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将手头几本典籍吃透后,便一头扎进了《五行混沌丹经》的浩瀚世界。
以“经”为名,其分量重若千钧。
市面上流传的“经”籍多是残篇断简,而师尊赵坤离,不仅赐予他完本,更是以本源符印相授!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与厚望,让徐军心头滚烫,唯有全力以赴方能不负师恩。
这般首指大道的瑰宝,连宗门藏经阁都未必收录,师尊这是将离峰丹道的未来,都押在了自己身上啊。
指尖拂过那烙印在识海深处的符印,《五行混沌丹经》的玄奥篇章缓缓展开。
“五行非五物,混沌即归一。丹道至高处,一粒藏寰宇。”
开篇寥寥数语,古朴苍茫,字字如锤,敲打在徐军的心神之上。
其对混沌初开、五行本源的阐述,瞬间颠覆了他过往对五行灵力的所有认知!
他虽修习《五行诀》,但丹经所言的“五行混沌”,绝非金木水火土的简单堆砌!
而是首指那五种本源力量相互交融、转化、共生共灭,浑然一体又生生不息的终极平衡!
徐军沉下心神,内视己身。
丹田内,原本泾渭分明的五色气旋,此刻正如沸水般翻腾,渐渐纠缠、融合,化作一团迷蒙深邃的混沌灰雾。
“真正的混沌,需维持这‘将分未分’的微妙状态……”
他尝试运转丹经法门,灰雾涌动间,每一缕看似混沌的灵力,都内蕴着其余西行的精粹!
当他意念微动,引动一缕火灵时,奇妙的变化发生了:
金灵之力瞬间为其塑形,水灵之力无声调节着它的烈度!
木灵之力赋予其蓬勃活性,土灵之力则在最底层提供着厚重稳固的支撑!
此法运转,灵力消耗锐减三成,但神识的负荷却陡然倍增!
徐军只觉头脑微微发胀,几息之后,他愕然发现,自己的发梢竟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分层:
左鬓泛着淡淡金芒,右鬓萦绕青碧之气,额前赤红微闪,脑后隐现玄黑,顶心则沉淀着一抹厚重的土黄!
“五行顺则为生,逆则为杀。有些药材,需先杀其生机,再夺其精华!”
丹经中的字句,带着冷酷的法则之力。
徐军细细揣摩,领悟更深:金行之锋锐,可借水行之柔润加以约束,刚柔并济;
木行之力,远不止于催生调和,在特定节点,竟能引导其余西行灵力形成生生不息、相互增益的完美循环!
这《五行混沌丹经》包罗万象,玄奥艰深,每一字都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让徐军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如坠五里雾中。
但他心志坚定,不焦不躁,只沉下心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啃,一遍又一遍地推演。
丹经的核心之一,便是炼丹时对五行灵力与药材“契合点”的精准把握!
药材何时投炉?灵力注入的强度、节奏如何?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数日苦思,心神消耗巨大,但徐军感觉自己的丹道认知仿佛被强行拔高了一层。
他决定实践!目标——培元丹!此丹可固本培元,夯实根基,修复暗伤,更能提升炼气至筑基初期修士的灵力亲和度,正是他当前所需。
所需药材需去炼丹阁灵药堂领取。规矩是:取十份药材,需上交两炉成品(一炉满丹十二枚)。
整理好丹阁亲传弟子的月白法袍,徐军来到灵药堂。
执事验明身份,登记造册,十份培元丹药材很快到手:
百年黄精(土行,固本)、青灵果(木行,生机)、地脉乳(土行精华,调和)、
辅以无根水(水行,纯净)、火蜥蜴血(火行,引动药性)。单炉成本约在百十块灵石上下。
回到丹房,徐军唤来叶小凡打下手。
叶小凡手脚麻利地将那座刻着“炸炉留念”的黄铜小炉里外擦拭得锃亮,又将药材分门别类摆好。
徐军凝神静气,开始淬炼药液。
他小心翼翼操控文火,将百年黄精与青灵果缓缓熔炼,神识如细筛,剔除杂质,最终凝成一汪琥珀色、散发着草木清香的药浆。
接着是地乳融丹,他屏息凝神,将珍贵的地脉乳分三次、间隔半炷香滴入药浆!
同时运转《五行控火诀》,火候随药液状态精微调整。
药液翻滚收缩,眼看凝成龙眼大小,徐军迅疾打入一道精纯木系灵力定形!
开炉瞬间,他侧身避开炉口逸散的微寒气流(阴风),护住丹气。
然而,炉底空空如也!首次尝试,凝丹失败!
“凝丹之要,混沌平衡尚未掌握……”徐军眉头微蹙,眼中却无沮丧,只有更深的思索。
他盯着丹炉,复盘整个过程:药材融合尚可,问题出在凝丹!
引动灵力汇聚时,金行之凝聚塑形之力不足,丹药形态不稳;
同时,过分关注其他,疏忽了土行那承托万物的稳定之基,使得凝丹过程如沙上筑塔。
“再来!”徐军眼神一凝。叶小凡会意,立刻清理丹炉,奉上新药材,大气都不敢喘。
徐军再次运转《五行诀》,以厚重土行灵力沉入炉底,沟通地脉,丹炉稳如山岳。
地火温顺燃烧。淬炼、融乳,步骤重现。又到凝丹关头!徐军全神贯注,神识如丝。
他先精准引动一缕金行灵力,如无形刻刀,引导药液核心向内凝聚;
同时,土行灵力如大地般稳稳承托住这凝聚的过程,提供着不可撼动的根基!金塑其形,土固其本!
灵力源源注入,丹炉内响起低沉的嗡鸣,药香渐浓。
终于,炉盖揭开,五枚龙眼大小、通体、散发着温润土黄光泽的培元丹静静躺在炉底!
灵力内蕴,纹理清晰,正是五行之力初步调和之象!
“成了!”徐军长长舒了口气,疲惫的脸上绽开一丝由衷的笑意。
首炉成丹五枚下品,虽未满额,但己是天赋惊人!
按市价一枚三十灵石,这一炉便值一百五,扣除成本,小赚一笔。
趁热打铁,徐军继续炼制剩余药材。炼丹之路从无坦途,后续九份又失败了两炉,但成功七炉!
其中三炉成丹八枚,两炉十枚,更有两炉达到了完美的十二枚!十份药材,总计收获七十三枚下品培元丹。
徐军带着足额的两炉(二十西枚)培元丹前往炼丹阁交差(新手期前百份只需上交十份药材对应的两炉)。
剩下的六十一枚,他一枚也舍不得卖,全部收进八宝如意炉——只待转化为上品,便是他冲击更高境界的资粮!
叶小凡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徐师兄,那《五行混沌丹经》……真有那么神?
能不能……给师弟我开开眼?”
徐军看着叶小凡渴望的眼神,笑了笑,组织着语言:“小凡,这丹经讲的是‘理’。
它说五行之力,就像五根手指,分开各有用处,但攥成拳头(混沌一体),力量才最大。
炼培元丹时,什么时候该用哪根‘手指’发力,用多大劲,怎么跟别的‘手指’配合,环环相扣,一点乱不得。”
他顿了顿,指着炉子举例,“就像刚才淬炼药液,火候(火行)是猛了还是温了,药材变化(木行感知)是否到位?
配合好了,丹才容易成,品质才好。
不过啊,师兄我也才摸着点门道,里面水深着呢。”
叶小凡听得心驰神往,脱口而出:“师兄!我也想炼出好丹!您可得拉师弟一把!”
“放心,”徐军拍了拍他的肩膀,“路要一步步走。
你先把手头的药材特性摸透,把基础控火练熟,把灵力运用得心应手。
根基打牢了,后面学这些高深的东西才不费劲。”
接下来的日子,丹房里常见两人身影。
徐军毫不藏私,将钻研《五行混沌丹经》的种种感悟、遇到的关窍,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叶小凡听;
叶小凡则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稍有心得或遇到难题,立刻抓着徐军请教。
这般教学相长,叶小凡的炼丹热情高涨,手法肉眼可见地熟练起来。
一次,叶小凡炼一炉基础丹药,丹是成了,但色泽发暗,品质下乘。
徐军拿起丹药看了看,又嗅了嗅:
“火候猛了点,融药时火行灵力没压住,烧过头了,杂质没去干净。下次稳着点,别急。”
“明白了师兄!”叶小凡认真点头,随即又一脸崇拜,“师兄您炼培元丹时,那五行灵力用得跟活了一样,有啥诀窍不?”
徐军失笑:“哪有什么诀窍,唯手熟尔,还得动脑子。
我第一次炼培元丹不也炸了?回头一想,是金行塑形和土行承托没配合好。
再炼的时候,就死死盯住这两点,成了!
你也一样,每次炼完,别光看结果,想想哪一步没做好,下次改。
炼得多了,琢磨得透了,感觉自然就来了。”
又过了几日,徐军独自盘坐丹房一角,膝上摊着那玄奥的《五行混沌丹经》符印虚影。
他目光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划动,推演着如何将这混沌之理,应用到更艰深丹药的炼制上……
一丝微弱的悸动自丹田深处传来。徐军心神一凛,缓缓合上丹经虚影。
他起身,决定返回别院静修。
“炼气六层的瓶颈……似乎松动了。”
他心中默念,一丝期待悄然升起。是时候沉淀下来,冲击下一个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