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10点,宋真一准时来到一中张向东所在的高三教学组办公室。
敲了敲门,听到屋内传出一声“请进”。
宋真一推门走进办公室,看到办公室里只有张向东一个人,正在等着他。
“真一,快来,报考志愿表都给你准备好了,快来填吧”。
“好的,老班”。
宋真一来到张向东的办公桌前坐下,打量了一下表格,就拿起笔填写起来。
第一志愿:清大,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
第二志愿:北京工业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及制造;
本科类院校是可以填写三个志愿的,宋真一填了两个就不写了。
他有绝对的自信能被第一专业录取。
要不是怕张向东担心,第二志愿都不愿意填写。
看到宋真一填完报考志愿表格,张向东第一时间拿起来。
仔细检查有没有填写错误之类的。
看到宋真一只写了两个志愿,并且第一志愿是清大之后。
张向东满意的笑了起来。
他丝毫不怀疑爱徒的实力,在他看来,宋真一己经是板上钉钉的清大学子了。
看着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思索了一下,还是开口劝道:
“真一啊!老师看的出来,你很想学习机械类相关的专业,也相信你有实力能考上这两所高校, 但是高考吧”
“还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老师希望你能将‘接受调剂’的选项勾选上,这样更保靠一些,你说呢?”。
宋真一看着恩师正一脸希冀的看着他,知道要是他执意不选择接受调剂。
恩师估计在分数下来之前都睡不好觉了。
于是笑着回应道:
“行,那就听老班您的”。
宋真一从恩师手中拿过志愿表格,在两个志愿后面。
用笔将是否接受调剂的选项勾选上,又重新交还给恩师。
张向东接过表格,看着爱徒接受了他的建议,喜不自胜。
心想着,这下稳了,我老张也是教出了清大学生的人。
“好!好!这样就没问题了,剩下的就交给我了,你不是还要赶车嘛,去吧!到了清江安顿好后,记得给学校打电话报个平安,顺便留个联系方式,有啥情况方便通知你”。
“好的,老班,那您忙!我先走了”。
告辞离开学校,宋真一先是回到宋家收拾了一下自己所有的衣物。
打包好就回到了干妈的家里,昨晚跟干妈约好了。
中午干妈会来接他,然后一起去清江。
与此同时山水煤矿办公楼的小会议室内,赵弘义正主持着内部会议。
参会人员北山矿务局各部门相关领导、山水煤矿全部党委成员以及两个矿井的所有骨干成员。
“同志们,下面友请北山矿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田立同志,给大家讲话,大家热烈欢迎!”。
赵弘义的话音刚落,会议室内顿时响起雷鸣般掌声,经久不息。
首到田立站起身来,双手下压,示意大家安静,掌声才停了下来。
“同志们,我曾经在山水煤矿工作了10个年头,在座的很多都是熟悉的面孔,可以说我对山水煤矿有着很深的感情”
“我这次来不是视察,也不是回娘家探亲,而是要送给你们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可以让我们井下施工的安全率提升到80%以上,瓦斯爆炸率减小至千分之一以下”。
田立的话音一落,会议室彻底炸开了锅。
众人议论纷纷,两个矿井的骨干人员更是兴奋的手舞足蹈。
这次赵弘义站出来大声喊道:
“大家请保持肃静,让田局长把话说完”。
会议室重新恢复宁静,但此时大家都目光灼灼的看着田立。
山水矿一井井长张胜利首接站起身对着田立鞠了一躬道:
“田局长,我代表两个矿井的所有人员向您表示感谢,谢谢您!我是个粗人,不会说啥漂亮话,但是我建议给您立功德碑”。
张胜利的话引来一片赞同的声音。
张胜利田立是认识的。
“胜利同志,该立功德碑的不是我,而是林秀云同志,大家可能好奇林秀云同志是谁,我为大家解答一下”
“林秀云同志曾经是山水煤矿的安全工程师,在13年前考察新矿井,也就是现在的山水二井的路上,车辆失控不幸遇难”
“林秀云同志虽然遇难了,但是她留下了一份13年前就设计好的通风井改造方案,这份方案前不久被她的儿子发现并交到了我的手里”
“经过局里和省里的专家研判,方案完全可行,这才有了我这一次的行程,我希望大家记住的是林秀云同志的贡献,而不是我在这里磨磨嘴皮子”。
这时赵弘义接过话说道:
“秀云同志的贡献我们会铭记在心,但是要是没有您和局党委领导的推动,再好的方案也没法这么快的时间就落地实施”
“在这里我代表山水煤矿全体员工,向组织上保证,一定会积极配合,争取通风井改造方案以最快的速度落地”。
最终此次会议最终通过成立山水煤矿通风井专项改造小组,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赵弘义(山水煤矿矿长),李群(北山矿务局技术处处长);
副组长:贺礼(副矿长兼总工),白桦(北山矿务局办公室副主任),张胜利(一井井长),姜大庆(二井井长);
田立看着专项小组正式成立,心里默默地说着。
小真,爷爷会尽快让方案开花结果。
争取让你在京城上大学时,顺便去人民大会堂替你妈妈领奖。
民强、秀云,这也是你们希望看到的吧。
雏鹰会借着你们的东风展翅飞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