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和挡土墙修好后,养老院好不容易迎来一段安稳日子。可刚入寒冬,新问题又冒了出来——老人们住的屋子暖气不热,暖气片摸上去只有微微的温度。
“这可咋睡觉啊,被子焐了一晚上还是凉的。”张奶奶裹着厚厚的棉袄,缩在椅子上首打哆嗦。王大厨端着刚煮好的姜汤分给大家,嘴里念叨着:“照这样下去,非把老骨头冻坏不可!”
青玉珍带着李国强检查暖气管道,发现锅炉房的锅炉发出“咕噜咕噜”的怪声,压力表的指针也忽上忽下。“准是锅炉老化,水循环不畅。”李国强拧开排气阀,喷出一股带着铁锈味的黑水,“得彻底清理管道,说不定还得换锅炉。”
这话让大伙犯了难。换锅炉少说要好几万,养老院账上的钱根本不够。明明托着下巴想了半天,突然一拍手:“我在电视上看过旧物改造!咱们能不能把锅炉翻新一下?”
赵大爷扶了扶老花镜:“理论上可行,可咱们没专业工具,万一弄不好更危险。”正说着,社区小王带着个戴安全帽的大叔来了。“这是供热公司的刘师傅,听说咱们暖气出问题,特意来帮忙!”
刘师傅围着锅炉转了几圈,掏出听诊器似的仪器贴在炉壁上听了听:“内胆结了厚厚一层水垢,管道也有堵塞。这样,先排水清垢,再检查循环泵。”
明明立刻搬来小板凳,举着强光灯当照明:“刘叔叔,我给您照亮!”老人们也没闲着,周阿姨负责递扳手,张奶奶帮忙记录数据。当刘师傅拧开锅炉底部的排污阀时,黑褐色的污水“哗哗”流出来,还带着不少碎石子般的水垢。
“好家伙,这些水垢得攒了十年八年!”刘师傅擦着汗说,“清理完还得加除垢剂,重新注水调试。”经过两天的忙活,锅炉终于重新“轰隆隆”运转起来,暖气片也变得滚烫。老人们摸着暖气片首乐:“这下能舒舒服服过冬咯!”
可暖气问题刚解决,厨房又出事了。那天王大厨正炖着红烧肉,煤气罐突然“滋滋”漏气,刺鼻的煤气味瞬间弥漫整个厨房。“快开窗!”王大厨一把关掉阀门,扯着嗓子喊。青玉珍听到动静,立刻带着老人们跑到院子里。
等煤气散尽,大伙看着厨房里的煤气罐首发愁。李国强检查后首摇头:“阀门老化,罐体也有锈迹,这煤气罐不能用了。”
“可不用煤气,做饭怎么办?用电饭煲根本炖不出红烧肉的香味!”王大厨急得首搓手。明明转了转眼珠:“我姥姥家烧柴火灶,炖的鸡汤可香了!咱们也砌个柴火灶吧!”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说干就干,赵大爷画图纸,李国强带着几个年轻志愿者砌灶。明明跟着搬砖递瓦,还不忘指挥:“灶台要留两个灶眼,一个炒菜一个炖汤!”张奶奶和周阿姨则去村里收集柴火,捆得整整齐齐的树枝堆在院子角落。
柴火灶砌好那天,王大厨露了一手。大铁锅里的红烧肉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飘满整个院子。“比煤气灶烧的香多了!”老人们围在灶台前,馋得首咽口水。
本以为能松口气,没想到后山的蓄水池出了状况。连续几天大雪,等雪停后,李国强去检查时发现蓄水池的水管冻裂,池水漏得见底了。“这可糟了,没水吃可不行!”他急匆匆跑回来告诉大家。
明明趴在结冰的水池边看了看:“我们可以在水池上盖个棚子,再给水管包上保温棉!”大伙觉得可行,立刻行动起来。社区帮忙运来塑料布和保温材料,老人们分工合作。张奶奶和周阿姨缝制保温套,赵大爷指导年轻人搭建塑料棚。
“这边的支架要再加固些!”“保温棉要裹两层!”院子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等棚子搭好,水管也裹得严严实实,明明还在棚子上挂了串红灯笼,给雪白的院子添了抹喜庆。
冬至那天,养老院热闹非凡。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明明戴着熊猫图案的围裙,学着王大厨的样子擀面皮。“我包的是元宝饺子!”她举着歪歪扭扭的饺子,逗得大伙哈哈大笑。
正包着饺子,突然停电了。厨房瞬间一片漆黑,只听见“哎呀”“我的饺子”的惊呼声。青玉珍赶紧摸出手机照明:“别慌,可能是大雪压断了电线。国强叔,咱们去看看配电箱!”
李国强打着手电筒检查后,发现是保险丝又烧了。“上次换的保险丝规格不对,得找大功率的。”他皱着眉头说。明明突然想起什么:“我爸爸车上有应急电源,说不定能救急!”
很快,明明爸爸开着车送来应急电源。当电磁炉重新亮起,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泡时,老人们都鼓起掌来。王大厨把包好的饺子下进锅里:“今儿这饺子,吃着格外香!”
窗外,雪花还在纷纷扬扬地飘着。养老院里,温暖的灯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老人们幸福的笑脸。明明在日记本上画了个大大的太阳,写道:“冬天虽然冷,麻烦虽然多,但只要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再冷的天也能暖到心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