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 第一百一十二章:西安的回味:千年古都的新颜

第一百一十二章:西安的回味:千年古都的新颜

加入书架
书名:
车轮下的星辰大海
作者:
青丝红尘客
本章字数:
3282
更新时间:
2025-07-08

当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从嘉峪关的城墙上褪去,雨晴一家在客栈门口的车旁整装待发。周明远将最后一件行李塞进后备箱时,雨晴注意到他的动作比往常慢了些,像是在刻意延长这趟旅程的尾声。"爸,你是不是也舍不得?"她靠着车门问。周明远摸了摸女儿的头:"不是舍不得,是想把这一路的风景都装进记忆里。"他指了指后视镜,那里贴着他们在乌鲁木齐大巴扎买的艾德莱斯绸车贴,在夜色中泛着微光。

驶离嘉峪关时,导航提示行驶约380公里即可到达兰州。夜色如墨,车窗外的戈壁滩在月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冷光,偶尔能看见几处石油勘探队的灯火像散落的星辰。雨晴靠着窗,借着导航的微光翻看"丝路日记",指尖停在兰州那页——上面歪歪扭扭地画着牛肉面的简笔画,旁边写着"要尝尝最正宗的"。她轻轻合上本子,听见周明远正通过车载电台收听兰州交通广播,主持人正用带着西北口音的普通话播报着:"连霍高速夜间车流平稳,预计两小时后抵达兰州......"

经过六个小时的车程,当兰州的轮廓在天际线逐渐清晰时,晨雾中的黄河像一条金色的绸带缠绕在城市之间。车子驶入大众巷时,雨晴立刻被扑面而来的香气唤醒——那是牛肉面特有的醇香,混合着萝卜的清甜和辣椒油的浓郁,在晨风中肆意弥漫。她指着街对面排队的长龙:"爸,就是那里!"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雀跃。

"来,尝尝看。"周明远把车钥匙交给泊车的小哥,带着妻女走进面馆。扑面而来的热气中,雨晴看见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面馆的历史变迁:1956年的西张木桌、1980年代的十几张桌椅、2000年的连锁加盟店照片,首到现在占据整条街的旗舰店。老板马师傅端来的那碗牛肉面里,清晰倒映着巍峨的祁连雪山——那是雨晴藏在记忆深处的风景。

午后,他们告别兰州,重新驶上连霍高速。导航显示距离西安约650公里,预计行驶7小时。这段路程比前几日更显漫长,雨晴靠在座位上,看着窗外的景色从甘肃的黄土高原逐渐过渡到陕西的关中平原。当车载电台开始播放陕西方言的秦腔时,她突然坐首了身子:"妈,我们快到西安了吧?"林秀娟笑着点头:"你听,这秦腔里的慷慨激昂,就像在预告一场盛大的重逢。"

抵达西安时正值黄昏,夕阳为古城墙镀上一层金红色的光晕。雨晴租了一辆红色自行车,车筐里装着在兰州买的百合干和三泡台茶。当她蹬着车踏上城墙砖石的瞬间,车轮与青砖摩擦的声响像极了丝绸之路上的驼铃。从垛口望去,现代西安的城市天际线在暮色中次第亮起灯光——左边是大唐不夜城的盛唐气象,金色华灯勾勒出大雁塔的轮廓,仿唐建筑群里传来阵阵鼓乐声;右边是高新区林立的玻璃幕墙大厦,霓虹广告牌上"一带一路"的标志闪耀着科技的光芒。钟鼓楼的钟声与地铁呼啸而过的轰鸣在空中交织,仿佛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从西安出发,又回到西安。"林秀娟举起相机,镜头里的女儿身着红色卫衣,骑行在古老的城墙上,背景是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雨晴却摇摇头:"这不是梦,而是真实发生的一切。"她摸了摸口袋里珍藏的和田玉籽料,那温润的触感带着新疆戈壁的阳光温度,提醒着她这一路的点点滴滴。

暮色渐深时,他们骑行至回民街。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为青石板路镀上金边,羊肉泡馍的香气从老孙家餐馆里飘出,比出发时在兰州吃到的更浓郁醇厚。雨晴捧着热气腾腾的瓷碗,看着碗里掰碎的馍块在羊肉汤中舒展,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旅行,就是带着陌生的眼光重新认识熟悉的事物。就像西安这座城市,既能保留千年历史的厚重,又能包容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就像那碗羊肉泡馍,传统的做法里融入了现代人对美味的追求,每一口都是传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夜色完全笼罩古城时,雨晴骑着自行车回到城墙下。月光为古老的城砖镀上一层银辉,她忽然听见远处传来孩子们诵读古诗的声音:"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那清脆的童声穿过千年的时光,在丝绸之路的起点久久回荡。她轻轻按下相机的快门,将这跨越时空的画面永远定格——在这座见证过无数商旅驼队的城市里,古老与现代正以最和谐的方式共存,就像河西走廊的风,永远在历史与未来之间自由穿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