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刚蒙蒙亮,荣王府的朱漆大门便己洞开,门楣上悬着的鎏金宫灯在晨风中轻轻晃动,灯穗上缀着的珍珠叮咚作响,与门两侧新换的绛色绸缎灯笼相映成趣,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府里的仆妇、小厮们来回穿梭,脚步轻快却不忙乱。
虽己是夏末,暑气未消,日头刚爬过墙头,暑气便丝丝缕缕地漫了上来,蒸得青石地面都发烫。
好在荣王妃早有吩咐,天不亮就有仆役提着铜壶,沿着府里的主路细细洒水。清水泼在地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带着几分凉意漫开来,将燥热压下去不少,连空气里都浮着层湿漉漉的水汽,倒添了几分清爽。
宾客们乘着马车陆续而至,刚进府门,便见沿路搭起了丈高的木架,架上覆着雪青色的纱幔,被微风一吹,便如流水般轻轻晃动。
纱幔细密透光,既能挡住当头的烈日,又不碍着赏景,阳光透过纱幔洒下来,变成一片柔和的光晕,映得地上的青苔都泛着绿光。
顺着这条被纱幔笼罩的通路往里走,一路花香袭人,不知不觉便到了府中长廊。
长廊两侧,紫薇花正开得热烈。那花树枝桠舒展着伸向半空,缀满了层层叠叠的花团。深紫的像浸了浓墨的云锦,浅红的似燃得正旺的火苗,雪白的如堆着的新雪,淡粉的又若姑娘们刚点的胭脂,凑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引得彩蝶在花丛中穿来穿去,蜜蜂也“嗡嗡”地钻在花蕊里,把那清甜的花香酿得愈发浓郁,连路过的宾客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指着花树低声赞叹。
更惹眼的是攀在长廊柱子和木架上的凌霄花。橙红色的花朵一串挨着一串,像挂在枝头的小灯笼,顺着藤蔓一路往上爬,有的爬到了廊顶的雕花斗拱上,有的垂下来荡在宾客肩头,连廊边的石栏杆都被这热烈的颜色铺满了。偶尔有花瓣被风吹落,飘在青石板上,像撒了一地的碎金,走在廊下,仿佛浸在一片花的海洋里。
这片凌霄花是又蕊小时候被种下的,又蕊小时候去寺庙看到后很喜欢,荣王特意为小女儿寻来了品种特殊的,花期比一般的凌霄花长,又辰和又偲带着她一起种下的。
长廊尽头拐个弯,便是一方花圃。里面的松果菊开得正盛,细细的花茎撑着圆圆的花朵,粉的、紫的、白的花瓣微微卷着边,像一个个俏皮的小铃铛,风一吹,便摇摇晃晃地动,像是在跟人打招呼。
有几只白蝴蝶停在花瓣上,翅膀一合,竟与白色的花瓣融在了一起,要不是偶尔扇动一下,竟看不出是蝶还是花。
三处花景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众人首呼不枉此行。原以为春日才是赏花的好时节,今日却在荣王府大开眼界。
再往前,入目的就是亭台水榭。
水池里的荷叶挨挨挤挤,粉白的荷花亭亭玉立,水面上飘着几片嫩绿的浮萍,偶有锦鲤甩着尾巴游过,搅碎了满池的倒影。
又偲喜欢荷花,府中有水塘的地方都栽种着各色荷花,每一处都错开时间栽种,这处是最晚栽种的。这几日刚好是荷花盛开的时候。
临水的亭子里,摆着几张紫檀木案几,案上的青瓷盘里盛着刚摘的时令鲜果:红得透亮的樱桃缀着翠绿的果柄,黄澄澄的枇杷泛着油光,紫莹莹的葡萄一串能有半尺长,颗颗得像是要滴出水来。
旁边的描金漆盒里,是厨子们精心做的点心:翡翠色的绿豆糕上印着缠枝纹,粉白的桂花酥裹着细碎的花瓣,千层糕层层起酥,看着就让人眼馋。
最显眼的是案头那几壶醉仙楼特供的佳酿,用和田玉做的酒壶装着,琥珀色的酒液在壶里轻轻晃,隔着壶壁都能闻到那醇厚的酒香,勾得人心里发痒。
水榭里传来悠扬的丝竹声,琵琶弹得珠落玉盘,笛子吹得如黄莺出谷,二胡拉得婉转缠绵,混着池边的蝉鸣、远处的笑语,竟格外和谐。
宾客们三三两两地散着,有穿锦袍的公子哥站在紫薇花下,手里摇着折扇,跟同伴低声说着什么。
有穿绫罗的夫人们坐在水榭的栏杆边,手里捻着丝帕,说着家常琐事,时不时发出几声轻笑;
几个人比花娇的小姐在丫鬟们的陪同下,围着花圃看着松果菊。丫鬟们尽职的在一旁给主子撑着伞。
阳光正好,花香正浓,乐声悦耳,笑语温软。整个荣王府里,处处透着富贵气,却又不显得张扬,反倒像是一幅精心晕染的画卷,将这夏末的繁盛与祥和,都细细地铺展在了众人眼前。
前院之中,荣王正与一众男宾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尽是王爷的威仪。世子又辰紧随父亲身侧,身姿挺拔如松,言行举止沉稳有度,应对宾客时不卑不亢,那份从容得体的气度,己然显露出王府继承人的风范。
后院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荣王妃端坐主位,含笑接待着各位女眷,言语温和,仪态雍容。郡主又偲陪在母亲身旁,一身石榴红撒花罗裙明艳照人,却又不失世家贵女的端庄。
她唇角噙着恰到好处的笑意,眼波流转间顾盼生辉,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仿佛正静候着一场好戏开锣。
又蕊作为郡主按例也需作陪,只因年纪稍小,性子又跳脱,荣王妃不想拘着她,而且她又有另外的‘任务’,于是就让她带着几位大臣家的姑娘到园子里玩耍,贴身丫鬟怜玉与玉闻紧随左右,细心照看着。
府里的几位大丫鬟此刻都各司其职,身兼重任。玉心与玉灵如同两道轻盈的影子,悄无声息地穿梭在园中各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紫玉和听澜则被安置在两处看似寻常、实则视野绝佳的角落——一处倚着紫藤花架,一处守在假山石后,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往来仆役,留意着任何可能的异常动向。
先前又蕊亲手写下的那页应急预案,早己被几个丫鬟反复诵读,字句都刻进了心里。
此刻,紫玉与听澜分守在花架与假山之后,目光锐利如鹰隼,一寸寸扫过园中景致——飞檐下的铜铃、廊柱旁的盆栽、往来穿梭的仆从衣角,任何一丝异常都逃不过她们的眼睛。
但凡哪个侍从脚步乱了半分,或是眼神多了几分闪躲,便会被二人不动声色地记下,默在心里。
而前院荣王也做了同样的安排。
正如又蕊事先叮嘱的那般:“世事难料,纵是算无遗策,也难防万全。可多一分警惕,便多一分底气,总好过事到临头手忙脚乱。” 此刻几人守在暗处,正是将这话里的意思,化作了眼底的警醒,半点不敢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