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
1. 洪智荣:性格开朗、热情且富有领导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勇于尝试和创新。在创业计划大赛中,她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察觉到校园共享服务的潜在需求,决心带领团队打造一个综合性的校园共享服务平台。她善于沟通,能迅速凝聚团队成员的力量,激励大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2. 沈星河:沉稳冷静,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商业头脑,擅长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挖掘商业机会。他的团队计划推出校园文创产品系列,希望通过独特的设计和文化内涵,展现校园特色,满足师生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他注重细节,对产品品质有着严格要求,在团队中起到引领和决策的关键作用。
3. 洪智荣团队成员:
- 技术骨干林宇:精通软件开发和平台搭建,具备扎实的编程技能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在洪智荣提出校园共享服务平台的构想后,他迅速投入到技术方案的设计中,负责解决平台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 市场调研专员苏瑶:性格活泼,善于与人交流,对市场趋势有着敏锐的感知。她负责收集校园内师生对共享服务的需求信息,分析市场竞争情况,为平台的定位和推广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 运营策划师陈晨:思维活跃,有丰富的活动策划和运营经验。他负责制定平台的运营策略,策划各类推广活动,以提高平台的知名度和用户活跃度。
4. 沈星河团队成员:
- 文创设计师李悦:富有创意,对校园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她负责设计校园文创产品的样式和图案,将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中,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魅力。
- 生产协调员王强:做事认真负责,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他负责与供应商沟通,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同时监督产品的生产过程,保证产品按时交付且符合质量标准。
- 营销推广专员赵刚:善于把握市场动态,熟悉各种营销渠道和策略。他制定并执行文创产品的营销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量。
5. 创业指导老师张教授:在创业领域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对商业运作和市场规律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为洪智荣和沈星河的团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完善创业计划,分析市场风险,提升创业项目的可行性。
二、动作
1. 洪智荣:在团队组建初期,她积极奔走于校园各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创业构想,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她站在教室讲台、图书馆大厅等地方,激情澎湃地阐述校园共享服务平台的愿景和优势,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未来的发展蓝图。在团队讨论时,她认真倾听每个成员的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认同,同时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她会在白板上画出平台的功能框架,与大家一起探讨优化方案。在与创业指导老师交流时,她虚心请教,详细记录老师的建议,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项目成功的坚定信念。
2. 沈星河:在构思校园文创产品系列时,他经常漫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观察校园的建筑风格、自然景观以及师生们的日常活动,寻找设计灵感。回到团队工作室,他与文创设计师李悦一起,在纸上勾勒出各种产品的草图,讨论产品的设计细节,如颜色搭配、图案布局等。他拿着草图,仔细端详,不时提出修改意见,力求产品能够完美地展现校园文化特色。在与生产协调员王强沟通时,他认真询问原材料的选择和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对产品质量把控严格。与营销推广专员赵刚讨论营销策略时,他专注倾听,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推广思路,强调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独特卖点。
3. 林宇:接到开发校园共享服务平台的任务后,他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坐在电脑前,他熟练地敲击键盘,编写代码,屏幕上快速闪过一行行字符。遇到技术难题时,他会紧皱眉头,在网上查阅资料,与同行交流经验,或者向专业人士请教。当找到解决方案时,他会兴奋地与团队成员分享,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他还会定期向洪智荣汇报平台开发的进度,展示新完成的功能模块,听取大家的反馈意见。
4. 苏瑶:带着问卷和笔记本,穿梭在教学楼、食堂、宿舍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向同学们发放问卷,询问他们对校园共享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她认真记录每一个回答,与同学们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使用习惯和痛点。回到团队办公室,她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制作成详细的报告。在团队讨论时,她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市场定位和推广方向的建议,用数据支撑自己的观点。
5. 陈晨:在制定平台运营策略时,他在笔记本上写下各种创意想法,然后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可行性。他会参考其他成功平台的运营模式,结合校园共享服务平台的特点,设计出一系列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他制作活动策划书,详细规划活动的流程、时间安排和预期效果。在活动执行过程中,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密切关注活动的效果,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策略。
6. 李悦:坐在工作室的桌前,面前摆满了各种绘画工具和校园文化资料。她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在纸上涂鸦,尝试不同的设计风格。她会拿着设计初稿,与沈星河和其他团队成员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为了使产品更具吸引力,她会不断修改设计,精益求精。她还会参加各类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汲取灵感,将新的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中。
7. 王强:与供应商通过电话或邮件频繁沟通,了解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供应周期。他实地考察供应商的生产场地,检查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确保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符合要求。在产品生产阶段,他定期到生产厂家监督生产进度,与生产工人交流,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他严肃地与厂家沟通,要求立即整改,保证产品质量。
8. 赵刚:在电脑前研究各种营销渠道和平台,制定详细的营销计划。他撰写吸引人的产品宣传文案,设计精美的海报和宣传视频。在线上,他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校园论坛等进行产品推广,与潜在客户互动,回复咨询和留言。在线下,他组织团队成员在校园内张贴海报、举办产品展示活动,吸引师生的关注。他定期分析营销数据,评估推广效果,根据市场反馈调整营销策略。
9. 创业指导老师张教授:在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洪智荣和沈星河的团队。他认真听取团队成员对创业计划的介绍,不时打断提问,深入了解项目的细节。他在纸上画出商业模型,为团队分析市场机会和竞争态势,指出项目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他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优化产品定位、调整营销策略等。他还会定期组织创业讲座和研讨会,邀请成功企业家分享经验,为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
三、场景
1. 学校创业孵化基地:这里是学校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的办公场所,充满了创新和活力。各个团队的工作室分布其中,墙上贴满了各种创意海报、项目规划和团队合照。洪智荣和沈星河的团队在这里设立了办公室,团队成员们在这里讨论项目、开展工作。基地内还设有会议室,供团队进行内部会议和与指导老师交流。
2. 校园内各处:教学楼的教室、图书馆的自习室、食堂、宿舍等地方,是洪智荣团队进行市场调研、宣传推广的主要场所。苏瑶在这里发放问卷、收集反馈;陈晨在这里张贴海报、举办小型推广活动,向同学们介绍校园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和优势。沈星河团队的赵刚也会在校园内举办文创产品展示活动,吸引师生们的关注。
3. 文创产品设计工作室:这是沈星河团队专门为文创设计师李悦设立的工作室,室内摆放着各种绘画工具、设计书籍和样品。李悦在这里发挥创意,设计出一款又一款精美的校园文创产品。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她的设计草图和完成的作品,展示着她的创作历程。
4. 供应商生产场地:王强经常来到这里,监督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场地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地操作着设备。王强在车间里仔细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查看产品的生产进度,与生产厂家的负责人沟通协调。
5. 创业指导老师办公室:布置简洁,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创业、商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学生的创业计划书和教学资料。张教授在这里为洪智荣和沈星河的团队提供专业指导,与他们一起探讨项目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西、时间
“番茄勋章战 - 校园创业计划大赛”从启动到项目初步规划完成的阶段,时间跨度为一个月左右。在这期间,洪智荣和沈星河的团队利用课余时间,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工作,从团队组建、市场调研到产品设计、策略制定,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五、地点
学校创业孵化基地、校园内各处、文创产品设计工作室、供应商生产场地、创业指导老师办公室
阳光透过学校创业孵化基地的窗户,洒在洪智荣和沈星河的团队工作室里。“番茄勋章战 - 校园创业计划大赛”的启动,如同一把火,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创业激情。
洪智荣站在团队工作室的白板前,周围围坐着她精心挑选的团队成员。“大家都知道,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校园共享服务平台。”洪智荣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平台框架,“这个平台将整合校园内的各种共享资源,比如自行车、学习用品、闲置物品等等,为同学们提供便捷的共享服务。”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为校园生活带来新的便利。
技术骨干林宇推了推眼镜,说道:“从技术角度看,我们需要搭建一个稳定、易用的平台,具备资源发布、预约、交易等功能。我初步设想采用[具体技术框架]来开发,这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保证平台的稳定性。”
市场调研专员苏瑶接着说:“我这几天在校园里做了初步调研,发现同学们对共享服务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但目前市场上类似的平台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源种类不够丰富,服务流程不够便捷。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打造出更符合同学们需求的平台。”她打开手中的笔记本,展示着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运营策划师陈晨也积极发言:“在运营方面,我们可以先从举办一些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入手,提高平台的知名度。比如在校园内举办共享集市,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共享的乐趣,同时宣传我们的平台。”他一边说,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自己的想法。
洪智荣认真倾听着每个成员的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认同,同时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林宇,平台的安全性一定要保障好,尤其是涉及到交易环节。苏瑶,继续深入调研,了解同学们对不同共享资源的需求程度。陈晨,推广活动的策划要注重与平台功能的结合,突出我们的优势。”她在白板上写下重点关注的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在另一间工作室里,沈星河正与他的团队成员讨论校园文创产品系列的开发。“我们的校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中,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校园文创产品。”沈星河拿着一本校园历史文化资料,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构想。
文创设计师李悦兴奋地说:“我己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设计想法。比如以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为图案,设计成笔记本、书签;以校园的西季风景为主题,制作成明信片、手账贴纸等等。”她拿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展示给大家看。
生产协调员王强皱了皱眉头,说道:“在生产方面,我们要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确保产品的品质。我己经联系了几家供应商,准备近期去实地考察一下。”
营销推广专员赵刚则自信地说:“营销方面大家不用担心。我计划通过线上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制作精美的宣传视频和海报,吸引同学们的关注。线下在校园内举办文创产品展销会,让同学们能够首接接触到我们的产品。”
沈星河仔细端详着李悦的设计草图,不时提出修改意见。“这个图案的颜色可以再鲜艳一些,突出校园的活力。还有这个产品的材质,要选择质感好的,提升产品的档次。”他对产品品质有着严格要求,希望能够打造出高品质的校园文创产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洪智荣团队的成员们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地推进着项目。林宇坐在电脑前,日夜奋战,编写平台的代码。他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比如如何实现资源的精准匹配和交易的安全保障。他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与同行交流,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苏瑶继续在校园内进行深入调研,与更多的同学交流,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她对数据进行细致分析,为平台的功能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陈晨则忙着策划各种推广活动,设计活动流程、准备宣传物料。他组织团队成员在校园内张贴海报、发放传单,向同学们介绍即将上线的校园共享服务平台。
沈星河团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李悦不断修改和完善产品设计,她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艺术展览,从其他优秀作品中汲取灵感,将新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王强实地考察了几家供应商,对比了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最终选定了一家合作。他与供应商密切沟通,确保产品的生产进度和质量。赵刚制定了详细的营销计划,开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产品宣传信息,与潜在客户互动。他还组织了一次校园文创产品展销会的预演,模拟展销会的流程,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一个月后,洪智荣团队的校园共享服务平台己经有了初步的功能框架。平台界面简洁明了,包含了资源分类、搜索、预约、交易等基本功能。林宇向团队展示了平台的演示版本,大家对平台的功能和界面设计都表示满意。洪智荣看着演示版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但她也知道,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比如平台的测试、优化以及与各类资源提供者的合作洽谈。
沈星河团队的校园文创产品系列也初步成型。李悦设计出了一系列精美的产品,包括笔记本、书签、明信片、钥匙扣等。王强监督生产的第一批样品己经送到工作室,产品的质量和设计都达到了预期。赵刚根据前期的营销推广,收集到了不少师生的反馈意见,对产品的定位和宣传策略进行了调整。沈星河看着摆在桌上的文创产品样品,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然而,他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洪智荣团队发现,部分同学对共享服务的信任度不高,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和物品损坏赔偿等问题。沈星河团队则面临着文创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问题,其他学校或校外商家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面对这些问题,洪智荣和沈星河并没有退缩。洪智荣组织团队成员讨论如何提高平台的安全性和信任度,他们决定增加严格的用户认证机制,购买保险来保障物品损坏赔偿,同时加强平台的信息安全防护。沈星河则带领团队深入分析市场竞争态势,他们发现其他产品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还不够深入。于是,他们决定进一步丰富产品的文化故事,加强与学校文化社团的合作,举办文化活动,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在这个过程中,洪智荣和沈星河都意识到,创业不仅仅是一个想法和计划,更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实践。他们需要不断地解决问题,调整策略,才能让自己的创业项目取得成功。
随着“番茄勋章战 - 校园创业计划大赛”的推进,洪智荣和沈星河的团队都在努力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准备迎接下一阶段的挑战。而校园里,也因为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努力,弥漫着一股创新和拼搏的气息。同学们对他们的项目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校园共享服务平台和校园文创产品系列能够早日与大家见面,为校园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与此同时,学校又传来了一个新的消息,将举办“校园科技与环保创新大赛”。洪智荣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地找到沈星河,眼中闪烁着光芒,说道:“沈星河,新的大赛来了,这次我要在科技与环保创新上打败你。咱们的赌约也得升级一下。要是你输了,就穿着以科技与环保为主题设计的服装,在大赛颁奖典礼上表演一段融合科技与环保元素的舞蹈,怎么样?”
沈星河听后,忍不住笑了,回应道:“你这赌约越来越有意思了。行,我接招。要是你输了,就在颁奖典礼上,用你的科技与环保创新作品现场进行一场创意演讲,要结合有趣的实验演示,还要让观众参与互动,敢不敢?”
洪智荣毫不犹豫地大声说:“赌就赌!这次我一定要用我的创新能力打败你,你就准备好你的科技与环保主题服装和舞蹈吧。”
沈星河自信地笑了笑,说道:“我也不会轻易认输,咱们就看谁能在科技与环保创新上更胜一筹。”
两人再次对视,眼中充满了对下一次挑战的期待和斗志,新一轮的竞争正式拉开帷幕,而校园里也因为他们即将展开的新较量,再次充满了活力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