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阳蹲下身与他平视:"好好练球,等你十二岁,我带你去试训。"他指了指陈启,"不过得先通过这位职业先生的考核。"
回程的出租车上,陈启异常安静。当车子驶过灯火通明的商业区时,他突然开口:"我从六岁开始踢球,每周西次私人教练,寒暑假在欧洲俱乐部集训。"
他看向窗外,"但这些孩子...他们连双像样的球鞋都没有。"
季阳点点头:"足球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
"不。"陈启摇头,"对我是奢侈品——昂贵的教练、定制装备、私人飞机去欧洲看比赛..."他顿了顿,"对他们来说,足球是...生命。"
这句话悬在车厢里,久久不散。
第二天训练前,全队聚集在会议室观看听证会的新闻报道。大多数媒体转变了口风,称赞足协勇于改革,甚至有人将"曙光计划"称为"足球新希望"。只有林雪的报道依然尖锐,但焦点转向了足球体制的深层问题。
"...二十年前的暴力事件揭露了足球圈长期存在的黑幕..." 电视上,林雪站在足协大楼前报道,"而如今,莫远教练的'曙光计划'是否真的能带来改变,还有待观察..."
莫远关掉了电视:"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第二阶段训练。忘掉媒体,忘掉听证会,世界杯预选赛六个月后就开始了。"
"等等,世界杯?"张野瞪大眼睛,"我们?"
莫远嘴角微扬:"足协刚通知我,'曙光计划'正式升级为国家B队。表现好的话,有机会进A队参加预选赛。"
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国家B队!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实验性项目,而是有了正式身份!
训练热情空前高涨。即使是最艰苦的体能训练,也没人抱怨了。季阳和陈启的配合越来越默契——虽然还是会争吵,但那更像是一种战术讨论而非个人攻击。
一个月后,他们迎来了作为国家B队的第一场公开比赛,对手是邻国的职业俱乐部二线队。比赛前夜,莫远把季阳叫到办公室。
"明天你当队长。"
季阳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我?那陈启..."
"他会理解的。"莫远递给他一个信封,"这是明天的首发名单和战术。记住,不管发生什么,踢出自己的足球。"
信封里除了战术纸,还有一张老照片——年轻时的莫远和一个与季阳有七分相似的男人并肩站在领奖台上,举着奖杯。
季阳的心脏漏跳一拍:"这是..."
"你父亲。我们曾经是队友。"莫远轻声说,"他是我见过最纯粹的足球人。"
季阳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父亲从未告诉过他与莫远的往事,总是说"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他明白了,那些沉默背后藏着多少未竟的梦想。
"明天,"莫远站起身,"不仅是为我们而战,也为所有像阿毛那样的孩子,为所有被放弃却依然热爱足球的人。"
季阳郑重地点头,胸中燃起一团火。他知道,明天的比赛,将是一场远超比分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