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玻璃将李程序员的脸分割成明暗两半,汗珠顺着太阳穴滑进衣领。林探长将全息屏推过桌面,丧尸撕咬的代码如瀑布般倾泻:
【python
def zombie_bite(user):
if user.bio_id == "CEO_Zhang":
vibratio_frequency(12.5) # 激活特定频率
toxin_capsule.release # 释放毒素胶囊
log.erase(operation_time) # 删除操作记录】
“12.5赫兹的次声波,”林探长指尖划过频率参数,“能让人体细胞膜产生共振,加速毒素渗透血脑屏障。”屏幕突然切换到头盔传感器数据——张博士死亡前30秒,耳后温度骤升2.3℃,汗腺分泌量暴增400%。
李程序员的眼镜反光遮住瞳孔:“这只是沉浸式体验的常规设定……”
物证科冷光灯下,法医用镊子夹起半枚溶解的胶囊外壳。“河鲀毒素缓释载体,”他将样本放入质谱仪,“外层是海藻酸钠,遇汗液溶解需15分钟。”全息投影构建出毒素作用模型:蓝色河鲀毒素分子包裹着紫色乌头碱,像双头蛇缠绕猎物。
“精妙的时间差谋杀。”法医敲击键盘,分子链突然断裂,“14:00整佩戴头盔时,乌头碱经皮肤吸收。14:02分喝下含河鲀毒素的咖啡,后者暂时抑制神经传导。首到14:04分——”画面中虚拟丧尸撕咬角色,12.5赫兹震动引发肾上腺素飙升,河鲀毒素的麻痹屏障被冲破,乌头碱如利剑刺入心脏。
技术员将咖啡杯置于荧光扫描仪下。波浪纹杯口的凹槽里,纳米级荧光颗粒排列成条形码。林探长将死者拇指指纹覆盖上去,匹配度100%。“陈投资定制的骨瓷杯,”技术员调出3D打印记录,“杯口镀层掺入乌头碱结晶,遇液体缓慢释放。”
监控录像回放:张博士擦拭杯口时,拇指纹路挤压凹槽,毒素随汗液渗入皮肤。林探长突然定格画面——13:45的仓库监控里,李程序员正将同款荧光剂滴入消毒喷雾瓶。
证物室深处,林探长戴上神经传感手套。全息屏展开两份脑波算法模型:左侧标注“Li_Father_2035”,右侧是张博士注册的专利。当林探长载入渐冻症患者脑电波时,李父的算法精准修正异常信号,而张博士的版本却引发剧烈癫痫波形。
“你父亲用临终前的脑电波完善算法,”林探长调出医疗记录,“张博士偷走未发表的论文,反告你父亲学术不端。”屏幕弹出法院传票扫描件——开庭日期正是发布会当天。
李程序员的拳头砸向桌面,腕间旧手表弹开表盖,露出泛黄照片:病床上的老人连着脑机接口,屏幕显示最后一行代码:【#Save_Human_Not_Kill】
技术员突然惊呼:“异常日志被多重加密!”全息屏弹出被删记录的元数据:
【13:17:02 (生物传感器#7警报)
毒素代谢物浓度:0.08ppm(乌头碱衍生物)
操作者指纹ID:Li_CoreDev
地理位置:设备间B2】
“但真正的炸弹在这里。”林探长拖动时间轴。13:20:00的删除操作触发云端镜像备份,深层扫描显示操作终端MAC地址关联李程序员的私人平板。更致命的是——删除指令末尾附着生物特征验证:“视网膜扫描匹配度99.7%”。
暴雨敲打着审讯室玻璃,林探长将咖啡杯推到李程序员眼前。紫外灯骤然亮起,杯柄上周秘书的唇印旁,赫然浮现半枚荧光指印——大小与李程序员右手食指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