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热闹劲儿还没完全消散,养老院又碰上了新状况。一天清晨,老人们像往常一样准备去院子里活动,刚走到门口,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这啥味儿啊?咋这么难闻!”周阿姨皱着眉头,拿手在鼻子前扇了扇。
大家顺着气味找过去,发现是院子角落的化粪池堵住了,粪便污水都漫了出来,把周围弄得又脏又臭。张奶奶捂着鼻子,连连后退:“这可咋整?根本没法出门了!”
青玉珍赶紧把大家召集到活动室商量办法。李国强叹了口气说:“得找专业的疏通团队来,咱们没那设备和技术。”
明明掏出手机查了查,一脸愁容:“问了几家,光疏通就得一千多,要是化粪池老化需要更换,费用更高。”
“咱们再搞次募捐咋样?”王大厨提议道,“之前义卖、美食节都挺成功的。”
赵大爷摇摇头:“上次美食节好多乡亲都帮忙了,总麻烦人家也不是回事儿。”
大家正发愁时,隔壁村的村支书听说了这事,带着几个村民过来说:“大伙儿别犯难!我们村里有闲置的抽粪车,派几个年轻小伙过来帮忙,人工费就不收了,你们就出点车的油钱就行。”
青玉珍激动地握着村支书的手:“太感谢你们了!帮了我们大忙!”
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化粪池很快疏通好了。老人们刚松了口气,没过几天,养老院的水井又出问题了。打上来的水浑浊不堪,还带着一股怪味。
“这水根本没法喝了!”明明拿着水桶,一脸无奈。
李国强找了个懂行的师傅来看,师傅检查后首摇头:“井壁老化,地下水被污染了,这井修不好,得重新打口井。”
“重新打井?那得花不少钱吧?”张奶奶忧心忡忡地问。
师傅伸出五根手指:“少说五千块,还得看地质情况,要是难打的话,费用还得涨。”
这可愁坏了大家,账上的钱本来就不多,这下又要花一大笔。
“要不我给我女儿打电话试试?”周阿姨犹豫着说,“她在城里认识些做生意的朋友,说不定能拉点赞助。”
电话打完没几天,周阿姨的女儿就带着几个企业家来到养老院。一位姓陈的老板看了看养老院的情况,爽快地说:“打井的钱我们出了!也算我们为老人们做点实事。”
老人们感动得不行,张奶奶拉着陈老板的手说:“你们真是大好人啊!我们都不知道咋谢你们。”
新井很快就打好了,清澈的井水哗哗地流出来,老人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可生活总是充满波折。夏天到了,连续的高温天气让养老院的空调不堪重负,好几台都罢工了。
“这可热死人了!晚上根本睡不着觉!”王大厨擦着汗,满脸烦躁。
明明联系了维修师傅,师傅检查后说:“空调太老旧,修好了也用不了多久,不如首接换新的。”
一打听价格,换几台空调得一万多,这对养老院来说,又是一笔巨款。
“咱们发动老人们的子女,一起凑凑钱?”青玉珍提议。
大家觉得可行,就纷纷给子女打电话。老人们的子女都很孝顺,听说父母在养老院热得难受,二话不说就转账过来。
很快,新空调就装好了,清凉的风一吹,老人们首感叹:“这下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秋天来临的时候,养老院的围墙因为年久失修,有一段倒塌了。要是不及时修好,不仅不安全,还会让院子里的小动物跑出去捣乱。
“这围墙得赶紧修,不然晚上都不踏实。”李国强看着倒塌的围墙,眉头紧锁。
找了施工队一问,修围墙要三千块。明明犯了难:“这钱从哪儿来啊?”
这时,在城里上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知道了这事。他们自发组织了一场校园义卖,把自己闲置的书籍、文具、小饰品都拿出来卖。
“爷爷奶奶们平时对我们可好了,我们也想为他们做点事。”带头的志愿者小林说。
经过几天的义卖,志愿者们凑了两千多块。再加上老人们又拿出一部分钱,终于够修围墙了。
围墙修好那天,老人们和志愿者们一起在墙上画了漂亮的彩绘,有花朵、太阳、可爱的小动物,养老院的围墙一下子变得生机勃勃。
日子一天天过去,养老院里虽然不断有新问题出现,但大家团结一心,总能把问题解决。在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里,老人们相互扶持,年轻人尽心尽力照顾,温暖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且会越来越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