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雏形己经在钱家的空宅建立起来,具备了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基础。然而,目前的规模,只有成韶华、春喜和魏景怀三人,远远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成韶华需要扩大规模,而扩大规模的首要条件,便是招募人手。
在“现代知识图鉴”中,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招聘与培训”等条目,此刻对成韶华来说至关重要。她学习了如何在古代环境下,招聘到合适的工人,如何管理他们,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如何保证团队的稳定性和忠诚度。
她知道,在柳溪县人生地不熟,招募人手需要格外谨慎。她需要找到那些勤劳、踏实、品行端正,而且愿意学习新技能的人。同时,她也要避免招到那些心怀不轨、或者被竞争对手收买的人。
成韶华决定,先从最容易接触到,且相对可靠的人群入手。她将目光投向了柳溪县集市上那些生活不易,但愿意通过劳动改善生活的人,以及一些可能拥有基础手艺但没有门路的人。
她让春喜在集市上放出了招募的消息——“清泉庄成氏作坊,招聘帮工数名,待遇从优,包食宿,非诚勿扰。”
这个招聘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柳溪县集市引起了小范围的议论。清泉庄成氏的名号,因为她在集市上制造的动静而小有名气。人们好奇,这个能种出神奇庄稼、做出美味果酱的成小姐,竟然要在县城招人?
来应聘的人不少,形形色色。有看起来老实本分的庄稼汉,有想要在县城找份营生的年轻人,甚至还有一些看起来有些油滑的小混混。
成韶华亲自进行面试。她坐在钱家空宅的正厅里,运用图鉴中关于“面试技巧”、“识人术”等知识,对应聘者进行观察和询问。她不仅仅询问他们的经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观察他们的眼神、言谈举止、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
有些看起来很能说会道的,她反而更加谨慎。有些看起来老实木讷的,她会通过一些问题来探究他们的内心。她也会观察他们对魏景怀的态度。当看到看起来傻傻呆呆的魏景怀时,很多应聘者都露出了轻视或不解的表情。成韶华将这些反应都记在心里。
在面试过程中,魏景怀也扮演了一个特殊的角色。他依然是那副呆滞的模样,坐在成韶华身旁,仿佛只是一个陪衬。然而,当成韶华在面试某个应聘者时感到犹豫,或者觉得对方有些不对劲时,魏景怀会不经意地做出一些细微的动作——比如,对着某个应聘者极轻微地摇头,或者用手指在桌上画一下,或者眼神短暂地流露出某种情绪。
成韶华知道,这是魏景怀在用他的方式,向她传递信息。他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或许还能通过她不知道的方式,感知到应聘者的善恶或底细。
她相信魏景怀的判断。他没有理由欺骗她。她根据他的暗示,筛选掉了不少看似合格,实则可能存在问题的人。
最终,经过几天的面试,成韶华招募了十几名帮工。他们多是看起来老实本分、眼神清澈的年轻人,或者是一些有一点基础手艺的中年妇女。他们虽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但都表现出愿意学习、愿意吃苦的态度。
招募到合适的人手,是扩大规模的第一步。成韶华根据图鉴中的知识,为他们制定了简单的规矩和工作流程,并承诺了比市场行情更高的待遇。高待遇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她将这些帮工安排在钱家空宅的侧院住下,并为他们提供了基本的食宿。
有了人手,作坊便可以正式运转起来了。成韶华将她制作果酱、蜜饯、香皂等特色产品的流程,一步步地教给这些新来的帮工。她将复杂的过程分解成简单的步骤,让每个人都能够掌握。
魏景怀在这个培训过程中,依然扮演着“助教”的角色。当成韶华讲解某个需要示范的步骤时,他会默默地走上前,用他娴熟的动作进行演示。他的演示清晰首观,让帮工们更容易理解。
春喜也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她不仅要学习新的技能,还要协助成韶华管理这些帮工,确保他们按照规矩做事,保持生产环境的卫生。她从一个被保护的丫鬟,迅速成长为作坊的“大管事”。
作坊正式运转起来,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一批批特色产品被生产出来,装入陶罐或布包。看着源源不断的产品被制作出来,成韶韶华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她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她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她需要将她的事业,从柳溪县,推向更远的地方。
招募人手,扩大规模。这是成韶华在柳溪县迈出的重要一步。她不仅组建了她的生产团队,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她的事业中来。
而在这个过程中,魏景怀的“不经意”帮助,再次证明了他的价值和神秘。他不仅能化解危机,还能帮助她识人选人。他的存在,是她在这条创业之路上最大的底气。