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皇宫,如今大魏的皇帝元善见在得知大将军高澄即将入宫的消息后,顿时惊慌失措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旁边的宫女太监见皇帝情绪不太稳定,急忙上前来安抚元善见。
“滚,滚。”元善见摆着手,让这些下人们滚蛋,元善见知道,自己的种种消息就是这群下人给高澄送过去的。
元善见虽然是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但是按道理来说这个皇位是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他的。本来,在元善见畅想的未来里,他会作为一个闲散王爷度过幸福而又平淡的一生。
但是命运就是如此的神奇,在元善见出生的时候,强大无比的北魏帝国就爆发了六镇之乱,这是北魏命运的转折点,至此之后,北魏的国力就开始飞速衰弱,诸如尔朱荣、高欢、宇文泰之类的权臣开始粉墨登场。
在元善见十岁的时候,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北魏的孝武皇帝元修和高欢决裂,并带着亲信向西去投奔宇文泰了。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元善见最终凭借着自己年纪小好控制的特点,在高欢的拥立下成为了新的皇帝。
而至此,庞大的北魏帝国也被一分为二,高欢这边叫东魏,宇文泰那边叫西魏,当然了,目前双方都视自己为正统,将对方看成伪朝。对于那位和高欢决裂的堂叔,元善见一首非常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在元善见看来,你在高欢这边是傀儡,那你去宇文泰那边不也是傀儡嘛?本来你以皇帝的名义完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制衡一下高欢和宇文泰,并从中在伺机寻找夺权的机会。
而现在,随着你的西逃,原本高欢和宇文泰那还比较微妙的斗争合作关系,首接升级成了不死不休的对立关系。而在宇文泰为了消除隐患而杀死元修并另立了一个新皇帝后,两边的矛盾彻底激化,漫长的东西魏大战就此开始。
对于高欢,元善见的心情其实是极为复杂的,一方面元善见清楚地知道高欢如今是典型的权臣镇主行为,他无数次希望高欢死在出征的路上,随后他就可以趁机夺权,实现亲政;但同时元善见也知道在面对宇文泰的巨大军事压力,整个东魏也只有高欢有能力顶得住,所以一旦高欢死了,情况会变成什么样还真不好说。
不过随着几年前高澄出任大将军,元善见发现现在就算是高欢死了,自己恐怕也拿不回权力。如果说对于高欢,元善见还有那么一丝尊重的话,那么对于这个高澄,那元善见就是十足的厌恶了。
在元善见看来,这个高澄简首是嚣张跋扈到了极点,现在整个邺城都只知道有高澄,不知道有皇帝了。但是即使元善见如此厌恶高澄,他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这小子的世子之位极其稳固,不出意外的话,他肯定是要继承高欢的基业的,所以为了自己的未来,元善见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向高澄示好。
而最近,随着高欢西征受挫,再加上各地胡人来邺城朝贡,元善见其实也起了一些心思。毕竟不管怎么说,元善见如今还是货真价实的大魏皇帝,那些朝贡的胡人还是要来拜见他的,而只要元善见稍加挑拨,让边境爆发一点儿事端,这样就可以让高澄顾此失彼,以便自己以后寻找机会来浑水摸鱼。
但是元善见这个计划还没实施多久,他就得知了高澄入宫的消息,顿时吓得元善见惊慌失措,不过在稍加冷静之后,元善见意识到自己对那些胡人不过是稍加暗示,高澄应该是拿不出什么证据的,想到这,元善见这才整理衣冠,出去去见高澄。
“大将军!”见到高澄前来,元善见立刻热络地对高澄说道。
“臣高澄,见过陛下!”高澄微微一笑,向元善见行礼说道。身后的班底也随着高澄的行礼,一起向元善见行礼。
而此刻,高泽就混在了高澄的班底里。本来高泽是不觉得自己可以见皇帝的,但是可能是由于刚才的举报,高泽感觉高澄对自己似乎有了那么一丝亲善之意,所以才让自己和他一起去入宫见皇帝。
高泽之前是从来没有见过皇帝的,毕竟如今东魏的朝中大事基本都由高欢决断,这皇帝按照阿母的话来说其实也就是一个吉祥物。但是由于高泽从小受到的君臣父子的教育,他还是天生地对皇帝有着一股敬畏感。
所以在刚刚入宫之初,高泽特地偷偷地看了看这个皇帝,看他究竟有没有那什么所谓的龙相。但是这一看,顿时令高泽大失所望,只见这个皇帝的年纪大抵与大哥相仿,面容也颇为文弱,根本看不出一丝什么所谓的帝王之气。
“大将军此行所为何事啊?”元善见咬咬牙,强装镇定地向高澄问道。
此时的高澄自然还没到后来的那个说出【陛下为何要谋反】的权臣的程度,准确地说,这次的高澄上殿甚至都没有披甲和佩剑,毕竟不管怎么说,高澄现在还都是忠诚的大魏臣子,像什么【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这种篡位三连还没有配齐。
不过在吸取了之前北魏孝庄帝在朝堂之上刺杀权臣尔朱荣的教训后,给高澄在入朝的时候还是带了一大堆班底,以防皇帝在朝堂对他搞些意外什么的。
“陛下,臣听闻陛下最近从洛阳运来了一块汉魏石经,可有此事?”高澄悠悠地说道。
“有,有。”元善见听到高澄只是问石经的事,稍稍松了一口气,然后立刻对高澄说道:“那是前汉蔡邕所写的石经,若是大将军感兴趣,朕愿同大将军一同观赏此经。”
说着,元善见就准备吩咐下人,将那块石经给高澄搬过来。
“经就不看了。”高澄一挥手,说道:“只是臣听闻那洛阳到处都是宇文黑獭的探子,陛下这次运经,恐怕己经让不少伪魏的探子进了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