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宫,御书房。
几份最新的汇报呈放在嬴政的案头。
这些汇报来自负责暗中保护扶苏的侍卫,以及随行管事(王福安排的亲信)。
里面详细记录了长公子和林师在宫外的一切行程:田间考察、与农人交谈、测量田地、计算赋税、夜宿民家、登山远眺、讨论城防……甚至包括他们与农户家人闲聊的家常,以及扶苏在山顶对大秦和百姓的感悟。
嬴政放下手中的竹简,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看这些汇报,比看那些冗长的政务奏折要有兴致得多。
“长公子竟然亲手丈量田地,核算赋税?”嬴政对扶苏运用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到满意。
他自幼便注重实际,对那些空谈的学问向来不喜。
扶苏能够将林晚的学问用于国计民生,正是他所期望的。
“在农家夜宿……与百姓同塌而眠,食其饭菜?”他看到此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他自己身为帝王,早己远离这种普通人的生活,但作为未来的君主,扶苏能够亲身体验民情,无疑是好事。
这比那些只在书中读到百姓疾苦的皇子,要强上太多。
“登山远眺,议论咸阳城防,调配兵力?”看到这里,嬴政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情。
他能感觉到,扶苏在讨论城防时,考虑的问题比以往更加全面和深入,这显然是受到了林晚的启发。
特别是扶苏关于粮草、援军、内应等战略层面的思考,让他看到了储君应有的眼界和格局。
“林师……当真不凡。”嬴政心中再次肯定了林晚的价值。
他不仅仅带来了奇书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将知识与现实结合,如何引导扶苏去思考那些真正关乎国家命运的问题。
让扶苏随他出宫,看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他拿起淳于越等人之前关于林晚学问离经叛道、误导大公子的奏疏,随手扔到案边的废弃竹简堆里。
事实己经证明,扶苏并未被误导,反而通过学习林晚的学问,变得更加务实和有见地。
那些老顽固的目光,实在是太过短浅。
“传朕口谕!”嬴政对侍立一旁的赵高说道,语气带着明显的赞许。
“林师与长公子此次出行,所见所闻,所学所思,甚好!长公子心系百姓,探求实务,朕心甚慰!命沿途郡县,务必做好接待,确保安全,不得有误!”
“至于那夜宿民家之事,今后不必大张旗鼓。只需暗中护卫,确保安全即可。朕要长公子真正体会民间疾苦,而非走马观花。”
“遵旨!”赵高应声,心中波澜起伏。
他本以为长公子留宿民家这种有失体统的事情,会让陛下有所不满,没想到陛下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大加赞赏!特别是陛下关于暗中护卫的指示,意味着今后长公子这样的微服私访可能会成为常态!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该死的林晚!
赵高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和不安,躬身退下传旨。
在咸阳宫内的其他角落,关于长公子和林师微服出宫,夜宿民家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悄悄传开。
“听说了吗?长公子竟然去了乡下,住在农户家里!”
“什么?!长公子之尊,岂能如此?!”
保守派官员对此震惊且不满,认为扶苏的行为有损储君体面,是对礼仪和规矩的践踏。
他们对林晚的怨气更深,觉得是林晚在“带坏”长公子。
“长公子亲自下到田间,体察民情?这可是好事啊!”一些开明官员和关心民生的士子则对此感到欣慰和赞赏。
他们认为扶苏能够放下身段,了解百姓疾苦,是为君者难得的品质。
他们对林晚的好奇和敬意也因此增加。
淳于越等人听到这些消息,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
在他们看来,这完全是林晚在用出格的行为博取陛下和民间的声望,同时让长公子变得野起来,不再是他们期望中那个谨守礼法的儒家太子。
各种议论和评判在宫廷和朝堂中暗流涌动,对林晚和扶苏的态度也因此分化得更加明显。
然而,身处流言中心的两位当事人,此刻却对此毫不知情。
咸阳城外,一条清澈的小溪边。
经过昨日的考察和夜宿,林晚和扶苏心情放松。
今日的安排是体验一下民间的垂钓之乐。
他们在溪边坐下,用简单的竹竿和绳子作为鱼竿,蚯蚓作为鱼饵。
随行的侍卫们远远地分散在周围,隐藏身形。
“林师,钓鱼这等闲趣,儿臣还是第一次尝试。”扶苏坐在溪边,看着手中的简易鱼竿,感觉十分新奇。
“钓鱼看似闲趣,实则蕴含学问。”林晚笑道,他回想起现代钓鱼时的各种技巧和理论。
“例如,要了解鱼儿的习性,它们何时活跃,喜欢吃什么饵料。要观察水情,知晓何处有鱼。下钩的时机,扬竿的力道,都需要技巧和耐心。”
他指了指水面:“长公子,你看这水面,是否能看出鱼儿的踪迹?水下的地形可能如何?这与我们之前学的地理、生物都有关联。”
扶苏闻言,收起轻视之心,开始认真观察。
他注意到水面的涟漪,水草的分布,甚至尝试猜测水底的泥沙或石块结构。
“格物致知,无处不在啊。”扶苏笑着说道,他对林师总是能将任何小事与学问联系起来感到由衷的佩服。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垂钓。
林晚时不时讲解一些简单的钓鱼技巧,或者聊一些轻松的话题。
扶苏也渐渐放松下来,享受这远离宫廷喧嚣的片刻宁静。
不多时,扶苏的鱼竿动了。
他惊喜地抬起竿,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鲫鱼便被拉了上来。
“哈哈!儿臣钓到了!”扶苏脸上露出少年人纯粹的喜悦。
林晚也笑着恭喜他:“不错!长公子今日初试,便有收获!”
接下来,两人你一条我一条,陆陆续续钓起了几条小鲫鱼。
虽然数量不多,但整个过程充满了乐趣。
扶苏在钓鱼中体验到了耐心、观察和策略的重要性,也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
他们将钓到的鱼放在随身携带的木桶里,准备带回去。
“林师,这些鱼,我们自己来处理吧!”扶苏兴致勃勃地说道。
“儿臣想试试如何将它们变成盘中的美味。”
林晚欣然同意:“好啊。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烤熟。这又是一门学问了。”
在溪边,他们生起一堆篝火,用树枝串起洗净的鱼,在林晚的指导下进行烤制。
林晚讲解如何控制火候,如何用简单的调料(如盐巴)来提升味道。
鱼肉在火焰上滋滋作响,散发出的香气。
扶苏第一次亲手参与了从捕捉到烹饪的全过程,感到无比新奇和满足。
烤好的鲫鱼虽然简单,但在饥饿和劳作之后,吃起来却格外美味。
扶苏吃得津津有味,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林师,今日之行,儿臣学到了许多,也感受到了许多。比在宫中读书,要生动有趣多了。”扶苏一边吃鱼一边说道。
“学问不仅在书本中,更在天地间,在万物中。”林晚看着年轻的扶苏,心中感到欣慰。
“长公子如今所学的,便是如何用一双眼睛去看,如何用一颗心去感受,如何用一个脑子去思考这个真实的世界。这些,将是你未来治理天下最宝贵的经验。”
在溪边袅袅升起的炊烟中,远离宫廷的喧嚣和朝堂的暗流,这对特殊的师生,享受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宁静和渔趣。
他们并不知道,宫中正因他们的出格行为而波澜西起,而他们的这次出行,也将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在父皇心中的地位和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