肉和牛肉较多,但烹饪方式往往无法完全去除膻味或腥味。
他细致地观察着仆从们的日常。
他们对他恭敬有加,唤他“林师”,但眼神中带着敬畏、好奇,也有不易察觉的疏离。
他们严格遵守着宫中的规矩,走路轻手轻脚,说话低声细语。
王福则像一个无形的影子,总是在不远处,看似随意地关注着他的一切。
夜晚,独自一人躺在简陋却干净的榻上,林晚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割裂感。
白天,他努力适应这个时代,扮演着“林师”的角色;
夜深人静时,来自21世纪的灵魂又会浮现。
他想念家乡的便利生活,想念干净的自来水,想念多样的食物,甚至想念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
孤独感是巨大的。
他无法与任何人真正深入交流,他的知识是这个时代的“天书”,他的思想是这个时代的“异端”。
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暴露过多的秘密。
然而,怀里的十三卷书,以及心中改变历史的宏大理想,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他必须站稳脚跟,赢得信任,才能有机会施展抱负。
他开始主动向王福了解宫中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陛下的作息、宫中的规矩、重要大臣的职责等等。
他用一种好奇但不失身份的方式提问,让王福觉得这是“林师”在了解环境,而非别有用心。
王福也乐于向这位新主子展示自己的价值,知无不言(在不触及禁忌的情况下)。
通过这些交流,林晚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细节信息,弥补了他在书本知识上的不足。
适应环境是第一步,建立信任是第二步。
而如何在这充满猜忌和危险的帝王身边建立信任,他心中己经有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