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衍被南梁大臣从寺庙里赎回来后,萧衍决定给侯景的援助继续加码。萧衍命其侄子贞阳侯萧渊明率众十万前去支援侯景。
而就在萧渊明率兵刚刚抵达寒山的时候,慕容绍宗己经率领十万大军南下,之前高岳的先头部队也己经压上来了。
看到慕容绍宗的大军将至,萧渊明的部下羊侃当即向萧渊明建议:“趁魏军立足未稳,赶紧动手,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对于羊侃的建议,萧渊明非常干脆地表示不行,要看看情况再做决定。
听闻此言,羊侃当时就急了,他对萧渊明说道:“那慕容绍宗乃当世之名将,你若不趁他立足未稳提前出击,要是等他缓过来了,你又怎是他的对手?”
面对羊侃的提议,萧渊明也火了,他当即说道:“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劝我出战,你莫不是与那北朝还有什么瓜葛?”
此话一出,二者之间顿时势同水火。
羊侃出身自泰山羊氏,就是当初西晋时大名鼎鼎的羊祜的那个家族。其祖父曾在东晋刘裕的手下做过官,后来赶上南北乱战,羊侃的祖父就这样流落到了北魏,并从此开始在北魏做官。
而羊侃也就成了北魏的官宦世家,羊侃早年间就表现出了自己文武双全的天赋,不到二十岁就立下了战功,被封为尚书郎。
而在随后北魏的六镇之乱中,羊侃抓住时机,成功跳槽到了南梁,并深受萧衍重用。不过这在南梁的其他大臣看来,那就是【臭外地的,来我们大梁要饭来了?】
所以羊侃即使在南方己经待了二十年,但却始终不被南方的高门圈子所接纳,而萧渊明就是一个典型。
萧渊明是萧衍哥哥的儿子,从小就受到萧衍的喜爱,整个前半生的履历非常豪华,封过侯,当过豫州刺史,乍一看这就是一个顶级高官啊!可是萧渊明从来都没有打过大仗,他对战争的了解也就仅限于纸上谈兵的那点儿东西。
那既然如此,萧衍为什么还让他率领大军,而不是把指挥权交给羊侃呢?原因很简单,羊侃毕竟是降将,真要是拿了大军的指挥权,他要是再跳槽可怎么办?所以萧衍的想法是让宗室萧渊明担任名义上的总指挥,然后让羊侃去带兵打仗。
但是很显然,萧衍低估了萧渊明对权力的掌控欲。在拿到指挥权后,萧渊明就坚持由自己来打,首接给羊侃踢到一边去了,同时按照他在书中所学到的,决定先观察慕容绍宗的动向,再做后续的部署。
而羊侃在和萧渊明闹掰后,气愤的羊侃首接带着自己的部曲离开了大部队,驻扎在了堰坝上。
……
东魏这边,慕容绍宗在得知萧渊明没有第一时间出战后,当机立断决定自己亲自来当诱饵,去把萧渊明的部队给引出来,然后再派人断掉他的后路,实现全歼梁军的效果。
面对慕容绍宗这个冒险的决定,整个东魏都惊了,哪有主将亲自去当诱饵的?甚至连高泽都在心里开始怀疑起阿母的话,这慕容绍宗真的能解决侯景,平安打完这一仗吗?
在得知慕容绍宗的这个决定后,高岳等人急忙跑过来劝阻道:“将军不可啊!如今那侯景与萧渊明呈犄角之势,您若是被两方夹击,那该如何是好?”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要尽快行动。”慕容绍宗斩钉截铁地说道:“侯景还在等着萧渊明的援军,我们趁这个机会赶紧出手,在侯景反应过来之前把萧渊明拿下!”
虽然军中还是一片反对之声,但由于慕容绍宗是主帅,众人也拗不过他,最终也只能同意了慕容绍宗的计划。
而就在此时,一个更令他们心惊胆战的消息传过来了。高泽竟然也要跟着慕容绍宗一起去当诱饵。这下子整个军队高层可都害怕了,他们不怕高泽来军队混资历,毕竟这也就是多一个人吃饭的事。但是他们非常害怕这种来混资历的二代突然脑袋一热要来建功立业。
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谁不知道他高泽是东魏大丞相高欢的儿子,大将军高澄和京畿大都督高洋的弟弟啊!这要死战场上了,他那两个哥要是发了疯,众将可是谁也担待不起啊!
甚至就连慕容绍宗都害怕了,他之所以要亲自去当诱饵,一方面是这个机会非常难得,但另一方面,其实也有向高澄表忠心的意思。所以慕容绍宗很清楚,若是高泽死了,那自己这个忠心就算是白表了。
面对高泽的要求,众将虽然极力劝阻,但高泽毕竟是高澄亲自送进军队里的,除了慕容绍宗,谁也使唤不动他。而慕容绍宗出于自身的考虑,并不想和高泽彻底撕破脸,所以高泽最后还真就进入了这支诱饵部队。
其实对于加入慕容绍宗的诱饵部队这件事,高泽本人也是非常抵触的。不过高泽还记得在自己出发之前,阿母曾和自己说过,不管发生什么事,一定要跟紧慕容绍宗。虽然高泽对这句话也比较怀疑,但是高泽同样清楚,留在大部队里也未必安全。
高泽读过不少书,自然不会被那些高级军官的几句甜言蜜语所哄骗。高泽知道,只要侯景发起进攻,这边的情况同样非常危险,按照阿母的说法,侯景在和他们东魏的几番大战后,最后只带着八百多残兵南逃了。
这虽然是东魏的大胜,但是高泽知道,现在侯景可是拥兵数万啊!按照阿母的意思,侯景的部队被杀加被俘一共达到了数万人,那他们东魏这边的损失肯定也不会是一个小数目。搞不好在座的诸位就会有很多人死在这场大战里。
显然留在这里也并不安全,那既然如此,为何不去跟着慕容绍宗赌一把呢?高泽清楚,如果这仗打赢了,那他在军中的威望将会达到一个无可比拟的程度。而这对他的未来是有着大大的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